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章 你都是太子了,还有什么不满?
    李承乾思绪还没跟上事態转变。
    按他的想法,李世民消气后,虽不至於依法惩治李泰。
    但定会將李泰撵出长安,赶回封地。
    按律唐朝的皇子成年,即需前往封地就藩。
    不得长期滯留京城。
    此时李泰已年满十五。
    年前李泰就该准备就藩事宜,此时已年末。
    李世民却毫无让李泰就藩之意。
    甚至还让李泰久居宫闈。
    早在几年前,李承乾就对李泰生出了戒备心。
    李承乾觉得李泰是唯一能触及他储君位置的人。
    他还以为今天心底要事能得以了结。
    不成想在阎立德几句慷慨言辞下。
    竟一整个峰迴路转。
    就连李承乾都觉得,李泰那个坏心眼的胖子,身影都伟岸了几分。
    隨著李世民一声怒斥。
    李承乾被打断思绪,膝盖一软,扑通跪了下去。
    “你管教弟妹无错,错就错在你不问缘由,偏听偏信,竟还误导朕,你身为长兄如此行事,青雀儿受委屈事小,可作为储君,来日你可知会因你的任性,导致什么后果!”
    “儿知错。”
    李世民不讲武德,为了减轻內心谴责,將锅全甩给了李承乾。
    李承乾心里委屈,但他不敢说。
    李泰今日如此行径,明明有缘由却不第一时间与他述说。
    皇帝质问下也三缄其口。
    看来就是打算挖坑给他跳。
    想明白李泰反常的缘由,李承乾恨得牙痒痒。
    “朕知道,你自小就嫉妒青雀儿更受朕疼爱,青雀儿可是你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啊,你都已经是太子了,还有什么可不满?”
    李世民何尝不明白李承乾心思。
    当年李建成若有容人之心,如今还不知坐在皇位的是谁。
    李世民长长嘆了口气。
    “承乾,回东宫將诗经、尚书各誊抄一遍,再好好想想阿耶刚才与你说的话,去吧!”
    李世民、长孙皇后对李承乾是给予厚望的。
    对其管教相对李泰等人更为严格。
    李世民对李承乾极为苛刻,更是立下许多的规矩。
    李世民因当年玄武门弒兄杀弟,留下不可磨灭的污点。
    所以他对於自己的要求也是极为苛刻和严格。
    希望后人在提起他时,光辉能够照亮污点。
    李世民完全是按照,他心中刻画的最完美的帝王形象,去规范教育的李承乾。
    此时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除了亲近。
    只体现在赏赐之物上。
    多为金银锦帛与名贵字画。
    並无过分举动。
    所有越过李承乾的封赏,皆在贞观十年之后。
    一切都是在长孙皇后病死。
    李承乾最大的约束没了。
    同时最坚固的保障也没了。
    加上李承乾瘸腿,对李泰受宠的嫉妒,导致李承乾行事作风越发偏激,最后甚至是变態残忍。
    李泰受宠隨著李世民为敲打李承乾。
    到真正动废黜之心,才变得越加夸张。
    若说眼下李承乾最在意的事,就是李泰不去就藩。
    李泰虽未按规矩就藩,但年龄更长的李恪至今也因李世民不舍未就藩。
    只是李承乾除李泰,其余人都未曾放在眼里。
    就在娶妻上,李世民也是精心为李承乾、李泰兄弟二人挑选。
    李泰的正妃阎婉,祖上是皇族出身。
    才貌出眾,与李泰有共同语言。
    阎家在朝廷毫无根基,无法作为李泰与李承乾博弈的资本。
    李承乾娶了侯君集女儿。
    侯君集此时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將军,是国公,是兵部尚书,是积石道行军总管且手握兵权。
    东宫的人员分配上,除了权臣就是大儒。
    甩了李泰不知道几条街。
    李承乾理解不到李世民的良苦用心。
    李承乾本来就只是觉得委屈,但也不曾有其他过分想法。
    不曾想李世民一番言论,令李承乾感到心寒。
    原来他的父亲什么都明白,什么都清楚。
    是知道他心里的委屈和担忧。
    如今更是將对李泰的偏爱宣之於口。
    更將他李承乾这个储君的妒心,於皇后、公主、大臣、宫人面前撕开,宣之於眾。
    將他的尊严踩入泥中。
    皇帝到底欲將他这个储君置於何地?
    李承乾告退,只是他心乱如麻。
    李承乾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这立政殿的。
    ……
    太极宫横街。
    “王府路远,殿下还是坐马车吧!”
    李泰和橘井在前步行。
    护卫与马车在他们身后不远处,慢慢悠悠跟著。
    “不急,人快到了。”
    “殿下谁快到了?”
    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李泰等人身后传来。
    马蹄声由远及近。
    待快到眾人身边时,马上乘骑之人一勒马绳。
    奔马立即前蹄高高抬起,后蹄蹬在地上,隨著一声高亢的嘶鸣,稳稳停在当场。
    李泰不禁赞道:“好马!”
    马上之人身穿光明鎧,身侧配有千牛刀。
    千牛卫是皇帝李世民的贴身护卫。
    马上千牛卫飞身下马,对著李泰拱手恭敬道:“圣人请越王殿下,速速回宫。”
    李泰在橘井的搀扶下上了马车。
    他搞火墙、火炕与太子无关。
    开始也没打算坑太子。
    捣鼓火炕、火墙,確是为了延缓长孙皇后的死亡时间。
    李泰虽是穿越而来,但原身的人生轨跡,已牢牢和他融为一体。
    要不是李承乾发难他,李泰本不打算和李承乾这么早槓上。
    刚来时李泰也抱怨过没有系统。
    不过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大脑记忆优於常人。
    甚至可以说是过目不忘。
    前世发生过的事,看过的每一本书,刷过的每一个短视频。
    所有內容都牢牢的记在他的脑海中。
    原身虽聪慧记忆力很强,但並没有过目不忘的能力。
    或许是老天爷给他的补偿?
    李泰並没有过於纠结这些。
    只是后悔,平时没有多看些科普视频,多学一些知识。
    他把大多数时间都浪费在雪白和美腿之上。
    王及带著几名小內侍,在宫门口冻的直哆嗦。
    见李泰下马车。
    王及躬身亲自迎了上去。
    “见过越王殿下,圣人急召,请殿下隨奴婢回宫。”
    “王翁辛苦。”
    唐朝的宦官根本就不被当人看。
    李世民以史为鑑,自秦汉以来宦官名声就臭了。
    赵高於秦乃灭顶之灾。
    后又有东汉十常侍乱政,再到南北朝时期。
    李世民对於宦官厌恶態度明確,曾亲口说过谗佞之徒,国之蟊贼。
    可想而知,贞观时期唐朝的宦官地位能有多低。
    就算是王及这种李世民的贴身內侍监,从三品的职位。
    在朝臣那也没少受白眼。
    这一句王翁,王及感动的眼泪都要出来了。
    越王李泰为人高傲,朝堂內外人尽皆知。
    別说他一个宦官,就是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李泰也不曾放在眼中。
    若双方在宫中偶遇,李泰也从不主动打招呼。
    如今竟能如此礼待自己。
    王及思及此四周观望一圈。
    隨即凑近李泰身侧,声音细不可闻。
    “殿下请当心,太子当眾被斥,走时面色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