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武媚娘造字
过了好一会,高安公主一曲奏完,伸了个懒腰,目光看向窗外。
“哎,今天天气可真不错,风吹得人好舒服!阿姊,咱们去园逛一下吧。”
义阳公主放下书本:“也好。”
两女各披上一件帔帛,径直带着人从李廉身边经过,仿佛当他不存在一样。
“安儿,华儿,你们不认我这个兄长了吗?”李廉开口道。
高安公主这才转头看向他,一脸夸张的捂着小嘴。
“咦,原来是四兄来了,我还以为眼看错了呢,毕竟像四兄这么忙的人,哪有功夫来看我们呐!”
义阳公主敛衽一礼:“见过兄长,不知兄长来此处,有何贵干?”
“我就是来看看你们。”李廉见她目光灼灼的盯着自己,顿时有些心虚,从腰囊摸出两个泥偶,递了过去。
“这是我在路上买的,拿去玩吧。”
高安公主撇了撇嘴:“兄长,您是不是还把我们当小孩子啊,这种泥偶,我们早就不爱玩了。”
李廉笑道:“好罢,是我的错,你们现在玩什么,下次我入宫给你们带来。”
高安公主哼了一声,从他手里拿过泥偶,递给了义阳公主一个,嘟囔道:“算了,你爱送什么就送什么吧,反正我们也不吃亏。”
义阳公主看了一眼手中的泥偶,目光继续盯着李廉,道:“四兄来找我们,是有事让我们办吧?”
李廉突然感觉有点怕这个妹妹了,低下脑袋,道:“是的,我想让你们帮我一个忙。”
高安公主大怒:“好哇,我就说怎么突然想起我们,原来是有事才过来!”
便要将手中泥偶扔掉,然而扔到中途,毕竟怕伤了李廉的心,还是忍住了。
义阳公主则非常平静,说:“兄长想要我们做什么,尽管直言吧。”
李廉低声道:“母亲每次设宴招待宫外命妇时,不都爱带上你们两个吗?我想让你们在宴会上传一件事,让母亲知道。”
高安公主好奇道:“何事?”
李廉道:“就说二兄与韦氏女订了婚约,此婚约是临川姑姑安排的。”
高安公主诧异道:“你让我们传这事做什么?”
义阳公主若有所思的道:“莫不是二兄不想与韦氏女成婚?”
“哎,这是为什么?”高安公主惊愕道。
李廉赞叹道:“华妹,你真聪明,正是二兄委托我做这件事。”
“等会等会!”
高安公主脑袋还没缓过劲来,想了一会,问:“就算二兄不想娶韦氏女,干嘛让我们在母亲面前传这消息?”
义阳公主瞥了她一眼,道:“你忘了,母亲最讨厌临川姑姑,只要知道是她安排的婚事,娶的又是她母族,母亲自然不会同意。”
“啊,是这样。”高安公主恍然大悟。
义阳公主望着李廉:“兄长还有什么吩咐吗?”
“没有了,华妹,你愿意帮我吗?”李廉小心翼翼的问。
义阳公主看了手中泥偶一眼,道:“看在你带了礼物的份上,就帮你一次。”
李廉大喜:“以后我一定多来看你们,多给你们带礼物!”
义阳公主面无表情的道:“别只会说嘴,我可不敢再轻易信你了。”
李廉笑道:“那好,你们等着瞧就是。”转身大步离去。
待李廉离开后,高安公主看了义阳公主一眼,嘻嘻一笑:“阿姊,我还以为你会拒绝呢。”
义阳公主回到椅子上坐下,轻轻道:“你不觉得阿兄这次见面,与以前变化很大吗?”
