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8章 没钱凑什么热闹?【求双倍月票】
    第308章 没钱凑什么热闹?【求双倍月票】
    众臣听到李承乾要主持朝会,一个个都表现得极为错愕。
    因为这次不同于以往。
    虽说这已经不是李承乾第一次主持朝会了,但以往的朝会都是李世民单独下令,让李承乾主持朝会,并在旁边监督他。
    可是如今,李世民刚刚离开,并没有说接下来的朝会由李承乾主持,他就自己宣布要主持朝会,怎么看都有僭越之嫌。
    却听侍御史李仁发站出来说道:“太子殿下,陛下适才已经宣布退朝了,并未说继续朝会,您这样恐怕有些不合适吧?”
    “有什么不合适?”
    李承乾淡淡道:“孤是一国储君,难道还不能主持朝会?”
    “太子虽是一国储君,但陛下.”
    “行了,不愿继续朝会的,可以马上离开!”
    还没有等刘洎站出来把话说完,李承乾就不耐烦地打断了他。
    众臣见状,顿时面面相觑。
    但却没有一个人敢离开。
    毕竟李承乾的脾气,他们是知道的,这可是个睚眦必报的狠人。
    除非你往后一点事都不犯,倘若犯了事,那就不好意思了。
    他绝对会趁机报复你。
    而这时,一直沉默的尚书右仆射李靖,忽地开口道:“陛下曾说,凡事可由太子先决断,若太子决断不妥,再由陛下决断。如今,太子想听听众臣的奏报,并无不妥。”
    “不错。”
    马周也站出来随声附和道:“太子主持朝会,并无不妥。”
    “这”
    众臣互相对视,交头接耳。
    最后由尚书左仆射率先开口道:“敢问太子殿下,您主持朝会的议题是什么?”
    “先按照惯例吧,有大臣上奏吗?”李承乾环顾众臣问道。
    “这”
    众臣再次互相对视,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奏事。
    这时,却听李承乾又道:“既然没有大臣奏事,那孤就提议一件事吧。”
    “想必诸位大臣都清楚,我大唐去年灭了突厥,活捉了颉利可汗,现在突厥已经落在了我大唐手中。”
    “但是,我大唐并没有完全控制突厥全境,依旧有一些零星的反抗势力,在跟我大唐做对。”
    “所以,我大唐在突厥境内布置了重兵,这个,想必李靖将军最清楚。”
    此言一出,众臣不由纷纷看向李靖。
    却见李靖皱眉道:“关于突厥境内的情况,老臣之前向陛下提及了。如今,太子殿下说出来,老臣不妨再说一遍。”
    “不错,我大唐虽然占领了突厥领地。但颉利可汗的一些部下,仍旧在反抗我大唐,其中,以颉利之子迭罗之为首,在边境不断骚扰我们,虽不成气候,但也不可不防备。”
    “诸位都听明白了吗?”
    李承乾再次环顾众臣道:“我大唐虽然灭了突厥,但突厥人依旧贼心不死。”
    “从整个大唐的角度来说,这可能不算什么,但对边境地区的百姓来说,却无疑是一场灾难。”
    “因此,孤提议,在突厥建立北庭都护府,彻底监管整个突厥!”
    “太子殿下的意思,臣明白,但要彻底监管整个突厥,谈何容易?”
    兵部尚书侯君集闻言,立刻上前反对道:“西北草原,辽阔无边,起码有数百万亩,光靠一个小小的都护府,怎么可能监管整个突厥全境?”
    “是啊太子殿下,这未免太异想天开了!”
    房玄龄也站出来反对建立都护府。
    哪怕建立都护府的提议是李承乾提出来的,他也觉得这样的举措,毫无意义。
    然而,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一直沉默的长孙无忌,却突然开口道:“我倒觉得,建立北庭都护府是个不错的提议!”
    哗!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众臣不由纷纷循声望去!
    就连一直跟长孙无忌交好的房玄龄,都不禁有些错愕。
    却听长孙无忌又道:“如果太子殿下要在突厥建立北庭都护府,臣愿举荐长子到北庭都护府任职!”
    “什么!?”
    众臣听到这话,整个人都惊呆了。
    心说这是什么情况啊?
    长孙无忌他疯了吗?居然把自己长子送到突厥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去?!
    而且,他难道没听李靖刚才说的吗?那里至今都还在打仗啊!
    不得不说,长孙无忌的这一番操作,让在场的所有大臣都感觉头皮发麻。
    特别是房玄龄,侯君集这样的李二心腹。
    要知道,长孙无忌可是被李二亲自点评的智者,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犯这种糊涂?
    却听李承乾又道:“既然赵国公如此大义,那这件事就交给赵国公来办了。”
    “谨遵太子教令!”
    长孙无忌连忙答应,他知道,这是要让他去跟李世民亲自沟通了。
    不过,他相信李承乾的计划,绝对能让李世民答应。
    因为这个计划,不光对他有利,对大唐来说,也非常有利。
    纵使李世民与李承乾有些矛盾,但在为国谋利这方面,父子俩是没有任何矛盾的。
    所以,他对此事非常有信心。
    “好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没事的话,就散朝吧!”
