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章 天地大劫的巨大价值
在大秦藏守室,翻阅过《封神旧事·秘辛版》之后,小羽对上次的封神大劫,已经有了非常具体且深入的了解。
将封神大劫拆开了看,就是三大事件撞在一起,同时发生又相互关联。
首先,当时阐教十二金仙已经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
过去无数年,十二金仙身上累积了大量业力和因果。
如今天降杀劫,他们难以逃避,必须应劫。
其次,自从太古时代,巫妖两族落幕,人族从远古一直发展到中古(封神)。无数年的成长,人道已经从微不足道,进入鼎盛时期。
人道盛,植根于人道的“人道天庭”跟着强盛。
天庭有了力量,本来形同傀儡的玉皇大帝,也有了底气,有动机、有目的对三教动手。
玉帝明旨要求,三教最有名的十二位金仙向天庭臣服,并从三教中选拔福缘稍差的弟子,进入天庭填充三百六十五正神之位(ps)。
最后,成汤合灭,周室当兴,此乃天数,是正常的王朝更替。
这三者,原本属于独立事件,只是同时发生了,它们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
并不是阐教十二金仙犯了杀劫,才导致封神大劫。
仅仅阐教那十二金仙,还只是犯了杀劫,不至于引发如此激烈的“天变”。
封神大劫的直接推手,就是名义上的三界主宰,玉帝!
当然,玉帝只是站在台前的幕后小boss,真要说最终大boss,大概还是三清道祖。
在开天之后的荒古时代,龙凤麒麟三族争霸,压根没有天庭。
天空属于凤凰一族,大地属于麒麟,大泽与江海是龙族领地。
三大先天神族,争夺世界的主导权。
天庭是一片建筑,也是一个组织。建筑与组织,肯定不是开天辟地后,先天就有。
它是后天人为建造。
龙凤麒麟三族耗尽气运,从盘古世界的大舞台退场后,轮到巫族和妖族闪亮登场。
巫族占据了大地。
妖帝、妖师率领众多妖神,在九天之上,建造了另一个维度空间,也就是第一代天庭。
这一时期为“太古巫·妖争霸”。
等巫妖争霸落幕,妖族天庭从九天之上坠毁,坠落人间,砸碎大陆,才轮到人族登场。
其实在更早的太古时期,人族已经被女娲娘娘创造出来。
女娲造人,发生在更早。
那时,人族只是巫族的附属,是妖族的口粮,“人道”都没开始。
人道不是开始于人族诞生,而是开始于人族成为天地主角。
太古结束,远古人族崛起,人道建立,才有了玉帝统率的第二代天庭。
就像洞天福地植根于人间的名山大川,天庭也需要根基。
二代天庭的根基,就是人道。
远古人道天庭刚建立时,玉帝麾下压根没什么人,自身实力也很弱小。
凭硬实力,玉帝还打不过阐教金仙。
天庭的存在感极低。
潜伏爪牙忍耐了无数年,到了中古封神时期,人道进入第一个高峰,人道天庭也跟着来到第一个高峰。
玉帝有底气,也有必要树立天庭的威严,并增强天庭的力量。
要树立威严,必须打击玄门三教。
那时九州大仙,皆出自三清圣人门下,仙人只认“教主”,天下神仙也只知道教主,谁在乎天帝?