高安公主点头:“听吉阿兄说,耶耶罚他和二兄、三兄在酒楼中做了几个月工,又罚他们去莱州给大兄帮忙,没有变化就怪了。”
义阳公主感叹道:“还是父亲有办法,四兄既然肯改过自新,我们身为胞妹,自然要给他一次机会了。”
高安公主笑道:“那正好,再过几天是谷雨,按照惯例,母亲肯定会宴请命妇,咱们到时候就帮四兄做好此事吧!”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六个节气,取自“雨生百谷”之意。
倘若这一日前后,降水量充足,通常预示着今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故而每年谷雨时分,武媚娘都会召集众命妇入宫,带着她们去嫘祖庙祷告一番,再举办宴会。
这天上午,义阳公主和高安公主来到紫云阁,与众命妇汇合,随后跟着武媚娘,一起去嫘祖庙祷告。
一个多时辰后,祷告完毕,众妇人朝紫云阁返回。
归途中,高安公主和义阳公主趁武媚娘与新城公主说话时,走到两人附近,谈论着李孝与韦氏女的婚事。
武媚娘只看了两人一眼,并未多问,新城公主却被吸引了注意力,向两人询问起此事。
问清楚后,新城公主微微一笑:“嫂子,看来二郎要比大郎先成婚了。”
武媚娘淡淡道:“那韦氏女还未及笄,就算成婚,也要再过两年,没那么快。”
新城公主道:“那倒也是。”
高安公主和义阳公主见武皇后反应平静,心中都暗叫不好,感觉事情要糟。
她们自然不会想到,武媚娘早就知道了李孝与韦氏女的婚事,故而反应平平。
去年李治因为郑才人割腕的事,便曾责怪过武媚娘,没有对几位皇子的教育上心。
自那之后,武媚娘便命人调查了三人的一些情况,这其中就包括了李孝与韦氏女的婚事。
郑才人也确实没猜错,武媚娘对这桩婚事很不满意,不过她城府很深,并未表露半分。
既然韦氏女还未及笄,此事也不必急,等找到机会后,她自然会破坏。
倒是义阳公主与高安公主的反应,让她起了疑心,尤其是高安公主似乎一直在偷偷看她。
宴会结束后,武媚娘回到立政殿,吩咐道:“去查一下,这几日许王是否入宫,去过公主院。”
张多海领命去了。
一个时辰不到,便查清楚了,许王李孝并未去过公主院,倒是几日前,雍王李廉去过一趟。
武媚娘侧躺在锦榻上,淡淡道:“吾没记错的话,雍王已经许久没有去找过他这两个胞妹吧。”
张多海道:“是的,自打出宫开府,就未去过。”
武媚娘眯着眼道:“许王最近经常与雍王走动吧?”
张多海道:“确是如此,三位殿下回到长安后,便经常窜门走动,关系亲密。对了,就在三殿下入宫的前一天,二殿下也入宫了一趟。”
武媚娘“嗯”了一声。
“那就对了,应该是李孝不想娶韦氏女,所以让李廉找李令安和李令华,故意在吾面前提及此事,想让吾来阻止此事。”
张多海奇道:“许王若是不愿意,应该可以直接拒绝吧,为何还要求助于您呢?”
武媚娘素手一挥:“过几日就知道了,且静观其变罢。”
张多海见武媚娘闭上了眼睛,遂不再多言,慢慢退到通门附近,静静侍立着。
少顷,他听到身后传来细微的声音,转头一看,原来是一名内侍正在朝他打手势。
张多海轻手轻脚的走了过去,问:“怎么了?”
那内侍低声道:“少监,大理寺传来消息,狄相公已经查清了周伯瑜的案子。”
张多海忙问详细,那内侍全都说了。
这时,殿内传来武媚娘的喊声:“多海?”
张多海赶忙走了进去,见武媚娘已经坐起了身,正站在桌案前,这是要练习书法了。
张多海赶忙过去,帮武媚娘磨墨,嘴里说道:“殿下,刚刚大理寺传来消息,周伯瑜的案子已经查清楚了,确是他陷害飞羽班。”
武媚娘“嗯”了一声,问道:“李孟姜可有什么动作?”
张多海笑道:“听说她也曾找过越王求情,不过也不知为什么,越王入宫后,却并未向圣人提起此事。”
武媚娘轻笑道:“陛下自然猜得到越王会来求情,肯定是想了个什么法子,让他开不了口。”
张多海接着道:“临川公主又找过韦氏帮忙,不过韦氏并未答应。”
武媚娘淡淡道:“韦弘机此人最善自保,周伯瑜这次的事,陛下发了很大脾气,韦弘机这样的人,自然不肯蹚浑水。”
张多海道:“对了,前几日臣听说一个消息,纪王李慎正在入京路上,如此来看,也是临川公主请入京,替她儿子求情了。”
此时墨水已经磨开,武媚娘拿起玉笔,腰杆站得笔直,轻轻吐纳了几次,手腕抖动,在宣纸上留下一个个秀逸挺拔的大字。
“没用的,陛下既然让越王开不了口,纪王更没机会开口。他若非要管此事,只会惹怒陛下。”
武媚娘一直都想收拾临川公主,此女虽是李氏,却很早就站在世家派系那边。
武媚娘知道萧嗣业真面目后,便派人暗中调查,知道萧嗣业暗中建立过一个派系,想要扶持四皇子李廉上位,取代太子李弘。