    眼见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李承乾便直接宣布了散朝。
    而众臣也没有再继续朝会的心思,很快便离开了太极殿。
    当然,也不是所有大臣都离开了太极殿,比如房玄龄,侯君集,刘洎,萧瑀,褚遂良,程咬金,尉迟恭等大臣,纷纷将长孙无忌围得水泄不通。
    却听程咬金率先开口道:“赵国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啊赵国公,你是不是与太子在密谋什么大事?”尉迟恭也忍不住追问道。
    长孙无忌有些哭笑不得的道:“老夫能与太子密谋什么大事?你们可不要胡说,老夫还要去见陛下!”
    “不行!要见陛下咱们一起去见!”
    房玄龄也有些不爽地说道;“我倒要听听,赵国公是怎样的狠心,居然将你家长子送到突厥去!”
    “不错!这里面肯定有问题,我们也要见陛下!”
    “赵国公!枉我将你当作知己好友,你有好事竟不告诉我!”
    “哎呀诸位!你们不要乱想,我真没想瞒着你们,而是这件事,你们参与不了!”
    眼见众臣对自己口诛笔伐,长孙无忌无奈的透出了一点讯息。
    哪曾想,他不透露还好,一透露所有人都炸开了锅。
    却听程咬金愤愤然地道;“好啊!好你个赵国公!你居然真的有事瞒着我们!不行!我们不能让你单独去见陛下!”
    “对!我们要一起去见陛下!”
    就这样,众臣一个个义愤填膺的挟裹着长孙无忌,前往了李世民所在的甘露殿。
    而与此同时,离开太极宫的李承乾,则径直去了军事学院。
    因为军事学院开学在即,还有一些安排,需要李承乾亲自过问。
    比如开学大典的事,没有他的安排,他真怕底下人办不好。
    毕竟除了他,几乎没人懂怎么开办军校。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他就来到了位于长安西郊的军事学院。
    却见军事学院外围,有着浓厚的现代风格,一排排钢铁栅栏和军事堡垒,看起来十分庄严。
    再加上锦衣卫临时看管,整个军事学院几乎密不透风。
    “太子殿下!”
    刚看到李承乾的马车,裴行俭就连忙带人迎了上去。
    “嗯,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李承乾一边走下马车,一边朝他询问。
    却听裴行俭笑道:“幸不辱命,太子殿下您要的人,基本都已经到位了,还有一两个,也很快就会到了。”
    “那你说的这一两个,包括军事学院的主任吗?”
    “这个.”
    裴行俭尴尬地收敛了笑容,点头道:“包括。”
    “哼!”
    李承乾哼了一声,旋即又道;“军事学院的学员,都筛选出来了吗?合格率咋样?”
    “回太子殿下,目前已经筛选出了两百人,占总报考人数的三成。等第一批武科考试结束,大概还有两百人,总共四百人左右。”
    “嗯,还算不错。”
    李承乾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接着道:“我让你搜罗的人才,有没有比较合适的?”
    “有!”
    裴行俭立刻朝李承乾抬手示意:“太子殿下您这边请,他们目前在会议室等您!”
    “好!”
    李承乾应了一声,也没多问,很快便跟着裴行俭去了会议室。
    只见会议室里总共有六个人,他们年龄看起来各不相同,但给人的感觉,绝非泛泛之辈。
    却听裴行俭笑着指向一位长相儒雅的中年,道:“太子殿下,这位是谢偃,贞观初年的对策及第,现任高陵主簿,在作赋上十分了得。”
    “臣,谢偃,见过太子殿下!”
    随着裴行俭的话音落下,谢偃当即朝李承乾恭敬行礼。
    “免礼。”
    李承乾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在脑海中查阅百科全书,果然查到了这么一个人。
    据历史记载,谢偃很得李世民赏识,被任为弘文馆直学士,后拜魏王府功曹。
    算起来,应该是李泰的人。
    想不到裴行俭居然把他找来了,倒有点挖小胖子墙角的意思。
    不过,李承乾表示很六。
    却听裴行俭又指着一人介绍道:“太子殿下,这位是王绩,武德时期曾在门下省任职,后来因玄武门之变,以疾罢官,躬耕乡野,擅五言律诗,对编词作曲,颇有心得。”
    “嗯,孤正好需要一位能编词作曲的大家。”
    李承乾满意地点了点头。
    王绩立刻朝他恭敬行礼:“愿为太子殿下效命!”
    “太子殿下!”
    裴行俭在王绩行礼完之后,立刻指着一名长相严肃地青年说道:“这位是程务挺,我的属下,我觉得他很有治军天赋,想推荐他到军事学院担任教官!”
    “哦?”
    李承乾眉毛一挑,不由有些好笑的打趣裴行俭道:“想不到一向公正严明的镇守使,也会走这种关系啊!”
    “哈哈哈!”
    众人闻言,当即哄然大笑。
    而裴行俭却不以为然地道:“太子殿下不是说过吗?只要是人才,无论什么出身,都可以举荐到您这里。我觉得程务挺就不错,不信太子殿下可以试试!”