要增强天庭的力量,则必须得拉人头,这不用说。
可当时的情况是,天下英杰早都被三教瓜分。
连西方灵山要发展壮大,需要拉人头时,都得跑到东方坑蒙拐骗,从玄门三教挖人。
玉帝也只能从三教招人。
要树立威严,得打压玄门三教;要拉人头,还是得找玄门三教。
一切问题的答案,似乎都在三教身上。
于是,玉帝对三教下手了,直接推动了“封神大劫”的诞生。
凡是要干大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玉帝必然在更早的时候,就想对三教动手。
他忍耐多年,特意等到十二金仙犯了杀劫,等到“西周代商”的天命出现各种因素凑在一起,是恰逢其会,又非纯粹的偶然。
玉帝有谋划地将众多“巧合”凑到了一起,从而推动了封神大劫的开启。
十二金仙犯了杀劫,要么他们死,要么他们弄死别人。
无论死谁,死掉的人都正好填充了封神榜。
西周代商的天命,必有一场恶仗要打,注定要死很多人,正好为“杀劫”提供了最合适的舞台。
玉帝有谋划,十二金仙有需求,三清圣人大概也在下大棋,大劫拉开序幕。
天地大劫的参与方,都有自己的目的,都在理论上,能从中获利。
现在,孟岐说浮丘公等人,要效仿上古阐教金仙,引导秦末大劫按照“命定”轨迹发展。
小羽理所当然地认为,浮丘公的利益诉求,也是借助天地大劫,消弭“个人杀劫”。
以劫化劫。
“孟前辈,我在藏守室看过封神秘录,我懂。”小羽道。
孟岐认真道:“如浮丘公这样的有道真仙,不会拿徒弟挡灾劫。”
见小羽眼神怀疑且讥讽,孟岐犹豫了一下,又低声道:“时代不同了,你不要一直用老眼光看人。
上古之时,仙道刚发展,很多禁忌,三教仙人都不懂。
炼气士不懂修身养性,连阐教大仙也杀性忒重。
动辄灭人满门之事,他们都没少做。
就如同你杀黄大仙,把事儿做绝了“
说到这儿,孟岐上下打量小羽一番,表情变得有些奇怪,道:“你喜欢把事做绝,杀人灭魂的歹毒事儿,从来不忌讳。
‘丘山老母’身上已无‘现代内丹术’的痕迹,反而透着一种上古炼气士的气息、气质。
你这家伙,不学‘现代仙人’,专门走古仙人的老路,愚蠢啊!”
小羽摆手道:“先别说我,只说浮丘公,他们和阐教十二金仙有何区别?”
孟岐道:“十二金仙从远古到中古,辅佐过三皇,帮助众多人族大帝治国安邦。
换成现在的说法,就是扶龙庭,扶持人道发展。
人道持续发展,他们也从中赚取了大量功德。
可他们平日里,杀伐果决的作风,也让自身沾染了大量的因果和恶业。
和你打谷真君的理由一样——功德只能代表对人道、天道做出的贡献,不等于身上没有因果与恶业。
阐教十二金仙有大功德,也有满身恶业,以至于劫气缠身,需要度杀劫。
但我们当代仙人,早已见识过前辈的遭遇,哪还能重蹈覆辙?
当年为了帮十二金仙度杀劫,元始天尊甚至亲自下场助阵。”
孟岐脸上、眼里,满满都是艳羡。
“古往今来,能为弟子做到这种程度的老师,有且仅有元始天尊。
别人的老师,即便有这个心,也没圣人的道行和力量。
杀劫之重,扛不动啊。
我们这些‘现代仙人’,每读到‘封神旧事’,都禁不住羡慕十二金仙,幻想自己也能成为阐教二代弟子。
可光羡慕没用,幻想终究只是幻想。
我们得面对现实。
现实是,如果我们‘现代仙人’学习十二金仙杀伐果决的作风,弄得自己一身业力与因果,最终杀劫降临,没老师帮忙渡劫,八成要完蛋。
命都没了,还修什么仙,证什么道?
纵然证得大罗,没了小命,一切成空。
浮丘子他们肯定有因果与业力,但远没到中古阐教十二金仙那种程度。”
话到此处,他又忍不住劝道:“老夫是认真的,你别学‘古修士作风’。
十个古修士犯了杀劫,能熬过一次天地大劫的,都未必有一个。
中途夭亡的可能性太高。
‘现代仙人’无论所修功法,还是所走道途,都比‘古代炼气士’强十倍,稳妥百倍。
仙道和人道一样,都在不断向前发展。
‘今人’就是比‘古人’强。”
小羽真不觉得,浮丘公证道大罗成功后,就能强过陆压道君。
不过,她也明白了他的意思。
“既然不是犯了杀劫必须渡劫,浮丘公为何主动入劫,还引导大劫向着既定方向发展?
封神时期,阐教金仙深度参与大劫,保证大劫沿着既定天命走,是为了完成自身杀劫。
浮丘公他们肯定有利益诉求吧?利益还不小,不然谁会入劫冒险?”
孟岐眼神幽幽,道:“老夫曾经跟你说过吧?
