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章 老爹战友来访
    由於老杨工作单位性质特殊。
    所以李霞就让阿姨回家休息去了。
    菜是她亲自炒的。
    鑑於自己儿子设计的『小玩意儿』能被国家看重,李霞同志格外高兴。
    顺便炒了几个石仁建喜欢吃的。
    酒是老杨带来的。
    一箱没有商標的茅台。
    石国庆见到之后就耍赖一般的换成了他有商標的。
    这一箱被他锁到了自己的保险柜里。
    惹得李霞一阵白眼。
    “哼,不知道的还以为你那保险柜里有什么宝贝呢。”
    老杨也说道。
    “国庆啊,你这抠门儿的毛病还没改?倒是拿一瓶给小石尝尝味儿。”
    石国庆挺著脖子。
    “给他喝?牛嚼牡丹。就是仗著体型喝不醉,不信你问他,喜欢喝酒吗。”
    “行啦,別丟人了。建建快去换衣服,然后过来吃饭。”
    李霞见儿子刚回来,身上的衣服还没换呢。
    “哦哦,快去快去,別让你杨叔等。”
    石仁建还能说啥。
    自从自己进入北影学导演,老爹老妈就没这么多笑脸过。
    有的时候他就是想哄著也不知道该怎么哄。
    等石仁建换好居家服从自己房间走出来,就听见李霞同志在和杨叔吹嘘自己怎么样在小小年纪就熟练地使用工程软体。
    果然,在坐下之后,这位杨叔对他的兴趣极大。
    “听说你十二岁时就能熟练使用cad了?”
    “嘿嘿,那时候年纪小,学东西很快。”
    老杨转头看了石国庆一眼。
    “当年你怎么就那么笨呢?不然也不会退到地方去。”
    石国庆提了一杯酒,恶狠狠的道。
    “別特么哪壶不开提哪壶哈,如今你不也是眼巴巴的跑三千公里来找我儿子?”
    “对对对,咱老大別说老二。”
    说完,这老哥俩就喝上了。
    倒是李霞还在旁边絮叨。
    “你说你学什么电影啊,人家中科院的老院长都和我说了。现阶段咱们国家的建设,电影不是必需品。”
    老杨也来了兴趣。
    “就是,咱们国家要以经济產业发展为重,建建你既然有能力,学电影就太可惜了。”
    石仁建並不是第一次从这个院里的人口中听到过这种论调。
    但是对於这个论点他並不赞同。
    “杨叔,你和我爸都是当兵的。应该懂阵地无论大小,都要有人值守的道理。”
    李霞和石国庆都闭嘴了,自己儿子哪都好,就是主意太正了。
    这不?又要开始他的歪理邪说了。
    老杨丝毫没觉得已经掉进坑里了。
    “对呀,这不是必然的吗?战场上寸土必爭。”
    “经济是阵地,那文化就不是阵地了吗?”
    “哦?你这种说法我是第一次听说,接著说说看。”
    “杨叔,您呀,和我爸喝就行了,我一个文科生就不在您面前卖弄这点战略视野了。”
    “別,建建你就当老朋友聚会侃大山,你刚才说的我挺感兴趣的。”
    石仁建看看自己老爹,石国庆点点头。
    “杨叔,您注意到没有,世界上依然坚持自我审美的国家还有哪些?”
    这个问题让老杨轻微的愣神。
    “俄罗斯算一个,它的美学教育在很早的时候就全民普及了。法国算半个吧,毕竟已经好久没听说有大师诞生了。亚洲的话,日本能算半个……。”
    “杨叔,您发现没有,您口中哪怕就剩下半个审美的国家,电影產业都还能保持持续的输出优秀作品的能力。”
    “嘶……?哎,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的是啊。”
    “杨叔,咱们国家关於冷战的结束做了无数次研究,但无论哪一份研究《星球大战》这部电影和好莱坞的文化宣传都反覆出现在报告里。”
    “对,没错,我们经常和俄国的专家打交道,这种报告不管是咱们自己做的还是俄国人做的,都有对好莱坞的评论。”
    “我觉得呀,但凡说出电影並非必需品的人,在他们心里,文学也不是必需品,美术也不是必需品,以此推导科学在他们眼中也是可有可无的,只有眼前三餐才是他们口中的必需品。”
    李霞和石国庆对视一眼,但看著老杨那严肃却又无话可说的神情,都齐齐一笑。
    老杨沉吟一声。
    “小石……,如果放在运动时期,你这可是非常严重的指控了。”
    “严重?日本人对文学作家的评价是国民精神的雕塑师。我觉得他们的眼界很浅,应该说所有通俗文化的创作者都是国民精神的雕塑师。如果我们不亲自动手雕塑自己人民的精神,那就会有人帮我们来做。他们会做成什么样,看看东亚南亚就知道了。”
    老杨一拍大腿,衝著石国庆举杯。
    “老石,你生了个好儿子呀。我是反驳不了你儿子的论点了,等我回去请教请教那些搞战略的去。”
    石国庆神情复杂,跟著喝了一杯。
    嘁,你算什么?
    老子这个亲爹都说了多少次了,也没把这个臭小子劝回来。
    倒是李霞有些看开了,既然请了外援都没驳过石仁建,搞不好儿子还真是为了做事业才进的影视圈。
    喝了三杯不到,老战友两个就开始回忆起当年在西南的战斗。
    当年老爹是二炮手,也就是装填手。
    老杨是车长。
    坦克兵都是技术兵。
    老杨技术过硬,还好自习,退伍之后就被分配到军工部门去了。
    石国庆因为能说会道,被分配到地方的机械厂。
    两个人围著石仁建,讲述当年的战斗,石国庆是怎么把他老杨从著火的车里拖出来的。
    “嗝……,你爹当年松一下手我就没了。这次你还帮我搞定了对地瞄具的技术难关,你们父子两个都是我的恩人啊。”
    对地瞄具?
    石仁建疑惑地看了自己老爹一眼。
    “就是你那个云台,其中七轴的设计非常適合在战斗机上作为对地的瞄准器使用。”
    “就是,之前咱们国家的瞄具又大又重,只能作为特殊掛在附件,有任务时再装上。可你这个云台又轻便,效果又好,可以作为常备装备。”
    “能帮上忙我也很高兴。”
    “嘿,原本我还想著用点手段,把你绑到我们蓉飞去。但你刚才说的观点,我觉得也很重要。这精神文化领域也像那些西南的阵地一样,不能失手啊。所以你小子就加油吧。”
    “好嘞,谢谢杨树。”
    说完,石仁建还得意的看了自己老妈一眼。
    谁知道,自己老妈也是一脸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