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13章 九锡之赐
    “陛下可是要效宗周故事?”
    李春芳犹豫了好一会儿,才小心的说出了自己心里的话。
    朱载坖的目光落在李春芳身上,眼中似有笑意的又反问道:“李先生以为如何呢?”
    李春芳倒吸了一口凉气,脑海里像是起来了一场超级大风暴!
    李春芳立刻拜道:“陛下不可!”
    朱载坖淡淡点点,“说说理由。”
    李春芳连忙整理了一下脑中的思绪,又对着朱载坖拜道:“陛下,宗周分封乃是大忌!”
    “初封时候,这个诸侯国尚能听从宗周号令,共尊周天子为天下之共主。可随着分封日久,人心渐远,这些分封的诸侯国就会生出不臣之心,进而相互厮杀,相互吞并,最后势力膨胀起来之后,更是不会将天子放在眼中。”
    “以至于出现霸主争雄,楚王问鼎之类的不臣之事。现在若是行宗周故事,到时候,这些外封出去的藩国妄自尊大,各自为政,不理朝廷号令,天下岂不又将大乱?”
    李春芳将他心里的顾虑和理由都说出了出来。
    赵贞吉和胡宗宪也面色凝重的思索着,若是真赐了景王九锡,让他在南冥洲有了合法号令所有的权利。
    那么等到将来想要再控制景藩,维系大明与诸藩国之间的太平,那可就不容易了。
    朱载坖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又看着李春芳道:“李先生所言极是,但李先生想过南冥洲距离大明有多远吗?”
    朱载坖的话,瞬间也让李春芳为之一窒。
    是啊。
    南冥距离大明有上万里之遥,且还隔着茫茫大洋,根本就无法接壤。
    像这样的地方,说白就一块只能看不能摸的飞地。
    并不像近在咫尺的倭国,只需要大明的船只商队足够多,就可以完成跨海遥控。
    可是对于南冥洲,这种相隔上万里外的地方,就算是大明的船只再多,水师的力量再强大,哪怕是用上现在的蒸汽巨船来往一趟,差不多都得一年的时光。
    如此遥远的距离,若是还要担心什么反心反志,确实是有些杞人忧天了。
    朱载坖继续道:“当年周天子分封诸侯国才有了宗周八百年国祚,也有了如今中国广袤之疆域。”
    “现在朕和你们遇到的新问题,就是要好好的深思分封这件事,到底是好还是坏。如果好,它好在哪里,如果坏,它又坏在哪里?”
    “而且你们也要明白眼下最重要一点,在大明现有的三直隶(北直隶,南直隶,上海府直隶)十六省(十三布政使司之后的江苏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甘肃布政使司)两司(奴儿干都司,西域哈密司)之中,是绝不会再有任何世袭藩王得封。”
    “这一大片专属于大明本土的疆域,在将来也会逐步的把现有的藩王逐一迁出,或不再使其世袭。”
    “所以到时候,大明即便是要分封,也是分封如今新开拓出海外疆域。至于这些海外疆域的将来会不会与大明本土形成新的循环,或新的竞争,那就要看将来的大明之君和朝廷之臣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了。”
    “如果他们不能有效的起到控制和团结海外诸藩的作用,反倒使得海外诸藩离心离德,不与大明本土来往。就算朕和你们再复活过来,也不见得能够收拾住局面。”
    “而且朕也不想让大明一直生活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朕要给未来的大明找一个积极上进的动力,让后人们深刻的明白什么叫做不进步就是落后!”
    “倘若未来的后人能够在朕和你们打下基础下,继续保持着绝对领先,就算是朕赐给景藩九锡,再赐给其他愿意封建海外的藩王们九锡,他们依然还是会俯首称臣,团结在大明的身边,共同进退。”
    “否则,就算是朕不赐与他们任何名分权力,但等到将来的某一天,大明本土势弱的时候,你们以为外面强盛起来的海外藩国,就真的会一如既然的臣服吗?”
