回到了泉城的冯正明,反倒是要比他在沪城还要忙碌。
虽然不用像是在沪城那样进入后厨,但是应该拜访的人还是要拜访。
比如要先和师兄们一起去拜访师父。
以及去师父家的私房菜馆里品尝一番,给出一些合适的改进意见。
师父家的菜馆,现在经营的方式和菜品的烹饪上,和冯正明他们走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颜家菜馆完全回到了最传统的鲁菜的烹饪上。
这也是之前冯正明和师父商量后,做出的相同判断。
因为有程国胜的聚宾园摆在那。
泉城的餐馆和酒楼变革一直都在进行。
而且泉城从来也是不缺好手艺的餐馆和酒楼。
所以坚守住一个方向,才是一家菜馆能更好经营下去的关键。
颜家菜馆也进行过一些尝试,但很明显效果上不是很好。
冯正明和师父商量之后,给出了一个完全遵从传统的方案。
这个方案或许在眼下刚进入千禧年的时间节点上,会显得有那么一点点守旧迂腐。
可如果把时间拉长一些,往后去看的话,当浮躁的潮水逐渐退去后。
最终会继续延续下去的东西,依旧还是最传统的。
冯正明和师父、师兄们一起聊起这件事的时候。
他也用了未来的一些流行语句。
“我们可能确实是应该相信我们老祖宗的眼光和品味,就像是当初师父教我们的时候说的,既然这些传统菜可以成为经典,被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那就说明是最好的。
所以师父家的菜馆选择坚持传统,我觉得是非常好的选择,至少现在咱本地人愿意吃,就说明是有市场的。”
对小徒弟的这番话,颜老师傅当真是非常欣赏。
“哈哈哈,还是正明会说,这些年正明在外面闯荡的果然学了很多东西。”
冯正明听了笑呵呵:“师父您这夸得我都不好意思。”
颜老师傅笑得更开心:“你还会不好意思?你现在可是名气越来越大,好多人都告状告到我这里,跟我说你越来越高调,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冯正明:“师父这可真是冤枉,我一直都是尊重每一位厨师同行的。”
接着便说起自己在赣省洪城的那家分店事情。
介绍完基本情况,冯正明向师父表示。
“师父您看,我在洪城那边,都是很尊重余福祥大师,我把他视作是我的老师,让他全权负责那边的分店。”
对这点,也是颜老师傅欣赏自己小徒弟的地方。
那就是无论什么时候,小徒弟都会尊重每一位同行。
当然冯正明所尊重的是真正有本事和品德的同行。
对那些没本事,还喜欢背后搞小动作的,冯正明也从来不会讲情面。
只不过,往往那些背后喜欢搞小动作的家伙,总是叫的最响。
冯正明在师父面前也是忍不住吐了吐苦水。
颜老师傅听着小徒弟吐出的苦水,老师傅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
“往往是一些善于经营的家伙,总是会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他们喜欢拿着手中好不容易得到的所谓权力,对真有本事的人进行一些打压。
所以正明也好,还有你们几个师兄弟,都必须要注意这方面,不要给别人留下把柄。”
听了师父的告戒,冯正明和几位师兄都纷纷点头表示明白。
接着聊起了冯正明要进京去的事情。
颜老师傅:“正明你要进京开干饭铺分店,我肯定是支持的,过去我们鲁菜曾经在京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八大楼、八大园,可以说都是我们鲁菜的天下。
只是现在鲁菜在京里的地位下降很多,势头上逐渐被粤菜、川菜给压下去。
而且京里的厨师们,也不再把自己视为鲁菜,而是做了改良后,变成了京菜。
我们不能说京菜就是鲁菜,因为京菜结合了各个菜系一些特色,也进行了一些改良。
