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利弊
覃吉回宫后,先去乾清宫跟朱祐樘做了汇报,随后就被怀恩派人叫回司礼监值房。
显然怀恩也关心张峦眼下对西北军情的态度。
“眼看到了期限,那位张国丈依然安之若素,还真沉得住气啊。”怀恩听了覃吉的讲述,不由对张峦多了几分佩服。
覃吉苦着脸道:“陛下对此倒是很担忧,这几天茶饭不思,一直都需要皇后娘娘在旁开导。”
怀恩点头道:“眼看就是上元节……过了上元节,朝议恢复,要是西北没好消息传来,可想而知陛下和张国丈要承受多大的压力。”
覃吉对朱祐樘即将要面对的困境,似乎是感同身受,点头道:“怀公公所言极是。但要获得捷报,谈何容易?”
“呵呵。”
怀恩笑了笑道,“张国丈需要捷报吗?未必吧!”
“咦,怀公公此话是什么意思?”
覃吉一时间有些迷糊。
怀恩道:“厚方,你真觉得,张国丈从一开始就期冀,靠一个从没上过战场的方士,加上一个从未有过督军经验的覃昌,就能在对外夷作战中取得胜利?若真如此的话,那为何他不催促保国公抓紧时间赶路,似有意无意拖延呢?”
“您的意思是……”
覃吉脸色顿时变了。
因为覃吉自家知自家事,他跟皇帝一样,都在期待西北传来捷报,现在听到张峦有私心,不由阵脚大乱。
怀恩见状皱眉不已,摇头道:“其实最初我也没想明白,为何如此重要的一场战事,张国丈那边竟看得如此淡然?或许他等的并不是一纸捷报,而是在等鞑靼果如他所料的那般来犯,而因为朝臣未能听取他和陛下的意见,最终导致功败垂成……
“厚方,你说说看,届时谁会从我大明军队的失利中受益?”
“这……这……”
覃吉神色颇为局促。
怀恩淡淡一笑,问道:“厚方啊,如果换作是你,期待传来哪种结果呢?”
“自然是捷报。”
覃吉想都没想便作答。
怀恩微微皱眉,道:“但你仔细回想一下张国丈近期的所作所为,你觉得他有往这方面努力吗?如果真如我所说的那般,他是在等待边关作战功败垂成,你觉得噩耗传来陛下会更加倚重谁?而反对他的那些人,是否会就此闭嘴呢?”
覃吉一时间回答不出来。
“哼!”
怀恩脸色颇为难看,斥道:“这么做,跟正统年间祸国殃民的大奸贼王振有何区别?为了个人私利,置前线将士安危、朝廷尊严于不顾……”
覃吉赶紧道:“怀公公,您说的不无道理,但这也不过是无端猜测。再者说了,张国丈为此做的事可不少,只是朝中大臣一直反对用兵,如果因此就说这是张国丈蓄意而为,故意等着前线一场败仗,是不是……未免太过牵强附会了?”
“呵呵。”
怀恩瞥了覃吉一眼,脸上带着略显讥讽的笑容,“厚方啊,你能这么想,说明你看待问题很全面。但我的揣测也有我的道理,如今问题的关键已不在李孜省、覃昌是否能领军取胜,而在于鞑靼人是否会如张国丈所料那般来袭,你觉得呢?”
覃吉沉吟了一下,颔首道:“确实如此。”
怀恩叹道:“所以说,其实西北战事的胜负在张国丈那边,已看得没那么重了,最近他就在府上安心养病,连宫门都不踏入一步。还有他儿子,那位小国舅,你见过他为西北战事而忙碌吗?”
覃吉认真想了想,无奈道:“二公子最近一直都在忙他自己的事,连盐政改革之事都不掺和了。”
“那不就得了?”
怀恩道,“希望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场战事,从一开始张国丈就完全占据先手。无论胜负,对他来说几乎都是必胜之局。”
“未必吧!”
覃吉却不认同这个观点,反驳道:“您说的所有这些,不都建立在张国丈预测鞑靼人会如期而至的前提下么?”
怀恩点头:“这就是问题的关键……要是张国丈真有这本事,能提前洞悉鞑靼兵马的动向,那就算这次败了,甚至日后他逐渐掌权,我也觉得有一定参考价值……”
“何解?”
覃吉一时间有些犯迷糊。
你怀恩脑子不好使吗?
一边防备张峦崛起,一边却又期冀张峦成事?
怀恩站起身来,背着手来回踱步,嘴上念念有词:“一个能洞悉天机和人心的文人,给大明带来的利,绝对大于弊。如今看来,张国丈并不急功近利,反倒是……”
“您是说……张家二公子……怕他将来会……”
覃吉想说什么,却讳莫如深,最后还是忍住没把话说全。
怀恩感慨道:“那些都是很长远的事情,或许我现在就是在杞人忧天,真到那时候谁又知晓情况会如何呢?
“以那位小国舅的年龄,有朝一日他在朝中崛起,你我早就作古,现在的担心根本就是多余的。”
“呵呵。”
这次轮到覃吉苦笑了。
知道是杞人忧天,你还这么热衷去谈论作何?
没事闲得?
怀恩道:“不过照例,不能让这件事就此按照某些人的意图发展下去,得让朝中人,尤其是兵部还有兵科的人,往上报一报,在朝会上好好议一议。”
覃吉心想,得,说来说去,你还是想给张国丈和陛下找麻烦,感情你怀恩压根儿就没期冀人家的好?
怀恩叹息道:“说到底我就是不相信,鞑子真会如张来瞻所料的那般,傻乎乎地按照他的预测直逼我关内……要真如此,那大明未来的一切,不都在一人掌控中?说是幸事,但也带着巨大的危机啊。”
……
……
内阁。
这天本不是刘吉轮值的日子,但他却主动来到文渊阁,把一份奏疏递给了徐溥。
“这是……?”
徐溥抬起头来,不解地问道。
刘吉道:“后天早朝,把这份东西呈递上去,不管找谁……咱们绝对不能再让张来瞻胡作非为了!”
徐溥皱眉不已,问道:“先前你不是说,去张府探病时,张峦已经跟你把话说清楚了?”
“说清楚什么了?”
刘吉不屑地道,“一个监生出身的外戚,肚子里根本就没多少墨水,就敢主动牵扯进西北军机大事?如此自命不凡,给他几年光景发展下去,还真想反了天不成?我料定后天一早,必定有不少人参劾他。”
徐溥问道:“不知这奏疏涉及盐政,还是涉及军机?”
“一并参劾。”
刘吉阴测测地道,“张来瞻不是喜欢偷懒吗?瞧他这官当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从履任户部侍郎,几乎没见他去户部衙门应过卯……既如此,他就在家里多晒几天网岂不是更好?
“明明可以墨守成规,守在户部他的一亩三分地上,却非要强出头,连兵部之事都想管。哼,我岂能让他称心如意?是该给他好好上一课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