    “要知道,当年楚国不过就是一个子爵之国,中原之国纷纷嘲笑楚国为蛮夷,但后来的结果如何?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直接杀到了洛邑要问鼎之轻重。”
    “可见,在历史的发展与循环之中,总是会有一些说不清楚原因在其中发挥着作用,并不会以曾经之人的意志为转移。”
    “现在朕赐九锡,其目的并不是要给景王多少权力,也不是盲目的宠爱弟弟。而是要利用此事此事告诫后来之君和后来之人,这个世界,并不只有大明一个天下!”
    “若是他们不能好好的将大明这一处天下保持着绝对的领先,那么在将来的时候,他们就得面对其他励精图治,披荆斩棘发展起来的海外藩国的威胁。”
    朱载坖的话可谓是震耳发聩,他并没有只站在一个一家一姓的私利上去看待天下和未来,他想要一个更加广阔,更加充满希望的未来!
    只要将来能够将大明的藩国封建到世界各个角落,哪怕有一天其中某一个藩国有了大出息,在未来的天下形势之中占据到了绝对的优势和好处,成为了超过大明本土的存在。
    朱载坖也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因为在朱载坖看来,如果真有这么一个有出息的海外藩国出现,那么这只能说明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大明这边的未来继承者们太没出息,掌握着这么好的天时地利都能被超越,这还有什么可惜的?
    第二件事就是,如果有海外藩王在将来出息到了超过大明本地的地步,那这个藩国也是一个继承中华文化,讲汉语写汉字的国家。
    而这对于朱载坖而言,那就是一件值得欣喜,值得骄傲的事情!
    因为中华文脉已经遍地开,而且还结出一颗硕果!
    这就是好比春秋战国时候一样,诸国都笑话秦国为西戎,为虎狼之国,但是等到秦国真的奋六世之余烈,支棱起来的时候,那他就是中华文明的骄傲!
    并不是当时代前后之人所说的西戎,虎狼!
    所以为了能让中华文化更快更有效率的传播到全世界,抢占着这个世界的先机,那么就是牺牲一些所谓的未来利益,朱载坖也是在所不惜的。
    而且,如果未来的大明继承人真的守不住基业,那它也是活该被灭亡的。
    毕竟在这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面,就没有不亡之国!
    如果能够在亡国之前,将自身所代表的精神和文明传播下去,那未必不是一种新的永生!
    就比如秦始皇的秦朝,虽然只有短短十四五年,但是谁又能否认这十四五年的灿烂呢?
    而后后面汉魏隋唐,哪一个又不是继承着秦制,继续的将始皇帝大一统的理念传递下去的呢?
    所以,作为一个胸怀高远的统治者,而且又正值国家实力勃发向上的时候,自然是要有一些超过时代的豪情壮志!
    要不然,这都对不起自己所代表的时代,所代表的世界理念!
    李春芳和赵贞吉,胡宗宪他们听到朱载坖的这些话后,也不由精神澎湃了起来。
    呼吸似乎都跟着紧张了起来。
    原来他们之前考虑的都太小,太谨慎了。
    未来的世界可不是只有大明一隅之地,未来的世界,必然是如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那般百齐放,万国轮番登台。
    所以在这样的未来中,若是还紧抱着原来的传统想法,自然是不能与这个世界的潮流相互融合。
    所以在这一刻,李春芳他们也终于懂了朱载坖的雄心!
    他是要将大明变成一个世界之国,并且还要让大明的灵魂得到永生!
    理解到了朱载坖的这个心情和想法之后,李春芳他们真的是感觉自己无比的渺小了。
    李春芳立刻带头拜道:“皇上天心高远,为天下世界计,臣等得逢此世,亦是臣等无限之荣光!”
    朱载坖呵呵一笑,抬手道:“起来了,不用这么激动,现在还是先聊聊给景王赐九锡的事情的吧。”
    “以后你们几个就专门负责这些事情了,海外诸国,以及海外大明的藩国属地,皆都需要你们用心操持,这些事情比起原来内阁所做的事情,也同样是只多不少的。”
    “朕希望你们能再接再厉,再做出一番不输于前五年的成就出来!”
    李春芳和赵贞吉,胡宗宪等再拜才起。
    显然在这一刻,他们已经被朱载坖所描绘出来的宏伟蓝图和光明未来,深深的吸引住了。
    并愿意以一生之力,为这个目标去努力奋斗!