所以我们不要随便去指责别人正宗或是不正宗。
所谓适口者珍,京菜那么去做能成功,说明那样做就是对的。”
师父的这番话,等于是在告诫徒弟们,不要在京城的厨师面前摆出自己正宗的架势。
冯正明和师兄们听得都是一脸严肃。
他们都明白师父这番话用意。
总结起来就是那句老话。
“菜无定味,适口者珍”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人们的口味偏好。
你不可能一定要求别人接受你的口味。
所以所谓的正宗,只能是在固定的地域内去说。
即便是鲁菜,在整个齐鲁全省也并非是一定要有一个所谓固定正宗标准。
在泉城的鲁菜有泉城的特色。
到了东部半岛上各地,又会有他们各地的地方特色。
再到齐鲁的南部又会有南部各地的特色。
往北去又会有着北边的当地特色。
不可能统一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地方人都接受一个味道。
那么冯正明的分店去了京里,自然也就需要进行一些改变,要去适应京里人的口味偏好。
从而也自然不能向别人强调,他店里的菜就一定是正宗。
冯正明:“师父我明白,您放心,我进京开店,不会去说教别人,我们就是把自己的东西做好。”
颜老师傅见小徒弟明白自己的意思,点点头:“你明白就好。”
在师父家店里,吃了一顿饭。
席间师父还问了冯正明和师兄们对菜的一些意见。
开始师兄们多少都有所保留,不好意思当着师父的面说问题。
颜老师傅自然是看得出来,所以就有些恼火。
“怎么?都不想说问题?那我叫你们来干什么的?”
见师父有点想发火,李辉东作为大师兄还是先开口点出一些问题。
“有些菜的火候有点过,可能是后厨出菜太急了,没有能把控好。”
颜老师傅只是笑了笑,目光就落向了二徒弟。
二徒弟陈泽志也同样是刚从德州回来。
面对师父的目光,陈泽志跟着点出问题。
“调口上稍微有点重了,虽然很好把腰什么的脏器味压住,但吃起来会觉得偏咸。”
接下来就是三徒弟。
杨斌比较直接:“师父您别看我,要我说实话,像是这个葱爆蹄筋,还有这个芫爆肚丝做的还不如我店里的徒弟呢。”
不等师父看向五师弟,杨斌用筷子轻轻拨了拨盘中的芫爆肚丝。
“师父你看,这芫荽的杆子明显是都老了的,应该要剔除的,还有就是二师兄说的,盐味重了,肚丝提前煮的时候给了底口,爆的时候应该少放盐。”
颜老师傅点头,目光还是落在五徒弟的身上。
曹志国:“师父我觉得醋鲤鱼没有处理干净,能吃到明显的腥味。”
颜老师傅目光终于最后落在冯正明身上。
冯正明笑了笑:“师兄们都已经说完了问题,我好像没有什么可说的。”
颜老师傅:“就属你小子滑头,最后一个让你说,你就不说了是吧?”
冯正明只能是把一个比较整体的问题说出来。
“师父,我觉得今天这桌菜,师兄他们说的都是小问题,真正大问题,还是后厨可能上灶的厨师不够稳定,这些都是很传统的老菜,但依旧做成这样。
也就不难看出,平时可能他们本身对品控要求的不是那么严格。”
颜老师傅终于满意了。
“果然是需要正明你来说,你师兄们只能是隔靴搔痒,不敢直接说问题。”
冯正明看向师兄们,几个师兄也都是一脸无奈。
事实上,师兄们确实都有所保留,不敢直接把问题点破。
颜家菜馆现在因为生意越来越好,后厨很自然也招收了一些新的厨师。
有些菜因为颜老师傅长子忙不过来情况下,肯定要让其他厨师去操作的。
但就像是冯正明点出的最大问题,也就在这里了。
如果平时对其他厨师要求不够严苛,那么平时积累下的小问题,在关键时候就一定会成为大问题了。
其实冯正明几位师兄点出的问题,可以说都是极小的问题。
一般的食客可能压根就不会在意。
不是像冯正明他们这样专业的大师傅,不会把这些小瑕疵点出来。
所以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影响到顾客的品尝。
