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你挺毒的,所以还是去辽东祸害建奴吧!
当然,罗汝才肯定是不敢这么干的!
因为真要这么做的话,就有点强迫崇祯原谅的意思了,到时候即便崇祯当面不会说什么,但心里肯定也会憋着一股火,搞不好哪天这股火就会烧死他自己。
再者说了,这些人之所以会缺胳膊少腿全都拜他所赐,万一到时候有人在崇祯面前告状,那他自己不就完犊子了吗?
因此带这些普通的农民进京来是最为合适的,既不会显得刻意,又不会带有强迫崇祯的意思。
这样想着,一行人终于来到了京城。
而当他们踏入京城的那一刻,很快就被京城的繁华程度给震撼到了。
要知道他们这些人以前去过最热闹的地方就是西安府了,在他们印象中,西安府已经是一座非常繁华的城市了。
但是京城比西安府明显繁华了无数倍,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再加上此时正值年关,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男女老少都穿着新衣,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那声音此起彼伏,仿佛是一场热闹的交响曲。
除此之外,这京城的马路也让他们感到震惊。
只见这马路宽阔平坦,比起那些坑洼不平的青石板路好走了无数倍,马车在上面行驶起来十分平稳。
罗汝才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五味杂陈。
至于他身后坐在马车内的一众农民,也早已被周围的一切震惊的目瞪口呆了。
大有一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摸样。
进了京城之后,罗汝才一行人便被安置到了一家客栈进行休息。
毕竟他们的身份有点特殊,算是俘虏又算是朝廷的武将,前来接应的锦衣卫也不知道该怎么安置他们,只能让他们先在客栈休息,随时准备接受皇帝的接见。
很快,罗汝才进京的消息就传到了朱慈烺那里。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朱慈烺也是有了几分兴趣。
毕竟在原本的历史中,罗汝才这个家伙本应死在李自成手里,然后李自成彻底掌握了农民军势力,并且最终推翻了明朝。
但是没想到罗汝才这个家伙却背叛了李自成,并且造成了李自成近十万人的伤亡,还逼迫李自成逃向了四川。
不得不说,这还真是一位“人才”。
想到这里,朱慈烺便吩咐道:
“下午带他来东宫,本宫想要见见他。”
前来汇报消息的锦衣卫听到这话,赶忙拱手说道:
“臣遵命。”
随后便告退了。
很快,另外一边的罗汝才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当得知马上要见的不是皇帝,而是太子的时候,罗汝才多少还是有些懵逼的。
不过很快他还是恢复了镇定,因为他深知在这京城之中,一切都要谨慎行事。
于是他简单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之后,便跟着锦衣卫出了门,直奔东宫而来。
进入东宫之后,便有一个小太监领着罗汝才来到一处园之中。
只不过此时正值冬季,这园内也是一片衰败之景,显得颇为萧条。
小太监将罗汝才带到一处亭内,然后说道:
“请大人先在这里喝杯茶,太子殿下马上就到。”
罗汝才连忙道谢:
“多谢公公。”
那小太监微微点头,然后转身离开了。
等那小太监走后,罗汝才却有些心绪不宁,他的手指不自觉地轻轻敲打着石桌,眼神有些游离。
没办法,因为他从来也没了解过这位太子,不知道这位太子性格如何,会不会对自己有什么不好的看法。
就在这时,罗汝才的目光突然被一旁的一处东西给吸引住了。
而这个东西赫然便是朱慈烺正在研究的温室大棚。
那大棚用竹子搭建而成,外面覆盖着一层透明的油脂,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罗汝才并不认识这个东西,只觉得有些新奇,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大棚,试图看出其中的奥秘。
突然就在这时,只见从那温室大棚中钻出了两个少年,两人一脸灰头土脸,头发上还沾着一些草屑,
罗汝才只是看了一眼便没再在意,因为从这两人的装扮来看,怎么也不可能是太子,多半是东宫内的小太监罢了。
想到自己即将要面见太子,罗汝才连忙又正襟危坐起来,他挺直了腰板,双手放在膝盖上,随时等待太子的召见。
也就是在这时,那两个少年也发现了罗汝才,随后直接走了过来。
其中一人开口问道:
“你就是罗汝才?”