    随后,朱载坖也不和李春芳他们继续废话了,开始正式的讨论起来了赐景王九锡的事情,以及未来如何通过政治军事和经济绑定海外诸藩的一些想法和问题。
    讨论完了这些之后,朱载坖也就让李春芳他们下去准备赏赐景王九锡,安排景王就藩的事宜去了。
    数日后,隆庆六年立秋吉日。
    紫禁城,皇极殿!
    这一天的天气,可谓是天高云阔,金风送爽。
    皇极殿殿前,百官肃立,锦衣卫列阵,旌旗猎猎,仪仗威严。
    景王朱载圳身着亲王朝服,跪伏于丹墀之下,额头紧贴冰冷的金砖,静候天子诏命。
    司礼监掌印太监孟冲手捧明黄诏书,立于御阶之上,高声宣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绍膺景命,抚驭万方。景王朱载圳,忠勤体国,志在四方。今命其就藩南冥洲,赐九锡,节制南冥一切军务政事,享官员任免、赋税征收之权。出入称孤,上表不名。钦此!”
    诏书一出,满朝震动!
    九锡——乃天子赐予诸侯之最高礼器,自汉末以来,非功高盖世者不可轻授。
    而今,皇帝陛下竟赐予景王,使其海外称制,权柄之重,实乃大明开国以来所未有!
    朱载圳双手接过诏书,眼眶微红,声音微颤:“臣朱载圳——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载圳重重的磕头行礼,表达着他内心的激动。
    朱载坖在龙椅上起身,缓步走下御阶。
    今天的他也穿着着无比正式的天子冠冕朝服,腰系着玉带,气度恢弘,目光深邃如海。
    “景王何在?”
    朱载坖皇帝的声音低沉而威严,“朕今日赐你九锡,望你海外开疆,不负朕望。”
    朱载圳再拜叩首:“臣在,臣必肝脑涂地,以报陛下隆恩之万一!”
    朱载坖微微颔首,抬手一挥,声音如虹,气贯天地,“授九锡!”
    ——
    第一锡:车马
    八匹骏马牵引的金漆王辇缓缓驶入殿前广场,马匹皆披锦缎,辇上雕龙画凤,华贵非凡。
    第二锡:衣服
    内侍捧上亲王冕服,十二章纹绣于袍上,金线织就,熠熠生辉。
    第三锡:乐悬
    编钟、玉磬陈列于侧,乐工奏《大韶》之乐,庄严肃穆。
    第四锡:朱户
    象征王府正门可漆朱红,与天子同制。
    第五锡:纳陛
    御赐玉阶,准其王府正殿设陛阶,如天子之制。
    第六锡:虎贲
    三百精锐甲士列阵,皆披铁甲,持长戟,为景王亲卫。
    第七锡:弓矢
    御赐彤弓一张,玄箭百支,象征征伐之权。
    第八锡:斧钺
    金斧玉钺,授其专征之权,可先斩后奏。
    第九锡:秬鬯
    御酒一坛,以黑黍酿成,乃祭祀之礼,象征天命所归。
    ——
    朱载圳一一接过九锡,每受一礼,便叩首谢恩。
    当他双手捧起那把金斧时,指尖微颤,心中豪情激荡——此斧在手,南冥万里,皆可征伐!
    受礼毕,朱载圳立于殿前,目光越过重重宫阙,仿佛穿透千山万水,直达那遥远的南冥洲。
    那里——将是他景藩的天下!
    百官注视之下,他缓缓抬起手中的金斧,阳光在斧刃上跳跃,映出他眼中熊熊燃烧的野望。
    “臣,必为陛下开疆拓土,使我大明威加四海!”
    朱载坖目光淡淡的凝视着他,嘴角微扬:“善。”
    消息传至大明各藩的时候,
    周王朱在铤在听说景王居然得了九锡之赏,心头顿时火热了起来。
    “九锡……实封……”
    周王低声喃喃,“凭什么是他?就因为他是皇上的亲弟弟吗?”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了其他藩王之地,比如一项也有点小小野心的楚王朱华奎,他也不禁眯起眼睛,心中盘算:“若我也能海外称制……那楚藩”
    ————————
    求月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