也正因为这样,也暴露出了隐患。
如果这种小瑕疵不在意,一旦后厨里形成了习惯,小瑕疵也会慢慢的被放大。
真的到了无法保证品控的死后,可能也会成为口碑彻底崩塌开始。
颜老师傅随后把自己的大儿子给叫了过来。
让他亲自看了看自己菜馆里的菜。
面对自己父亲,还有父亲的徒弟们,颜建兴自然直接承认了问题。
并且也主动把责任承担下来。
“爸,各位师兄弟,是我没有管理好后厨,之后我会认真进行一些彻查,把这些小问题都一个一个解决掉。”
冯正明想了想开口:“大哥有需要的话,你尽管开口,我不在泉城,大师兄他们也会帮你,还有如果后厨需要人手,可以跟三师兄说的,我们老铺里培训的有新人。”
颜建兴没有直接接话,反倒是看向了在场的父亲。
颜老师傅笑了笑:“行了,你别看我,菜馆是你经营,你是老板当然是你自己做主的,有需要就跟正明他们开口吧。”
听父亲这么说,颜建兴也松了一口气。
他也明白,父亲不希望他把菜馆经营的不好。
“好,谢谢正明你们,我后厨确实需要一些人手,现在忙得有些厉害。”
杨斌立刻开口:“行啊,刚好年底的时候,有一批新人,建兴哥你过去挑选一下。”
颜建兴笑着:“好,我回头过去。”
颜老师傅:“顺便过去看看,他们是怎么管理后厨的。”
被父亲这么一说,颜建兴赶紧收敛起笑容。
对后厨一些管理,他确实是需要学习一下。
现在自己经营菜馆,还真的是显得非常繁忙的。
尤其是后厨里,很多时候颜建兴不亲自盯着,就一定会出一些问题。
不能说是多大问题,但是各种小问题让颜建兴很不舒服。
发火吧,后厨就会立刻改正。
但是没多久又会重复出现相似的问题。
实际上说白了,就是后厨的人懈怠。
没有颜建兴盯着的时候,后厨里人总喜欢偷手。
或者也应该说,后厨里的厨师和学徒,当初学习的时候,就不是特别认真,习惯于干一些偷手的事情。
这种习惯是学厨过程中养成,所以他们会不自觉的暴露出来。
对此,冯正明他们的办法是从源头进行纠正。
就是从实习开始,开始严苛的要求。
任何一点小问题,都会被揪出来进行一遍一遍的纠正。
也因此,一些实习学徒,甚至忍受不了选择离开。
对于选择离开的学徒,冯正明他们从不会有任何的阻拦。
因为从进入他各家店后厨开始,就已经把一切告诉所有人。
要做厨师,必须要吃得了那份苦。
如果吃不下苦,觉得太辛苦了,那么中途退出就别再想回去。
在这么一番严苛要求下,冯正明店里后厨培训时间会很长。
至少也是要经过两到三年的时间,才会被允许上灶。
而真正想要能够接手后厨做菜,可能最少也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
这还不包括那些进后厨实习的学徒,之前在职校和烹饪学校里学习的时间。
当然这么做,可以说制约着冯正明开店的扩张速度。
也限制他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开分店。
但冯正明的这份严格要求,保证了他现有的每家店都口碑极高,绝对是当地被人接受度最高的店,是当地人首选平时吃饭的地方。
和师兄们一起拜访过师父,冯正明接下来还需要去拜访一下其他几位老师傅。
在泉城,老师傅们一直都对冯正明相当的支持。
他回到泉城,自然也需要一家一家去拜访。
这是作为晚辈的一种尊重。
这么多年来,冯正明一直都这么做,他这份尊师重道,也是他好口碑的来源。
冯正明去拜访其他老师傅同时,罗晴带着女儿回了一趟娘家。
踏进家属院时,她立刻受到家属院里老邻居笑呵呵迎接。
“罗晴回来了啊?”
“呦,这是你家闺女啊?都这么大了?”
现在罗晴每次回来,都会被家属院里老邻居们仰望。
平时大家也都会背后谈论,聊起罗晴都觉得她是真的眼光好,当初能看中冯正明那么一位全国烹饪状元。(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