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再给朕十年都想不出这么损的招
“看见儒学被人迫害到如今的地步,想必孔圣公在天上急的直转啊···
李泰一句话,就將在颅內高潮,正从心中过乾癮的孔颖达,给拉回了现实。
听到先祖在天上急的团团转,孔颖达心头一酸,急的直掉眼泪,“魏王殿下你快说吧,到底是什么办法?”
李泰面露不忍的摇了摇头,“这个法子太凶险了,泰不忍···
“多凶险老夫也得干到底,求你了魏王你快点说吧!”
“此计若成,当年连孔圣公他老人家,都没办法打破的门阀垄断,就会被你我二人一举毁灭!”
“啊!魏王你快说吧,你快快说吧!”孔颖达急的不行,都急的他都要自己下炕了。
李泰见將孔颖达情绪拉扯的差不多了,这才走回到火炕前。
安抚孔颖达道:“泰有一物,叫雕版印刷,有了此物將来,你···我“此物虽好,但是一旦推出五姓七望手中的书籍,与他们的仰仗全都消殆无遗,这也就会引发五姓七望疯狂的报復,孔师现在你明白,泰为何迟迟不愿意,
將此计告诉你了吗?
不是到了方不得已,不是因这些人,使我李唐到了危难之际,更使你孔家与儒学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泰哪会走这步险棋,更何况我李泰与孔师你,亦师···亦?”
孔颖达语气並不坚定。
“友?”
李泰点头,眼神鼓励继续引导道:“也是——一—?”
这次孔颖达不再犹豫。
“一家人!”
当即李泰为孔颖达的聪慧上道鼓掌!
听李泰愿意担这么大的风险,救儒家於生死存亡之际,孔颖达被李泰感动到眼泪汪汪的。
“孔颖达晚年得以与魏王结为忘年交,此乃人生第一大幸事!”
说到这孔颖达一擦眼泪,斩钉截铁的道:“那儒家经学是老夫祖宗的学识、
思想、言论,整理编撰而成。
老夫印自己祖宗的书,关別人何事,老夫將自家家学,传播天下,又与他人何干?
魏王这事你莫要再管,全部由老夫一人出面,他们若敢杀老夫,杀孔圣公的第三十一代亲孙。
那时全天下的儒生士子,必將群起而攻之,而魏王你正好可借老夫身死为由,將他们尽数剷除,还天下一个天平,还儒家一个盛世清名!”
孔颖达说的悲壮,不含一丝虚情假意。
像孔颖达这种孔子的直系孙,生下来就一件事要做,就是学习儒学经言,延续传承孔子思想言论学识。
换句话说就是死读书,身边都是捧著他们的人,一辈子没经过社会的毒打。
孔颖达这人,虽张口闭口都是儒家思想,看起来老古板不討人喜,但为人心思又比较单纯耿直。
“孔师你这说的这是哪里的话,泰怎会让孔师一人陷入此等危险境地,只要孔师你愿意,泰立刻就去规劝陛下,由我李唐皇室与你孔家,一起来做这件大事!”
临走前李泰再三叮嘱孔颖达,切莫再胡思乱想,赶紧养好身子,好同商大事!
