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4章 赵朔竟如此恶毒,给百姓发钱!
    第244章 赵朔竟如此恶毒,给百姓发钱!
    十日后,两淮地区,庐州城。
    大宋当朝宰相乔行简,两淮制置大使赵范,淮西制置大使赵葵,淮东制置大使杜杲,济济一堂,共议两淮前途。
    “赵朔大王发了一个《告江南军民百姓书》,说孟珙的母亲被朝廷害死,孟珙毅然反正,弃暗投明。他劝大宋诸将不要忘了岳武穆和孟珙的前车之鉴,继续为宋国卖命。”
    “朝廷也发了《勤王诏》,说孟珙贪生怕死意图谋反,魏了翁才当机立断,杀了他的母亲。如今因为孟珙的投降,赵朔的兵马已经过了长江,取了鄂州。朝廷危在旦夕,号召天下勤王。”
    “我们这些武将读书少,也不知到底怎么回事,还请乔相公为吾等解惑。”
    赵范将早已准备好的一番长篇大论和盘托出,向乔行简看来。
    “是啊!襄阳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这些粗人完全不清楚啊!事到如今,我两淮诸将,到底该何去何从呢?”赵葵也赶紧附和。
    如果有可能的话,乔行简真想正反抽赵范和赵葵两个嘴巴。
    什么武将读书少啊?
    你们的老爹赵方,不仅是京湖名将,还是理学大宗师。你们俩家学渊源,能差的了吗?
    尤其是赵葵,书画皆能,天下闻名。
    到了现在,你们二人哪个没被朝廷赐进士出身?
    到了现在,何必装大老粗呢?
    哦,大宋与士大夫共天下,你们就要朝廷赐进士出身。赵朔与武夫共天下,你们俩就成了大老粗了是吧?
    还有,你们真是大宋忠臣的话,怎么可能不信朝廷的话,反而信敌人的话?还把此事摆在桌面上来谈?
    不用问,你们二人,已经生了反心了!
    当然了,乔老帅哥毕竟是宰相风度,大宋数得着的人杰之一。虽然心中愤怒,但是面上不动声色。
    “呵……”
    乔行简轻笑一声,不置可否道:“襄阳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也不尽知晓,就不必再谈了。只是如今陛下下旨勤王,赵氏兄弟你们身为大宋臣子,到底准备怎么做呢?”
    赵范道:“我是这么想的。这南北官家都姓赵,论起和太祖皇帝的血脉关系来,说不好谁亲谁疏。现在赵朔大王和陛下相争,说穿了,就像是大唐年间的太子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相争,我等臣子真是好生为难啊!”
    赵葵却摇头,道:“兄长此言差矣!这有什么为难的?如果赵朔大王的兵马杀过来了,我等既然食了陛下的俸禄,说不得要豁出命去挡上一挡。但是,赵朔大王准备直取临安,我等何必上赶着蹚这摊浑水呢?当初,李靖在秦王和太子之间两不相帮,也不耽误他后来擒了颉利可汗啊!”
    “说的也是。那赵朔大王深明大义,气势恢宏,恐怕更在大唐太宗皇帝之上。如果吾等两不相帮,日后他底定天下,应该不会怪我们的。”
    乔行简好悬没被这兄弟俩的一唱一和气笑了,道:“如果孟珙在襄阳挡住了赵朔,尔等想必就不是这般说辞了。事到如今,多说无益,我只问你们,如果这次是我大宋获胜,守住了临安,二位又准备何以自处呢?”
    赵葵脖子一梗,毫不犹豫地道:“如果陛下不肯谅解吾等的话,吾等当然任凭处置!”
    看他那样子,根本就是有恃无恐,丝毫不担心这个可能。
    “哼!恐怕即便是有了那天,你们兄弟不是任朝廷处置,而是投了赵朔!”
    乔行简冷哼一声后,又向淮东制置大使杜杲看来,道:“杜杲,你总是文官吧?朝廷养士两百年,你怎么说?”
    杜杲道:“杜某人虽是文官,却当初与赵朔大王的蒙古兵联合作战,不但合作顺利,而且深知蒙古军的战力。乔相公,听我一句劝,没机会的!纵然我两淮精兵尽出,也保不住朝廷的。赵家家事,又何必让那些两淮子弟白白流血呢?”
    “好,我明白了。”
    乔行简沉吟半晌,道:“你们准备拿我怎么办?可是准备拿我,作为日后送给赵朔大王的见面礼吗?”
