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殿下,您救救我父亲吧
另一边,李孝三人请旨入宫后,便分开了。
李廉和李孝去了承香殿找郑才人,李勇去了蓬莱殿找杨才人。
三人约定好,洗了汤浴之后,李勇来承香殿与他们俩会合,再一起去面见李治。
李孝和李廉来到承香殿西跨院,刚一通传,郑才人便从屋子里跑了出来,满脸欣喜之色,将儿子抱在怀里。
李孝面色有些红,为了照顾弟弟情绪,挣了挣,说:“阿娘,四郎还在旁边呢。”
郑才人这才松开他,一手拉着一人,进入正殿,命人准备馔果糕点。
两人吃了一些后,便各自去偏殿沐浴。
李孝心中有事,洗的很快,换上一身干净的丝绸袍服,回到正屋,和郑才人说起了话。
“阿娘,孩儿有件事要跟您说。”
郑才人帮他剥着枇杷,微笑道:“说吧。”
李孝遂将答应临川公主的婚事,跟她说了。
郑才人愣了一下,剥枇杷的手停住了,眼眶微红。
“这么大的事,你竟然也不跟阿娘说一声?”
李孝低下了脑袋。
郑才人叹了口气,道:“罢了,既然你已经答应临川公主,阿娘还能说什么呢?京兆韦氏毕竟是大世族,也算门当户对。”
李孝却道:“阿娘,孩儿不想娶韦氏女。”
“什么?你不想?”郑才人又愣住了。
李孝嘟囔道:“孩儿当时年少无知,没多想就答应了,现在想想,大兄的婚事都能自己做主,连父亲也不插手,孩儿也要自己找意中人。”
郑才人皱眉道:“可你刚才不是说,已经答应临川公主了吗?”
李孝眼巴巴望着她,一脸恳求。
郑才人这才明白过来,没好气道:“你这孩子,原来是想让娘来当恶人!”
李孝低下头,道:“孩儿只能靠娘了。”
这句话顿时就打动了郑才人。
她一直与儿子关系不好,如今母子终于尽释前嫌,她自然更珍视这份感情。
况且临川公主帮她儿子选了婚事,竟都不跟她透个气,实在可恶至极,想到此处,她再无犹疑。
“孝儿,你放宽心,这件事就交给娘了,将来无论你想娶什么样的女子,娘都去跟陛下说!”
李孝大喜,道:“多谢阿娘!”拿起一个枇杷剥了,递给郑才人。
不一会,李廉洗完了澡,出来一起说话,聊了半个时辰闲话后,李勇也过来了。
三人这才告别郑才人,一起朝着甘露殿而去。
三人入宫的时候,便是向李治请的旨。
当时李治正在南海池旁慢跑,听到他们回来了,便回到甘露殿寝殿等候,等了一个多时辰,才等到三人来求见。
李治挥手命三人进殿,叙礼毕,仔细打量着三人,见三人都长黑了,稚气未脱的脸上,也多了丝风霜之色,点了点头。
“这次去莱州,有什么收获吗?”他目光扫过三人。
三人对视一眼,用眼神交流后,由年纪最大的李孝最先开口。
“父亲,孩儿这次去了莱州,才知道不仅民生艰难,当官也不容易。”
李治缓缓道:“只有真正做事的官才不容易。你能意识到这一点,说明这次去莱州,有在认真做事,这很好。”
李勇第二个说:“父亲,孩儿以前一直以为打仗只需带兵冲锋就行了,这次去了莱州,才认识到后勤的重要性。”
李治道:“不错,也算是长进。”
李廉最后说道:“父亲,孩儿一路仔细观察,发现做什么事,其实都是一门学问,甚至田舍汉种粮食,也不容易。”
李治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以你们要收起骄纵之心,不要小觑任何人,学海无涯,要懂得虚心学习。”
三人齐声道:“是!”
李治又问:“你们三个,谁的围棋下的最好?”