在天仙法之上,还有累劫修行,证虚空三昧、自在神通的大法。
老夫还劝你珍惜这次‘大劫主角’的身份,好好渡劫,别想着逃避。
阐教金仙完劫的好处,远不止消除自身杀劫。
封神之前,他们都没能斩三尸。
古法斩三尸,太难了。
可封神之后数万年内,十二金仙陆陆续续突破桎梏,斩了三尸,证道大罗!
即便如慈航道人,到了最后关头,感觉大罗之道不适合自己,换道途,去了西方灵山。如今也修得正果,或许不比大罗金仙差。
这才是最大的利益啊!
浮丘子如今只差临门一脚,斩了三尸,立地成圣!
与他一样的金仙大能有许多。
他们等了很多年,才等到这次机会。
普通的天地大劫,规模和劫气不足,对他们无用。
大秦是人道之巅峰、皇朝之极限、人皇之终末。
此次秦末之劫,惨烈程度上,应该不如有圣人直接下场的封神大劫。
可要论对人道的意义,绝对要超过上次。
嬴政将‘人皇之路’走到了极致。
无路可走了。
人道的发展方向,必须要发生大的调整。
不变就要死,必须变。
这次大劫,将直接决定人道接下来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年的发展方向。”
小羽疑惑道:“只是参与大劫,就能获得证道大罗的好处?是什么道理,凭什么?”
孟岐摇头道:“不是只参与。封神期间,十二金仙虽没直接操控大劫走向,可你知不知道,封神榜归谁保管?是谁在主持封神大局?”
小羽道:“是元始天尊,他老人家直接下场了。”
孟岐点头道:“十二金仙犯了杀劫,做得多,死得快。元始天尊才主动下场,帮徒弟们掌舵。
浮丘公他们虽有效仿十二金仙之心,却是个‘现代仙人’,没沾染那么强的红尘之厄。
他们也没元始天尊那样强大又护短的老师,帮忙掌控大局。
他们只能自己下场,引导大劫按照既定轨迹演变。
你明白了?不止是参与,要引导呢!”
小羽还是不解,“引导大劫,有什么好处?”
“不是随便引导大劫,是引导大劫顺着天命的方向发展。顺天应命,当然有好处。”孟岐含糊道。
小羽不肯放过他,追问道:“具体是什么好处,好处怎么转化成‘证道大罗’之助力?”
孟岐知道自己糊弄不过去了。
羽凤仙已经抓住问题的关键。
但他还是没法回答她的疑问。
“老夫不够资格知晓答案。但老夫知道如何获得知晓答案的资格。”
他盯着小羽双眼,认真道:“等无数年后,你达到如今浮丘公的境界,有能力引导大劫的方向时,一定会有‘人’找到你。
他们会向你传达‘天命’,展示人道正确的发展方向。
那时,你将知道‘天地大劫’的最终秘密。
大劫从来不止是一场劫难,灾劫只是表象。”
“是谁找我?道祖?”小羽好奇道。
“可能是道祖,也可能是‘火云洞’的使者。
对此时的你来说,知道太多并没好处。”孟岐委婉道。
“火云洞”
小羽惊疑道:“我不问天地大劫的终极秘密,你跟我说说火云洞吧。”
孟岐摇头道:“我只知道火云洞镇压了整个人族的气运。
可我没得到过三皇五帝们的邀请。
没得到邀请而主动拜访火云洞,只有‘人王’可以做到。
浮丘公得到过邀请,去火云洞拜见了上古三皇,密谈许久~~~”
小羽若有所思。
良久,她感慨道:“难怪浮丘公如此郑重其事,把‘琼林四友’和你,都喊了过来。
关乎他证道大罗的机会,肯定要确保万无一失,不许任何人破坏。”
孟岐欣慰地笑了,解释这么多,透露大量秘辛,她总算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不仅是浮丘公一个人,老夫估摸着,至少有十二位大仙,准备借助此次大劫,证道大罗。”
“至少十二位”小羽啧舌道:“若都证道成功,盘古世界一下子增添十二位大罗金仙.三界拢共多少大罗?”
“具体数量,老夫也不晓得,估摸着不会少于二十。”孟岐道。
“难不成从封神到现在,三十万年内得道的大仙,都在等待这次的‘秦末大劫’?”小羽问道。
孟岐道:“时间可能更久,人数可能更多。有大仙得道于封神之前,却错过了封神,这次也会下场试一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