罗汝才抬头一看,发现说话的正是之前看到的其中一个少年。
他不知道对方为何这么问,但还是连忙起身拱手道:
“在下正是罗汝才,小公公安好。”
那少年听到这话,突然一下子‘噗嗤’笑出了声,仿佛听到了什么极为好笑的事情。
旁边的另一个少年听到这话瞬间也是变了脸色,然后立马大声呵斥道:
“你这瞎了眼的东西胡说什么,敢把太子爷当做太监!你不要命了?”
没错!
此时此刻出现在罗汝才面前的压根就不是什么小太监,而是朱慈烺和马宝。
之前吩咐完锦衣卫将罗汝才带来之后,朱慈烺就又开始忙活起温室大棚的事儿。
只不过干这种事情他之前穿的那些衣服都不太合适,所以就让马宝搞了一套适合干活的衣服。
只是没想到刚一出来就遇到了罗汝才,更没有想到他这个大明太子居然被罗汝才认成了小太监。
与此同时,罗汝才听到马宝的呵斥之后当下就懵了,他的嘴巴微微张开,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满脸都是不可置信。
因为眼前这个少年的形象真的和他印象中的太子很不符合。
在他的想象中,身为大明太子应该是身着华丽服饰,气质高贵不凡,而不是像眼前这个少年一样,一脸的灰尘,穿着朴素的衣服。
就在这时,朱慈烺摆了摆手道:
“行了行了,别吓他了,本宫如今这副模样,也难怪他会误会,再说了他又不认识本宫,正所谓不知者不罪。”
马宝听到这话,只能悻悻地闭上了嘴。
一瞬间,罗汝才也是终于反应了过来!
自己真是个白痴啊!在这东宫之内,怎么可能有人敢冒充太子呢?
想到这里,罗汝才连忙跪伏于地,他的身体颤抖着,额头紧紧地贴在地面上,颤颤巍巍的说道:
“罪人参见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说完这话,罗汝才的脑门重重地磕在了冰冷的石砖之上,那声音倒是颇为清脆响亮。
朱慈烺看到他这副样子也没有说话,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就在这时,有太监端来了一盆热水和毛巾,朱慈烺洗了洗手,然后擦干了手,这才看向跪在地上的罗汝才说道:
“行了,起来吧,刚才都说了不知者不罪,不要再跪着了。”
罗汝才听到这话,才敢战战兢兢地爬了起来,不过此时此刻他的内心还是无比紧张。
要知道他本来想着进京之后一定要在太子和皇帝面前留个好印象,结果没想到一上来就把太子认成了太监,这算怎么回事啊?
这一刻,罗汝才紧张得浑身都在冒汗。
朱慈烺端坐在桌旁,将罗汝才的神情变化尽收眼底。
他知道对于罗汝才这样的草莽而言,面对皇权的威严,心生畏惧乃是人之常情,若真能做到泰然自若,那才叫反常呢。
就在这时,有宫女小心翼翼地端着茶盏走了过来,马宝赶忙伸手接过,然后双手将茶盏递到了朱慈烺面前。
“太子爷,请用茶!”