那个派系的核心成员,便有京兆韦氏、宇文氏、周氏。临川公主这个周氏媳妇,也在其中。
萧嗣业死后,他们自然放弃了计划,武媚娘却不打算饶过他们,只可惜因临川公主的存在,不好下手。
武媚娘知道李治碍于情面,不会对这个姊姊动手,只能由自己来动手。
她原本就与临川公主有私怨,当初临川公主为了帮萧氏,将手伸向两个公主,便彻底得罪她了。
自那以后,她便不准临川公主入宫,临川公主回到长安居住后,数次申请公主府,都被她从中作梗破坏了。
临川公主背后有纪王李慎和韦太妃,武媚娘暂时也只能给她穿穿小鞋,无法彻底收拾她。
若是这次李慎为了周伯瑜的事,失去了皇帝的信任,武媚娘就不需再顾忌。
所以她很乐于见到纪王入京,替周伯瑜求情。
这时,武媚娘已经写了三十六个字,心态完全沉浸到字体、字形之中,全神贯注的盯着每一个字,在每个字下方,开始动笔。
这是她准备动笔修改的第一批三十六个字。
武媚娘这些日子翻看了无数典籍,决定从象形法和会意法进行简化。
象形法是将字的某个部位,想象成生活中物体的形状。会意法则是根据文字含义去解析推敲,生成底字。
武媚娘精神高度集中,凝注在每一个字上,以至于并未听到外面传来“圣人万安”的声音,也并未注意到李治走了进来。
李治瞧见她全神贯注的模样,挥手让所有人退下了,来到她身边,仔细观察她简化的新字。
这一看下来,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
不过武媚娘如此努力的造字,李治若是发出笑声,就太不尊重人了,便忍住了笑,细细观察。
不一会,武媚娘伸笔蘸墨时,发现墨变得黏糊糊的,头也不抬的吩咐道:“研墨!”
李治左右一看,见屋中没有别人了,只好自己动手,用砚滴注入少许水,拿起墨条研磨起来。
武媚娘继续写着,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有所察觉,倏地一抬头,只见身前磨墨之人正是李治。
她赶忙放下笔,敛衽一礼,嗔道:“陛下,您何时来的,怎么也不告知妾身一声。”
李治笑道:“朕看你写的投入,就没有打扰,改完了吗?”
武媚娘拉着他来到桌前,脸上罕见的带着几分紧张之色。
“妾身暂时只改了十二个字,陛下看了莫要笑话才是。”
李治扫了一眼,笑道:“媚娘,你这个‘日’字这样改,岂不是又和甲骨文一样了?”
武媚娘新改的‘日’字,变成了一个圆,里面加了一横,简化是简化了,只是看着有点怪。
武媚娘面色微红:“妾身只能想到这样简化了。”
李治笑道:“这个日字,朕看着挺好,不用再简化了。”
这个时期的日字,跟后世的一模一样,在李治看来已经非常简化了,不必再改。
武媚娘改的星字更有意思,直接变成一个圆。
“媚娘,这个星字,你为何这么改?”
武媚娘道:“妾身想着,星与日相同,只是未放光芒,中间为空,故而少去中间一横。”
李治点点头。
仔细一想,其实也不能怪武媚娘简化的字古怪。
因为李治对她的要求,就是将字体简化的更容易普及,所以她才尽量追求书写容易。
撇开日月不谈,武媚娘其他的字体简化,其实已经非常不错了。
比如“国”字,被她简化为“圀”,“凤”字,被她将中间四点改成一点。
最特别的是“尨”字,被她简化为“龙”,和后世已经一样了。
武媚娘觑着李治表情,见他不住点头,心中欢喜,问:“陛下觉得妾身改的如何?”
李治忽然提起笔,在“圀”字下又写了一个“国”字,道:“媚娘,这个字改成这样,你觉得如何?”
武媚娘仔细打量了一会,说:“陛下,为何不去掉那一点,将中间的玉字改为王呢?”
李治缓缓道:“因为国不是一人之国,而是属于每一个人。玉字,便是指国家之内,所有美好、珍贵的东西。每个人的一切珍视之物,都由国家保护,国家一破,玉碎家亡。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保护自己的国家!”
武媚娘极为认真的听着,显然在细细思索李治话中的意思。
过了好半晌,她轻轻说道:“陛下,您这个字改的比妾身好,妾身没有异议。”
两人又一起点评了武媚娘改的其他字。
李治并未将后世的简体字当做金科玉律,只要武媚娘改的字足够简洁,也符合该字的形意,他也会予以赞同。
这也大大增强了武媚娘的积极性。
两人正讨论热切,王伏胜忽然走了进来。
“伏胜,怎么了?”李治问。
王伏胜道:“回陛下,刚刚传来消息,纪王入京了。”
按照大唐规制,除岁末期间,藩王并不能随意离开封地。
不过李慎已经向李治请过旨意,请求入京参加朱雀门外的献降大礼,李治也同意了。
故而听到纪王入京,他并没有太惊讶,只挥了挥手。
“朕知道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