    赵范摇头道:“不敢。乔相公实在是多虑了。如果您愿意留在两淮,我们当然欢迎。如果您愿意回临安,我们也可以欢送。”
    杜杲道:“朝廷原本有五位宰相,如今魏相公身死,真相公远在四川。史相公听说孟珙反叛,京湖失守的消息之后,心忧成疾,难以视事,只剩下郑相公辅佐陛下了,恐怕独木难支。乔相公如果想回临安辅佐陛下,也算理所应当。”
    “你们是想把我礼送出境啊!也好!”
    乔行简站起来,长叹一声,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当此国家危难之际,乔某人身为当朝宰相,万无躲避之理。虽千万人,吾往矣!”
    翌日,乔行简带着五百禁军,三十六名傔从,离开了庐州,往临安而来,未能从两淮地区调出来一兵一卒。
    ……
    ……
    四川,成都城,四川制置使衙门。
    “朝廷待余帅不薄!你既不是进士出身,又年不到四十,就做到了四川置制大使的高位上。即便称不上位极人臣,也差不了太多。如今朝廷危难,不能不发兵去救啊!”
    宰相真德秀对四川置制大使余玠苦苦相劝。
    现在的真德秀,真是腻歪透了。
    本来大宋文贵武贱,他以宰相之尊督师四川。虽然不能称得上如臂使指吧,也能对四川大军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自从魏了翁办的那些破事儿的消息传到四川,真德秀的威信迅速降低。
    余玠对他也开始防备得很。
    现在没有余玠的首肯,真德秀根本就调不动四川的大军。
    更别提如魏了翁一般,对余玠做什么了。
    现在真德秀在四川唯一抓手,就是眉州防御使曹友闻。
    当初,曹友闻和原四川置制大使桂如渊合作,倾四川大军阻止赵朔借路伐金。
    结果被赵朔教做人,不但割了汉中之地,还赔了款,签了史上最惨的岁币条约。
    战后桂如渊自然承担起最大的责任来,丢官罢职。但是,曹友闻却因祸得福,被史弥远认为是个人才,加以重用。
    现在曹友闻的职司,是眉州防御使、左骁卫大将军。
    今日,曹友闻和真德秀一起来见余玠,劝他出四川精兵,勤王临安。
    曹友闻紧随在真德秀之后,恳切劝道:“是啊!古语有云,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朝廷待吾等有天高地厚之恩,当此危难之际,怎能袖手旁观呢”
    余玠却苦笑道:“哪里,二位实在是对余某人误会甚深啊!我不是不想救临安,实在是救不了啊!”
    “此言怎讲?”
    “我四川多是步卒,若是从陆地行军,恐怕就是赶到了临安,城池已破,不是白白恶了那赵朔大王吗?若从水路进军,赵朔的内河水师,加上孟珙的襄阳水师,已经截断长江。我四川水师,如何是他们的对手?”
    曹友闻摇头道:“据我所知,四川骑兵有近两万人,虽然不多,却也能稍解君父之忧。”
    “没用的。赵朔的八旗汉军,尽是骑兵,还一人至少三马。这不到两万的骑兵,能济得什么事?”
    真德秀眉头紧皱,不悦道:“这两万骑兵到底有没有用,我们单在这里做口舌之争,是说不清楚的。这样吧,你余大帅尽管在四川坐观成败,我和曹友闻率两万骑兵勤王,如何?”
    余玠更有脾气,双手一摊,道:“看来,真相公是认定,我余某人是贪生怕死了。也罢!你们尽管去问那些骑兵,谁愿意跟你们走,尽可以离开四川勤王,我绝不阻拦。”
    这话的意思,就是让他下命令调兵勤王是不可能的。但是,有骑兵愿意跟着真德秀和曹友闻走,他也不会阻拦。
    曹友闻和真德秀对视一眼,知道这是最好的结果了,点头道:“也好。四川多的是忠臣义士,只要吾等晓以大义,纵然两万骑兵不可得,一万骑兵总是有的。”
    余玠冷笑道:“恐怕你们一万骑兵也不可得!”
    说话间,他从几案上拿出一卷文书来,道:“你们看,这上面写的是什么?”
    “什么?”
    真德秀拿卷文书仔细端详,眨眼间额头上就冒出了细密的冷汗,道:“好狠毒的赵朔啊!他竟然给百姓们发钱!”
    曹友闻接过那公文看了几眼后,也当时色变,道:“上好的铜钱,散给穷人!赵朔,这是要掘我大宋的根啊!”
    原来,这份紧急公文,是余玠安插在京湖地区的细作传来。
    赵朔收编了孟珙的京湖大军后,有一个显著的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
    原来赵朔和宋朝交战,都是抓获的一些俘虏,不杀他们就是恩情浩荡了,怎么敢和赵朔讲条件?
    但是,孟珙是主动投降就不说了。
    鄂州诸地还是孟珙受了赵朔之命,亲自劝降的。
    那些官兵就问了,投降赵朔大王,当然没问题。但是,我们既然无罪,纵然不敢求赏赐,但总不能受到重大损失吧?
