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2章 定南蛮,凯旋
    苏云倾吐如倒珠。
    “此外,南蛮诸部,各有首领,若一概废之,必生反抗。”
    “可册封各部首领为世袭土官,许其自治內部事务,但须遵朝廷法令,按时纳贡。”
    “又选周官为监司,驻於各部首府,协理政务,监视动静。”
    “如此,既存其旧制,又纳入王化。”
    明帝击节嘆道。
    “爱卿此四策,环环相扣,深得治蛮要领。屯田以固其基,通商以利其民,教化以收其心,分治以定其乱,真乃万全之策!”
    遂下旨,以苏云为南蛮巡抚使,总领南蛮军政事务,赐尚方宝剑,方便行事。
    又调遣五万屯田兵,隨苏云南下,即日起行。
    苏云谢恩退出,回到户部,即刻著手筹备。
    他忽然想起南蛮多山,雨季常有山洪,旱季又苦缺水,正好兴修水利。
    他命工部绘製南蛮水系图,於各河谷筑坝蓄水,开渠引水,灌溉农田,又教民夫修建梯田,防止水土流失。
    此策既除水患,又增良田,料想百姓无不感德。
    ……
    数日后,苏云率大军南下,一路旌旗招展,浩浩荡荡。
    行至南蛮地界,但见群山连绵,林木参天,道路艰险。
    苏云先遣唐门暗卫打探虚实,得知各部首领虽表面臣服,心中仍有疑虑。
    遂先至最大的量噶尔部,设宴款待其首领噶尔,出示明帝詔书,许以册封之礼,又赠以铁器、丝绸等物。
    噶尔大喜,率部归附。
    此后,苏云乾脆在量噶尔部驻扎,建立市场,建成之日,蛮人牵牛赶羊,载运香料、药材前来交易,中原商人则运来盐巴、铁器、布匹。
    苏云亲自到场巡视,见交易繁盛,心中暗喜。
    忽有蛮人因价格爭执,拔刀相向,苏云立即命护卫拿下,当眾责打二十军棍,並开口道。
    “市场之中,皆遵王法,无论周蛮,一视同仁!”
    蛮人皆畏服。
    与此同时,苏云在各郡县破土兴建官学,第一所学堂选址永昌郡。
    苏云亲自主持开学典礼,请来当地最有名的周夫子为教习,又命噶尔等部首领送子弟入学。
    开课时,周夫子登坛讲学,蛮人子弟虽懵懂,却也听得津津有味。
    苏云又令人將朝廷律令、农桑技艺等编成通俗歌谣,教百姓传唱,使妇孺皆知。
    对於各部首领,苏云逐一召见,宣读明帝册封詔书,赐以金印、官服,许其世袭统治,但须每年进京朝贡。
    同时,选派精干周官为监司,隨土官回部落,名为协助,实则监督。
    在这之后,苏云带人筑坝开渠,泽被万民
    水利工程方面,他命蒋辰簧之子蒋平为水利使,专责此事。
    蒋平素有父风,精通水法,到南蛮后,亲率工匠勘测河道,在騶河支流筑建惠民坝,开渠三十里,灌溉良田十万余亩。
    坝成之日,蛮人见清澈渠水流入田间,皆欢呼雀跃,称苏云为再生父母。
    自此,苏云到南蛮之后,所行一切顺利,但也有障碍。
    半年之后,南蛮渐次安定,唯有那穆图里部,自恃山林险峻,不肯归附,竟袭击屯田兵营,劫走粮草。
    苏云闻报,不怒反笑。
    “正欲藉此事立威!”
    遂点兵一万,以唐虎为先锋,亲自率军征討。
    穆图里据守摩天岭,以野兽为兵,妄图凭险固守。
    苏云却早有准备,令唐门暗卫携带烈酒、鞭炮,待野兽衝来,点燃鞭炮惊嚇野兽,又以烈酒诱之,野兽反奔回山,冲乱军阵。
    唐军趁势攻击,斩首三千级,穆图里投降请罪。
    苏云却不治其罪,反而好言抚慰,仍令其为土官,穆图里感激涕零,从此死心塌地归附。
    从那之后,苏云於南蛮所作所为,渐入佳境,成果颇丰。
    仅仅一年时间,南蛮之地大变,屯田兵民开垦良田百万亩,粮食丰收,仓廩充实。
    市场贸易繁荣,商队络绎不绝,金银財货源源不断输入中原。
    官学乡塾遍布各地,蛮人子弟能诵诗书,知礼仪。
    水利设施完备,旱涝保收,百姓安居乐业。
    更有甚者,蛮周通婚者日多,生出的子女皆习周语,穿周服,渐忘蛮俗。
    ……
    这一日,苏云接到明帝詔书,召其回京述职。
    临行前,南蛮百姓夹道相送,焚香礼拜,有老者跪献美酒,泣道。
    “苏大人此去,我等如失父母!”
    苏云亦感概万分,道。
    “本官但求不负陛下重託,不负百姓厚望,南蛮既为大周疆土,今后自当共享太平。”
    回京途中,苏云回望南蛮青山,见屯田城堡星罗棋布,学堂书声朗朗,市场商贾云集,知教化之功已成。
    苏云心中成就感爆棚。
    想当初入户部时,接手的是满目疮痍的烂摊子,如今南蛮已定,国库充盈,吏治清明,真可谓苦心人,天不负。
    ……
    五日后。
    回到京城,周明帝亲自设宴款待,席间笑谓苏云。
    “爱卿定南蛮,功比先贤,且更胜一筹!”
    苏云逊谢道。
    “陛下洪福齐天,诸將用命,臣不过略施小计,何足掛齿?”
    明帝大笑,命赐黄金五千两,绸缎百匹,苏云却推辞道。
    “臣愿將赏赐用於南蛮官学,广增教习,使教化之道更广。”
    明帝嘆道。
    “爱卿公忠体国,真乃大周栋樑!”
    ……
    苏云自南蛮归京,向周明帝述职已毕,领旨归府。
    时值暮春,京都柳絮纷飞,官道上马蹄声碎,车驾行至唐府门前,但见朱漆大门洞开,门前立著数人,正是吏部侍郎韩明、管家李安定、侍女婉儿並小青等。
    韩明身著青衫,头戴儒冠,见苏云车驾近前,忙整衣作揖道。
    “大人鞍马劳顿,一路辛苦了!自去年大人南下,明每日在吏部理事,常念大人教诲,今日得见,如拨云见日一般。”
    李安定虽年近五旬,却精神矍鑠,抢上几步,接过苏云马鞭,笑道。
    “老爷可算回来了,府中上下早盼得脖子长了三寸,夫人若泉下有知,见得老爷如今功成名就,不知多欢喜呢。”
    婉儿身著淡绿罗裙,鬢边別著一支玉簪,见苏云下车,眼眶登时红了,轻声唤道。
    “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