“四郎下的最好。”李孝和李勇都看向李廉。
李治笑道:“那好,四郎,你来跟我下一局,我让你三子。”
“是。”李廉欣喜的答应了。
只可惜,他虽然很想展示自己围棋的实力,让父亲刮目相看,奈何身边有两个狗头军师,不停的乱出主意。
盘至中局,败局已定。
李勇和李孝这两个臭棋篓子,反而怪他不听自己的主意,也不理会棋局了,和李治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
李孝试探着询问李治,三人是否还要回墨佳轩打杂,听李治说不用去了,心中松了口气的同时,竟还有一丝莫名的不舍。
李廉终于能不受干扰的下棋了,他趁着李治与李勇、李孝聊天时,疏忽大意,开始逐渐反击。
只可惜,前面输太多,最终这一局还是输了。
一局棋下完,李勇也不知哪儿来的勇气,也想挑战李治。
不过时间有点晚了,李治见李孝一脸疲倦,显然一路舟车劳顿,便让他们退下休息去了。
三人出宫之后,便分手各自回王府。
李廉回府的路上,还在想刚才那局棋,对这座离开大半年的府邸,却并无丝毫怀念。
正当他来到雍王府外时,从街角冲出一道人影。
李廉身边的侍卫立刻上前,挡在跟前。
那黑影却在五步之外跪下了,朝着李廉叩首道:“民女拜见雍王殿下!”
此时天色太黑,李廉看其模样是个男子,然而声音却是女子声音,依稀还觉得声音有点耳熟。
“你谁啊?”
那女子抬起头,将头上束发的巾帻取下,甩出一头乌黑的长发,道:“民女是飞羽班的徐玲,您不记得我了吗?”
李廉仔细一看,可不就是徐玲吗?
“是你啊,你怎么突然来找我了?你又如何知道我的身份?”他快步走了过去。
徐玲叩首道:“雍王殿下,您能带我去见许王殿下吗?”语声哽咽。
李廉见她声音悲凉,赶忙将她扶起。
“你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吗?”
徐玲正要开口,忽听“咕咕”之声从腹中响起,却是她数日未进食,肚子饿得打鼓。
李廉笑道:“有什么话,先填饱肚子再说吧,我先带你进府用食,再派人请二兄过来,等你吃完后,二兄也就过来了。”
徐玲脸色微红,低声道:“多谢殿下。”
另一边,李孝回到王府后,许王府顿时鸡飞狗跳,侍从们都抢着过来请安。
毕竟李孝已经离府大半年,王府的月例也停了大半年,王府下人的日子都不好过。
李孝回府之后,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让人把斗鸡全部处理了。
从别人那里买来的斗鸡,全部送回,府中养大的斗鸡,全部宰了。
他上次悄悄回来,便宰了飞将军,侍从们也听说他因为斗鸡,才被皇帝责罚,不敢不听,领命去鸡楼杀鸡。
这时,一名侍卫来到李孝身边,低声道:“殿下,外面有人在监视王府。”
李孝吃了一惊,只当是父亲派的人,心中顿觉不安,心想:“难道父亲怕我回府后,继续斗鸡?”
“不用管。”他挥了挥手,回到大厅坐下。
正喝茶时,手下有人来报,说雍王府派人过来,请他过去一趟。
李孝心道:“莫非父亲也派人监视了老四,他心中害怕,才派人找我过去?”
当即命人牵马过来,准备骑马去雍王府。
不料,府中下人只顾着照顾鸡,没怎么管马,府中的马都饿得骨瘦嶙峋。
李孝大怒,责罚了养马的马令,坐马车出门。
来到李廉府邸,被一名侍从引入后堂,刚跨过门槛,李孝便立定在了原地。
他和李廉不同,一眼就认出了正坐在屋中用食的徐玲。
“徐、徐娘子,你怎么在这?”李孝惊喜道。
徐玲放下筷子,跪在李孝跟前,泣声道:“许王殿下,求您救救我父亲吧!”
李孝一个箭步过去,将她扶了起来,急问:“徐班主他怎么了,你慢慢说!”
徐玲哽咽道:“爹爹和师兄们被内领府的人抓了,说他们是燕山会成员。”
燕山会是河北道的一个反朝廷组织,当初在长孙诠帮助下,被内领府攻破了总舵,后来一直不成气候。
不过这次朝廷对高句丽用兵,调动河北十州用粮,燕山会余孽觉得机会来了,便又四处煽动民怨,蛊惑百姓入会。
李孝听到是燕山会,吃了一惊,道:“你爹是燕山会?”
徐玲急道:“当然不是了,爹爹最恨燕山会的人,说他们只会打着窦公的名号,为自己敛财,他怎么可能加入燕山会呢?”
