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6章 派官
    正月过完,出去救灾的官员们陆陆续续回来了。
    並非雪灾结束,而是他们不得不回了,作为京官,若都不在京中,整个大越如何运行?
    他们既已亲自归乡安排过,当地的官员就不敢再推諉,必要竭尽全力將事办好。
    至於离得远的官员,就只能儘快往京中赶。
    天元帝倒也不催促,又从各衙门分別选出一个主事之人。
    此消息传出去,更让那些离京官员心颤,恨不能立刻回到京中主持庶务。
    官员们人心惶惶之际,刘门的官员们更是惶恐不安。
    起因就是薛玉书亲自来对付他们了。
    同一派系互相揭发,远比其他派系前来攻訐更容易將人扳倒。
    譬如以往被压下去的“灾粮贪墨案”,又譬如“买卖官员案”。
    刘门牵扯其中的官员甚多,天子將薛玉书叫到御书房,隱晦透露了些。
    虽未明说,却也算指点他藏住尾巴。
    薛玉书当即跪地:“请陛下明察!”
    天元帝深深看了薛玉书片刻,方才让他离开。
    新年伊始,朝堂也该换新气象了。
    此案交给大理寺彻查,待到百开时,两件案子涉事的二十二名官员尽数落马,从各家一共抄出二百一十七万两白银,其中古玩字画不胜枚举。
    加之年前那波,如今国库可谓前所未有之充盈。
    天元帝自登基以来,从未如此富裕,整个宫中都比往日喜庆些,连御园里的都比往年开得更娇艷。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沈逾白就是这时候被宣进宫。
    宣旨的安公公特意嘱咐了沈逾白带上泡麵。
    沈逾白很大方地提上足足十包泡麵进了宫。
    收了他的泡麵后,天元帝迫不及待让何德全吩咐人去煮,还要加鸡蛋与菜叶子。
    而沈逾白被晾在一边静静闻著满室的泡麵香味。
    看著天元帝一口接著一口將泡麵吃完,又捧起碗把麵汤喝得一点不剩,沈逾白就明白天元帝是真饿了。
    “沈六元今年怎的不送朕年节了?”
    拿著绢帕细细擦著嘴角的天元帝恢復了他一贯的天子威严,不轻不重地说问了这么句
    沈逾白拿不准他心中所想,只得道:“回稟陛下,臣身上並无官职。”
    没有官职,就失了与天子沟通的渠道,又如何送年礼入宫?
    天元帝心中便是一声冷哼,撩起眼皮看向沈逾白:“你这是怪朕不早早与你授官?”
    “臣不敢。”
    沈逾白垂眸。
    天元帝盯著眼前之人低垂的脑袋,那上面空荡荡——缺了顶乌纱帽。
    “既无官身,又如何自称臣?”
    沈逾白颇为无语。
    他只是还未授官,並非罢官,也非辞官,虽无官职,却也算得官身,自称臣无甚错。
    天子此话就显得很没道理。
    “怎的不说话?”
    天元帝又开口。
    沈逾白便道:“陛下所言甚是,草民逾矩了。”
    “既知逾距矩,为何又沉默不语?可见你心中是不服的。”
    沈逾白已然可以確定了,今日天元帝是来找茬的。
    这皇帝大抵是最近日子过得太好了。
    心中腹誹,沈逾白面上却道:“草民罪该万死,请陛下恕罪!”
    这下轮到天元帝静默。
    片刻后,方才问道:“你在通府修运河的银钱从何而来?”
    沈逾白没料到天子怎的话题跳得这般远,只顿了下,恭恭敬敬应道:“银两多为他人捐赠。”
    “捐赠了多少?”
    “臣离开通府时,还有一百三十万两纹银。”
    这下换天元帝无语。
    哪儿来的冤大头能捐赠一百三十万两?
    这位沈六元在地方上,能弄到银子修运河;回了京,虽还未授官,却已將空虚多年的国库给塞得满满当当,实在是个极好的钱袋子。
    天元帝再开口:“你以为户部如何?”
    沈逾白就道:“陛下圣明,国库已然充盈,便该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如此方可民富国强。”
    天元帝想起沈逾白殿试时那篇文章。
    彼时朝堂被李庆芳把持,又处处打压时任次辅的於达,他这个天子只得韜光养晦。
    几年过去,沈逾白脸虽更硬朗了些,人也壮实了不少,心却未变。
    而如今的局势已是大大的不同,除了於门,其余各大派系均被大大削弱,首辅於达虽权势大,比当年的李庆芳实在要弱上不少。
    今日,他这个天子终於可听听这位六元公的改革之策了。
    “你且说说,如何才是民富。”
    沈逾白握紧藏於袖中的拳头,静默片刻,方才开口:“百姓不为温饱所困,不为严寒所扰,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寒门可出贵子,方为民富,自也可国强。”
    若如阿锦所说,该是人人可谋生,处处有机会,家家有希望。
    可大越终究不是未来,也做不到天下大同。
    御书房彻底安静下来,连天子的呼吸都听不到。
    沈逾白知今日所言极大胆,可他不愿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他要赌一把,赌天元帝有雄心壮志。
    良久,头顶才传来一道縹緲的声音:“你们都出去。”
    侍立在一旁的何德全领著御书房中的宫女內侍出去,將御书房的门关紧,厉色对眾人道:“今日之事若敢泄露半句,小心你们的脑袋!”
    眾人皆战战兢兢应是。
    何德全將人尽数打发走,自己则守在门外。
    无人知晓君臣二人说了什么,只知两日后,天元帝下旨,將沈六元晋为兵部左侍郎兼詹时府少詹事。
    任命一出,京中一片譁然。
    以沈逾白的功绩与万民书,许多人早早就猜出沈逾白会升三品官。
    如今京中的三品空缺,只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沈逾白最大可能就是顶这个缺。
    以沈六元的行事风格,也適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这一官位。
    退一步讲,即便天子想让沈逾白入六部,也该从六部中的右侍郎中腾挪出位子。
    可沈逾白一跃成为左侍郎,还是全然没接触过的兵部,这著实耐人寻味。
    六部均分左右侍郎,品阶虽相同,右侍郎却在左侍郎之下。
    沈逾白一跃成为兵部左侍郎,只在兵部尚书之下,一切军事决策、军官选拔、军队训练调遣、后勤补给等他都极有话语权。
    以沈六元强硬的做事风格,若再入兵部,往后怕是会更强势。
    不仅如此,他还兼任詹事府少詹事,任太子讲师,便是入了太子阵营,往后若是太子登基,沈逾白依旧会是新朝的重臣。
    而讲师的治理之策极有可能会传授给太子,岂不是太子还未登基,新朝就会有沈逾白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