朱慈烺接过茶盏,轻掀茶盖,一股淡淡的茶香袅袅升起,他轻抿一口,这才缓缓开口道:
“罗将军在陕西那边的所作所为,本宫都已悉数听闻。”
“你以一己之力重创闯贼,为朝廷稳定了西北的局势,此乃大功一件。”
罗汝才闻言,心中那块悬着的巨石终于落地,同时暗自松了口气。
他深知尽管自己当时的举动从朝廷的角度看是有利的,但毕竟造成了十万百姓的伤亡。
所以真要追究起来的话,他就算有十条命也不够砍的。
但如今听到朱慈烺亲口承认他的功劳,这就如同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那颗忐忑不安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
下一刻,他赶忙躬身行礼,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道:
“多谢太子殿下明鉴,臣愿为朝廷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朱慈烺微微点头,目光在罗汝才身上停留片刻,然后继续说道:
“以你目前的身份,无论是留在京城,还是陕西、河南等地都是不合适的,毕竟你们这些农民军与当地官员、百姓之间的矛盾太深了,稍有不慎便会引发燎原大火。”
“所以,还是按照之前制定的计划前往辽东吧。”
“到时候你去辽东做个参将,好好把你的才能发挥出来对付建奴。”
对于罗汝才,朱慈烺还是打算按照之前的计划把他送到辽东去。
毕竟这家伙看起来确实挺毒的,想必对付建奴也有几分本事,所以还是去辽东“祸害”建奴吧!
不管到时候有什么阴谋诡计,直接往建奴身上使就行了。
而罗汝才当然也知道以自己的出身和过往是不可能留在京城当官的,那些朝廷官员一个个眼高于顶,视他们农民军为洪水猛兽,又怎会容他在京城立足?
因此他早已做好了去辽东的打算。
更何况朱慈烺居然让他做参将,要知道那可是正三品的官职啊!
在朝廷的官职体系中,正三品已然是不低的位置,也算是手握实权,威风凛凛了,罗汝才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当下,罗汝才赶忙跪倒在地,额头重重地磕在地板上,道:
“臣遵命,臣定不负太子殿下厚望,誓在辽东建功立业。”
朱慈烺再次点头,紧接着似乎想起了什么,然后笑着问道:
“听说你这次进京还带来了十多个农民军,这是想干什么?”
罗汝才本来是不打算将自己的计划告诉其他人的,但眼前这位是大明太子,是大明未来的掌权者,他不敢有丝毫隐瞒,只能如实将内心的想法说了出来:
“回太子殿下,臣自知罪孽深重,也害怕陛下怪罪,所以带这些人来是想让陛下知道,我们这些农民军为何会走上造反之路。”
“此前陕西、河南一带天灾不断、百姓们生活困苦,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官府却横征暴敛,毫不体恤民情。”
“我们也是为了活下去,才不得不造反的,好在如今陛下圣明,愿意接纳臣等,所以臣以此祈求陛下的原谅,希望能原谅臣之前的所作所为。”
朱慈烺听到这话,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
“你倒是聪明,没说假话,要是你刚才敢有半句虚言,今日这关你怕是不好过了。”
“本宫虽年幼,但并非不明事理之人,你既有诚意,想必陛下也会原谅你的。”
罗汝才听到这话,心中一惊,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又出了一身冷汗。
但他还是强装镇定,连忙说道:
“在太子殿下面前,臣岂敢说谎?臣所说句句属实,若有半句虚假,愿受天打雷劈之罚。”
话说到这里,接下来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
朱慈烺随即又道:
“行了,下去好好休息一下,大概就这两天的时间陛下就会召见你。”
“届时,你便按你想的来就是了,你是一个聪明人,应该知道如何把握分寸。”
罗汝才再次磕了一个头,道:
“臣知道,臣定不会辜负太子殿下的教导。”
“行了,下去休息吧。”
朱慈烺挥了挥手,示意罗汝才可以退下了。
跟聪明人说话其实没那么麻烦,点到为止就很好了,无需过多赘述,对方自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罗汝才这才站了起来,然后在一个小太监的带领下退了出去。
等到离开东宫之后,罗汝才浑身上下早已被冷汗浸透了,冷风一吹,他整个人打了一个机灵,仿佛从一场噩梦中惊醒。
此时此刻,他对于这位大明太子实在是有了新的认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