    原来宋国朝廷发给我们的交钞怎么算?
    赵朔得知之后,大笔一挥,如今大宋流行的交子,按照市价给予兑换。
    也就是说,一贯钱的交子可以兑两百文铜钱。
    甚至不只是这些军士,家产在五十贯钱以下的百姓,可以按照市价全额兑换。五十贯到五百贯之间的,按照市价的八折兑换。家产在五百贯钱到五千贯钱的,按照市价的五折兑。
    五千贯钱以上的,统一兑换为一千贯的铜钱。
    以后大宋新印的交子不予兑现,百姓不可收受。当然了,以大宋朝廷如今的情况,也不可能发行新的交钞了——商人百姓们,谁会接受啊!
    另外,赵朔鼓励告密,但凡瞒报家产,或者以各种方式试图兑换更多铜钱者,以谋反论处,没收全部家财并且族诛!
    消息一出,京湖地区欢声雷动。
    京湖周边地区,也尽皆动摇。恐怕这消息,很快就能传到四川。
    大宋的交子,分为两种,一个是全国交子,只能在四川之外发行。一个是四川交子,只能在四川地区流通。
    原本大宋的全国交子,是一贯交子能兑一贯钱。
    但是,到了开禧北伐之前,就已经只能兑七八百文了。
    史弥远主政之时,努力稳定交子的币值,临安稳定在一贯钱到六百文左右,其他地区大概是三四百文。
    史弥远去世,交子再次大规模贬值,现在大概是一贯交子兑两百文钱,并且在急剧贬值中。
    四川交子比全国交子更惨。现在一贯钱连一百文都兑不到,而且还比全国交子贬值得更快!
    “都看清楚了吧?自从赵朔大王的《灭宋令》一出,朝廷已经无力发行新的交子。赵朔再把这些旧的交子兑了,灭宋之事对普通百姓不但没有丝毫害处,而且有数不清的好处。”
    余玠苦笑道:“现在,不知多少人,盼着赵朔大王的大军,赶紧攻到他们的所在呢!要知道,赵朔大王是按照市价兑交子的。赵朔大王的大军每晚到一天,他们就亏一天的钱!”
    还有两件事,他没说出来。
    赵朔认宋国朝廷发出的交子,更说明是一脉相承。这争大宋江山是赵家家事,关其他人什么事?
    大宋那些忠臣义士的抵抗之心更低。
    还有更关键的。
    赵朔从西方掠夺了无数真金白银,现在用不着交子。但是,赵朔的目标肯定是建立前所未有的繁荣国度的。
    金银铜钱,肯定会有不够用的时候,也就是出现“钱荒”,
    发行交子,势在必行。
    甚至很可能,用不了多久,赵朔就开始发行自己的交子,甚至直接用新朝交子按照一定比例兑宋国交子。既不用多少真金白银,又不用等到金银铜钱不够用的时候再临时抱佛脚。
    赵朔这一肯兑换宋国的交子,新朝交子的信誉不就立起来了吗?
    宋国的交子赵朔都肯兑换,何况是新朝的交子?
    以后赵朔收起铸币税来,岂不是意味着金山银海?
    当然了,历史记载中,忽必烈灭南宋时,交子贬值到原本价值的万分之一,忽必烈全数给予按市价兑换,保证了他发行的大元宝钞的信誉,使大元宝钞通行天下三四十年,让忽必烈有足够的钱财建立丰功伟业、后来又过度滥发,宝钞在元末再次沦为废纸,余玠就不知道了。
    他只知道,这种“纸钱”用好了,就是金山银海。用不好,就是残民以逞了。
    曹友闻和真德秀都是当世人杰,也都想到了赵朔这招的恐怖之处。
    曹友闻沉思半晌,微微咬牙,道:“即便如此,陛下待曹某有天高地厚之恩,我不能见死不救。”
    真德秀也慨然道:“我为当朝宰相,更是职责所在。”
    “那二位就请便吧。”
    话都说个地步了,两个傻瓜还要去送死,余玠也不想阻拦。
    十日后,成都城外。
    “两千多骑兵啊!想不到偌大的四川,才凑出了两千多骑兵救援临安。这大宋,果然是气数已尽了吗?”
    曹友闻望着眼前的两千多骑兵,心情萧索异常。
    破屋更遭连夜雨。
    哗愣愣~~
    随着一阵马褂銮铃声响,一骑从远方疾驰而来,道:“曹将军,大事不好!”
    “出什么事了?”
    “真相公今日出门甚急,马失前蹄,摔断了腿,恐怕不能和您一起去临安勤王了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