    “呵呵,镇守使不要误会,孤并没有觉得你举荐唯亲的意思,相反,孤很欣赏你这种替属下寻找机会的做法。”
    李承乾笑着安慰了一句裴行俭,然后朝程务挺道:“既然你是镇守使推荐的属下,孤自然信得过你,不过,除了出任教官以外,自身还是要多学习,希望你能成为我大唐的名将!”
    “太子殿下放心,在下绝不会让您和镇守使大人失望!”
    程务挺铿锵有力的拱手说道。
    李承乾笑着点了点头,又看向其他三人。
    只见他们非常识趣的自我介绍道。
    “臣孙处约,魏元忠,韦思谦,见过太子殿下!”
    “好好好,孤得众卿,如虎添翼也!”
    就在李承乾志得意满的时候,甘露殿内的李世民,头都大了。
    因为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因为没有封禅而罢朝回宫之后,李承乾居然继续召开了朝会。
    而且更让他头疼的是,李承乾竟然提议在突厥建立都护府。
    要知道,建立都护府的费用,可不是一星半点,以大唐目前的国力,就算建起来了也难以长久维持。
    比如汉朝的西域都护府,没过几年就失去了作用,建了跟没建一样,纯粹是浪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
    但令人奇怪的是,长孙无忌居然支持建立都护府,甚至愿意把自己长子派到都护府任职。
    着实让李世民吃惊了整整一刻。
    好在长孙无忌在他面前还算老实,果断的就说出了李承乾的计划。
    特别是圈地收割羊毛的计划,让李世民与房玄龄等人,目瞪口呆,呆若木鸡。
    仿佛脑子都不够用了。
    却听长孙无忌又侃侃而谈道:
    “羊毛贸易,可以控制突厥人造反的物质储备。建立都护府,可以控制突厥人的反抗之心。”
    “但是,这还不够,我觉得在这两点之上,还得加一条,让突厥人彻底融入我大唐。”
    “因此,我琢磨了几天,觉得可以在他们的信仰上动手,比如我们现在的儒释道三教,或者别的什么教,只要让他们相信教义里面的内容,不出三代,必能彻底掌控整个突厥。”
    “嘶——”
    房玄龄等人,包括李世民,听到长孙无忌的这番言论,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恐怕就连李承乾在这里,也会被长孙无忌的言论给惊到。
    因为长孙无忌提到的教义内容,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宗教控制。
    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不得不说,这些在历史上留名的政治家,真不容小觑。
    他们能根据一切合理的因素,推导出更先进的政治手段。
    所以说,玩政治的人,心都脏。
    这种看似先进,实则残酷的手段,也只有他们才想的出来。
    “可是,建立都护府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都是不小的开支,以大唐目前的国力,恐怕难以满足!”萧瑀若有所思的说道。
    房玄龄也随声附和道:“是啊,总不可能派几个人去建立一个小小的都护府吧?那样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啊!”
    听到这话,李世民当即将目光落在了长孙无忌身上,蹙眉问道:“辅机,你有什么好办法?”
    “回陛下,以臣之见,有两个办法可行。”
    长孙无忌笑着拱手道:“一,由朝廷出资一部分钱,在突厥建立一个小一点的都护府,然后经营羊毛生意,等羊毛生意赚了钱,再不断扩建都护府。”
    “但是,这样做的坏处是,时间耗费太长,不利于建立都护府本来的目的。”
    “二,由民间出资,朝廷让利给民间,这样,既能快速建立都护府,又能减轻朝廷的压力,可谓两全其美!”
    闻言,李世民与房玄龄等人,顿时愣住。
    心说这又是什么骚操作?
    朝廷的衙门,让民间出资建立,这不是开玩笑吗?谁这么煞笔,会拿钱出来做这种事!?
    却听长孙无忌淡淡一笑:“不瞒陛下,如果陛下同意第二个办法,臣愿意出资建立都护府!但突厥的羊毛生意,得归臣!”
    我擦!
    这老阴棒子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众臣瞬间反应过来,连忙朝李世民表态。
    “陛下!臣也愿意出资建立都护府!”
    “是啊陛下!为国为民,臣没理由不出钱!”
    “陛下.”
    “行了!”
    眼见众臣毫无形象的开始争相出钱,李世民脸色瞬间就沉了下去,不由低声呵斥道:“你们都给朕清醒点!”
    “什么民间出资!你们知道建立一座真正的都护府需要多少钱吗?少说也得五千万贯!朕问问你们,你们谁家能拿得出五千万贯?啊?真是什么热闹都凑!”
    “可是,赵国公不是说他愿意出资吗?”程咬金有些不甘心的嘟囔道。
    尉迟恭随声附和道:“是啊,他也拿不出五千万贯吧!”
    李世民没好气地瞪了他们一眼,暗骂了他们一声‘蠢货’。
    这主意是那逆子给长孙无忌出的,你们难道看不出来吗?
    长孙无忌是拿不出五千万贯,但那逆子能拿出来啊!
    这就是摆明了吃独食,不让你们瞎掺合嘛!
    ……
    最后两天,求双倍月票,满1000加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