李孝点点头,想到徐班主的言行之中,自有一股正气,确实不会加入燕山会。
“那内领府的人为何抓他呢?”
徐玲咬了咬牙,道:“爹爹是被人害了,他有一个老朋友,约他晚上在渡觉寺见面,结果恰好那天晚上,有燕山会的人在渡觉寺接头,爹爹就被当做燕山会的人给抓了。”
李孝问:“怎会如此之巧,莫非是你父亲那位老朋友……”
徐玲恨声道:“就是他,一定是他害了父亲!”
李孝问:“那人是谁?”
徐玲道:“他叫马群,是冀州第一马商,为人很讲义气,任何人有困难了,他都会慷慨解囊,爹爹也曾受他相助,故而没有防备他。”
李孝愣道:“那他为何要害你爹爹?”
徐玲迟疑了一下,道:“马群应该也是受人指使,我暗中调查,发现马群与冀州折冲府的杨都尉见过面,那杨都尉……”
“他怎么?”
徐玲咬牙道:“他是当朝驸马周道务的外甥。”
李孝浑身一震,这才明白过来,背后真正的主使之人,应该是周伯瑜。
他实在没想到,周伯瑜当时在他面前那般恳切的向飞羽班认错,背后竟又会去报复徐玲。
等会,不对,如果真是周伯瑜,徐玲为何没有被抓,又怎能见到自己?
他抬头望着徐玲,道:“徐娘子,你父亲既然被抓,为何你能安然无恙?”
徐玲听到此话,面色涨红,一脸气苦之色。
“你、你不信我?”她低下头,泪如雨下。
“不,不,我只是有点奇怪。”李孝顿时慌了,赶忙摆手。
徐玲却低着头没有回答。
她之所以逃过一劫,是因为他父亲去见马群时,她悄悄离家出走,来到长安,想再偷偷见上李孝一面。
她父亲曾告诉她李孝的真实身份,故而她躲在许王府外蹲守。
结果蹲守许久,不仅没能见到李孝,还险些被人抓了,幸好她从小习练武艺,又有一定的江湖经验,这才逃脱。
她惊惧之下,回到冀州,这才发现班中出事,所有戏班成员,都被内领府抓走。
经过调查,才发现此事可能与周伯瑜有关。
当初他父亲带着他们离开长安,就是怕周伯瑜报复,却不想,还是没能逃过一劫。
她一个孤弱女子,别说周伯瑜了,就算是马群,她也对付不了,绝望之下,这才又想到了李孝。
她再次回到长安,也终于反应过来,上次在许王府外,想要抓她的人就是周伯瑜。
她回想着当初见到李孝的情景,记得他身边还有两个少年,三人关系亲密,应该是兄弟。
后来打探了些皇子的消息,确认李孝身边的两人,就是三皇子和四皇子。
她这才躲到雍王府,找李廉带她去见李孝。
李孝见她低头不说话,也不敢多问了,转头看向李廉,道:“四郎,这件事你怎么看?”
李廉道:“二兄,你还记得咱们白天入城时,周伯瑜在城门口等着我们吗?”
“当然记得。”李孝变色道:“他请我去周府,只怕就是不想让我见到徐娘子!”
心中猛地一惊,怒道:“我知道了,监视我府邸的也是这个混账东西,我还以为是父亲呢!”
李廉望着他,目光幽深:“二兄,你准备怎么做?周伯瑜是临川公主的儿子,想收拾他,也没那么容易。”
他既然问这话,显然是要帮李孝一起对付周伯瑜。
以三兄弟现在的关系,李孝也不准备跟他们客气。
“四郎,你赶紧派人请三郎过来一趟,我们仔细谋划一番,定要收拾周伯瑜,救出徐班主!”
徐玲听到此处,叩首道:“民女多谢殿下大恩,今生做牛做马,也一定报答您的恩情。”
李孝赶忙将她扶起,道:“别说这种话,是我处事不周,才让你们遭此劫难。你先去歇息,我保证救出飞羽班所有人!”
徐玲盯着他看了一会,慢慢点了点头。
她这些日子里,心中焦虑不安,四处奔波,确实早已疲惫不堪。
此时得到李孝相助,一颗悬着的心,才终于有了依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