待接孙思邈上了马车。
“孙神医可觉得劳累,若是劳累我们先回宫,天色也不早了,明日我们再出宫给长乐诊病吧,长乐应该是胎里病,不打紧。”
孙思邈点点头,今日他连续给长孙皇后、太子李承乾、譙国公柴绍、孔祭酒孔颖达,这四人施针。
对孙思邈的体力,心神確实消耗不小。
李泰心中也有不忍,自从他到了大唐,净嘘嘴老头了。
先是孔颖达,再是魏微,后是孙思邈。
可李泰没有办法,他这样行事看起来是有些不磊落,为了自保为了活命,李泰只能这般行事。
李世民是靠兵变上位,他掌控著所有亲王的兵权,其中也包括太子。
李泰手中暂时无兵可用,无人可用。
他只能在李世民眼皮子底下,拉拢这些皇帝近臣。
人性都是有弱点的,即便是魏微与孔颖达这种,不畏强权,不贪財好色,不畏惧生死之人,也总有他们的最薄弱点。
李泰只有將这些人的薄弱点一一击破,才能端掉李承乾稳坐太子之位。
当然就连李世民的薄弱点,李泰也很清楚。
李泰打算以后换个人,要再孔颖达,这人就要被他给废了。
剩下的那些人精,哪有他亦师亦友,亦是家人的孔圣人,孔亚圣公这般省事心思单纯。
待回了宫。
李泰特意交代人,给孙思多送一些瓜果蔬菜,还有孙思每餐必食的豆芽和鸡蛋羹。
宫婢们也愿意伺候孙思邈,在她们看来孙神医为人和善,閒时无事,还总能给她们把个脉什么的。
送孙思邈回殿休息后,李泰又匆匆赶到立政殿。
这几日李世民只要一处理完政事,立刻就赶去立政殿陪长孙皇后。
很珍惜他与长孙皇后,最后的这些美好时光。
李泰进殿时,李世民正在陪长孙皇后用膳。
临时叫人给李泰也加了副碗筷。
用膳的整个过程,无论是李泰还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
三个人心中各有所思。
这种压抑的气氛一直持续到了,用膳结束。
李泰看著长孙皇后一直闷闷不乐样子,便提议道:“虽说按大唐开元礼,皇帝驾崩,全国上下都应守丧二十七个月,也就是守丧三年,但实际执行起来,是以日易月。
也就是百姓只守二十七天孝期,再禁止宴乐三月。
如今三个月已过,眼瞅著就到年关了,阿耶停了元会朝贺(元旦庆典),宫廷乐舞也暂停,只保留了太常寺雅乐祭祀。
可阿娘如今总是闷闷不乐,对將养身子不益,青雀能不能搞个节目给阿娘解闷,不会搞歌舞酒宴,不在唐礼禁止之內,阿耶你看这样是否可行?”
李世民明白李泰的意思,长孙皇后的身子连高祖的孝期都撑不过。
若是李泰真能想出合礼的法子,能哄得长孙皇后开心些,李世民当然不会拒绝。
晚间长孙皇后睡下后,李世民在武德殿单独召见了李泰。
柴绍那边,李泰只说譙国公听说是皇帝嘱託的,当时就立即应承了下来,也將柴绍寿命將近之事告知了李世民。
李泰隱去了新学说,只说他是如何调拨的五姓七望与孔家,如何激的孔颖达独自揽下雕版印刷之责。
甚至哄的孔颖达都愿意赴死,与五姓七望之人同归於尽,是如何发自內心感激李泰感激皇室。
听后李世民一言难尽的看著李泰,久久未言。
“喷喷!”直到李世民连声感嘆后,才佩服的拍了拍李泰的肩膀。
“扶大厦之將倾的儒家救世主啊···青雀儿啊你是真损啊,朕这一生谁都不服,朕现在就服你了···就是再给朕十年时间,朕都想不出来这么损的招!”
“谢阿耶夸奖!”李泰已经有些习惯了。
“呵呵!青雀儿虽你不走寻常路,但是只要能御下,无论是什么法子都是好的。
朕等不到年后了,文采不等於文治,青雀儿你起步比较晚,越早入朝听政越好,待明日与你舅舅商议完,你就接回家眷,便正式迁入这武德殿吧。
2
李世民觉得李承乾断腿,他这个做阿耶的要负很大的责任。
在第一次知道东宫人员包庇太子时,他应该將所有人全部撤换。
李泰是如今李世民最满意的太子备选,太子断腿已废。
无论如何李世民都不能,让李泰再出现一点意外。
李世民的用意,李泰能理解,但这也就意味著,他以后所做的一切,都会在李世民的监管下进行。
“阿耶,虽然有了雕版印刷,也有孔颖达的帮助,但是没有低廉的纸,一样无法將书籍价格压制最低。
盐,青雀还没有和工匠们一起弄出来,阿耶还让青雀设立文学馆,青雀如果住武德殿是不是不太方便啊?”
李世民觉得李泰说的也有道理,授著鬍鬚低眸沉思了起来。
“青雀儿,从今往后,朕特许你在宫中乘步琴入朝(皇帝才可坐轿入朝),你可隨时出宫,外出仪仗队,戟架增加至四十桿、鼓吹人员加至六十人,
加派六率府兵二百人,朕另派一百千牛卫为你沿途护卫!”
李承乾的太子仪仗队,才含戟架二十桿、鼓吹三十人,仪卫含六率府兵也就两百余人。
“阿耶,可六率府兵是东宫专属·:
李世民摆了摆手,示意李泰不要再说了。
“东宫···东宫以后还有机会用上这些人么。”
李泰见李世民圣意已决,只得躬身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