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天刚刚亮,沈鸿业已经点著油灯坐在甲班教室里背书。
看到沈逾白进来,他站起身,將桌子上的书本收拾进包里,背著布包走到门口。
扫了眼沈逾白拄著的木棍,他开口:“我比你来得早。”
沈逾白“嗯”一声,算是回答。
或许是被他冷淡的態度激到,沈鸿业语气急促起来:“我比你更努力,身体也比你更好,我比你差的地方仅仅是我爹没殉职!”
沈逾白淡淡看向他:“这是我爹用命换来的名额,別人抢不走。”
沈鸿业脸色极难看。
今日沈逾白来了族学,他就要离开。
可他不甘心。
“你身子弱,根本无法参与科举,你就算抢回去也只是浪费名额。”
沈逾白绕过他,坐到最后一排角落的位子。
这是沈鸿业刚刚坐的位子。
沈氏族学一共只有三个班,孩童启蒙在丙班,启蒙结束进入乙班学四书五经,这一阶段多是背诵为主,先生並不讲经意。
四书五经能倒背如流了,升至甲班,学经义,做文章。
沈逾白是十岁才回的沈家湾,同年考进族学甲班。
待他13岁,沈鸿业才考入甲班。
同年他得了癆病,被族学要求回家休养,这一养就是四年。
沈鸿业去年顶了他的名额继续待在甲班,不过年纪最大,个头也就最高,自是坐在最末尾。
既是替换沈鸿业来读书,坐在沈鸿业的位子正合適。
沈鸿业满脸怒容:“我便是不用名额也必定考上秀才!”
沈逾白已是拿出《尚书》来诵读。
门口进来一位先生,从沈鸿业的行礼才知这位姓朱,是沈逾白离开族学后请来的。
这位朱先生年纪很大,穿著灰色长袍,头髮白,面容瘦削清苦,像是个一板一眼的人。
之前沈守忠想要夺走沈逾白的砚台赠与这位朱先生。
朱先生是族学里唯一的秀才,深受族里重视。
沈逾白站起身对其行了学生礼。
朱先生扫了眼沈逾白手里的书,双手背在身后开口:“满招损,谦受益,你可有读到?”
这句话出自《尚书·大禹謨》,意为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朱先生说这话,用意在明显不过。
沈逾白还未到18,能在族学读书,名额完全可以让给沈鸿业,可沈逾白在不需要名额的时候將名额抢走,就是做事不留余地。
沈逾白心中有股怨气,语带讥誚:“《论语》有云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本就是夺回自己的东西,何错之有?
处事不公,便是先生又如何。
朱先生胸口剧烈起伏,显然被气得不轻。
作为堂堂秀才,来到一个乡村族学授课,已是屈尊。
族学一直待他礼遇有加,將他安排教导甲班。
学生们更是因为他的身份对他毕恭毕敬,还从未有人敢如沈逾白这般顶撞他,让他如何能不恼?
气急之下,他连说三个“好”字。
“若能將用在嘴皮子上的心思在文章上,早该功名在身。”
沈逾白眼中戾气翻涌:“学生臥床三年,如今也不过17有余,先生又如何知道学生在先生这等年纪无法功名在身?”
被学生如此怨懟,朱先生气得隔空点著沈逾白:“你读的圣贤书就是教你如此不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的帽子扣出来,平常学生早就瑟瑟发抖,当场败下阵来。
沈逾白却是个离经叛道的人,这三年受到的种种白眼早就磨链了他的心性。
连爷爷奶奶等长辈他都敢於反抗,又怎么会对一个还未正式教授他的先生屈服。
沈逾白朗声道:“圣人云: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学生不过陈述孔圣人的话,何来不尊师重道?”
朱先生被堵得哑口无言。
他气恼至极,连先生的姿態都顾不上,对沈逾白怒喝:“你对四书五经读得如此透彻,还来上我的课做什么?出去!”
这次沈逾白並没有跟之前一样和朱先生辩解。
也实在没什么好辩解。
將学生赶出教室老师的权利。
沈逾白將书放回布包里,拄著木棍在沈鸿业幸灾乐祸的注视下走出教室。
不过他並未离开,而是拄著木棍在门口站著。
教室里传来沈鸿业安慰朱老师的声音。
隨即是朱老师刻意提高的音量:“族学的学生比不得我的学生,为师必定倾尽毕生所学,让你高中秀才!”
沈鸿业欣喜地说了许多感激的话,甚至还有磕头声传来。
里面一派师生情深的景象。
再从教室出来时,沈鸿业昂首挺胸,仿佛斗胜的公鸡。
出来时,不屑地睥了沈逾白一眼,背著包离开。
此时天已经大亮,学生们陆续来到族学。
只是在看到门口站著的沈逾白时,下意识绕远了走。
族学的诵读声传出去,引得扛著锄头去地里的人们的目光。
这小小的三个班就是沈氏一族的希望。
那些將双手背在身后,摇头晃脑读书的学生中,极有可能会出不得了的人物。
沈家湾的人只要听到诵读声,就会有希望。
当他们看过来时,就见沈逾白撑著木棍站在教室门口。
眾人心里不免好奇这是发生了何事。
不过老师在带孩子读书,他们不敢打搅,也就没和沈逾白打招呼,只是多看几眼后离开。
陆陆续续经过的人多了,便有些人在离开族学后议论几句,隨即也就將这事丟在脑后。
族学里先生时常罚站学生,这事並不稀奇。
九月的太阳任然晒人。
沈逾白大病未愈,身子虚得厉害,又一直站著,还顶著太阳晒,不一会儿就出了满头的汗。
守在藏书室门口的二爷时不时往这边看,见沈逾白往日苍白的脸此刻却被晒得发红,身子微微颤抖著,就知道他熬不住。
极少离开位子的二爷起了身,用豁口的碗给沈逾白端来一碗凉水,被沈逾白拒绝。
二爷站在门外对著屋子里的朱先生作了个揖:“朱先生,逾白臥床三年,学问定然落后不少,还望先生对他多多包涵。”
往常有学生没回答出先生的问题,或者没写完作业,就会被先生罚站,二爷猜想沈逾白肯定是课业落后了许多,被朱先生不喜才赶出来罚站,就帮著求情。
虽然二爷是个老童生,並不被身为秀才的朱先生放在眼里。
朱先生冷笑:“你心疼他,大可以把他带走。”
他早上的气到现在还没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