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2章 魏王你来代宣东宫属官惩处敕令
    第82章 魏王你来代宣东宫属官惩处敕令
    寅时五更三点。
    当第一声报晓鼓从太极宫的正门,也就是承天门的城楼上敲响。
    南北向的各条大街上的鼓楼,依次隨之跟进。
    鼓声一波波传递,从皇宫的大门,到皇城各个方向的城门,各个坊市的坊门都被人依次开启。
    同时长安城內的上百间庙宇,也会一起撞响晨钟报晓的鼓声与古老厚重的钟声,交织在一起,沉睡了一整夜的长安城,隨著鼓声钟声缓缓甦醒了过来。
    街道上已陆续出现行人的身影。
    皇宫內。
    今日本不是朝参日,是皇帝李世民昨晚临时通知的朝会。
    文武百官踏著鼓声钟声,依次站好队列。
    此时通事舍人正站在太极殿阶下,高声唱道:“整冠···肃立···趋进!”
    百官分文武两班,文东武西,依品级进殿,並跪坐於殿前丹。
    此时李世民著赭黄龙袍,头戴翼善冠,乘步自两仪殿而出。
    百官没想到,紧跟著李世民步攀后,居然还有一顶小步琴。
    百官刚开始还以为,里面坐的可能是太子李承乾。
    毕竟太子告病已有几日了,皇帝特赐太子暂坐步攀也属正常。
    等到李泰下步,百官这才看清,乘坐之人竟然是魏王李泰。
    即便是昨日已经知道此事的几名朝中重臣,也没想到魏王李泰,能得到皇帝的这般优待。
    与太子李承乾的待遇,简直是天差地別。
    还没等百官想明白怎么回事,李世民已经端坐太极殿龙榻上。
    接著王及高声唱道:“圣人至!”
    这时百官立刻俯首,行再拜礼。
    李世民端坐龙榻声音低沉,威严道:“魏王你站那个位置!”
    李泰与百官顺著李世民手指的方向看去。
    李世民所指之处,正是太子李承乾过去听政,站的东宫储位。
    百官被皇帝释放出来的信息,定在了当场。
    他们已经开始怀疑,太子李承乾不是生病,而是犯了什么错事。
    毕竟从太子告假后的第二日,左右庶子于志寧、张玄素也没有在朝堂出现。
    並且连个理由都没有的就消失了,皇帝也没过问。
    这就说明,或许这二人,就是在皇帝的授意下,被控制住了。
    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这时百官们心中打著嘀咕,太子手中无兵权,闯不了多大的祸,难不成是那李承乾,做了什么祸乱宫闹的丑事。
    毕竞上到高祖,下到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都做过祸乱宫闹之事。
    老李家祖传玩法,太子李承乾能做出祸乱宫闈之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喏!”
    李泰见百官竟然没做出任何反应,还以为是他自己多虑了,就当他向李世民叉手躬身礼后,刚扭动脚踝欲转身之际。
    一道怒气夹杂著焦急,老迈却中气十足的声音从李泰身后不远处传来。
    “魏王且慢!”
    李世民、李泰与满朝文武同时看向说话那人。
    阻止李泰那官员,白髮苍髯,都已长出了长寿眉,双颊因年岁与风霜略显凹陷,但双目依旧炯炯有神年过七十的李百药,手持象牙板,虽因年迈身躯有些微驼,但步履沉稳,他顶著眾人的目光大踏步而出。
    “臣斗胆请问陛下,太子殿下是否犯错?”
    “无。”李世民此时的眸光如一潭死水,没有丁点情绪波动。
    李百药继续问道:“那太子殿下这两日,究竟是因何原因,不能入朝听政?”
    李百药问的,也是百官们心中最好奇的。
    此时殿中官员,只有长孙无忌知道李承乾生病的真实內情。
    所以从始至终长孙无忌一直面无表情。
    他半闭著眼只嘴角有丝若有似无的弧度,儼然一副洞悉全局稳坐钓鱼台的从容姿態。
    李世民回道“太子染风寒迟迟未愈,朕特命魏王泰入太极殿旁听政事,以分君忧!”
    “荒谬!太子即便偶感微恙,还有东宫属官可暂为处理,何需亲王越组代庵?
    请问陛下除了臣以外,其他的东宫属官,左右庶子于志寧与张玄素又身在何处!”
    李百药说是请问,实则是逼问语气越发的暴躁。
    孔颖达、房玄龄、魏微、李百药虽也属东宫府官,但只是兼职,在朝中另有要职。
    李百药除了是东宫詹事,主要职责还是礼部尚书。
    这也是李百药没有被打入天牢,还能站在朝堂上质问皇帝的根本原因。
    李世民这次並未回答李百药的问题,而是眼神带有鼓励的看向李泰。
    他声音低沉道:“魏王泰朕命你来代宣,东宫属官惩处敕令,以昭示群臣。”
    李世民此话如雷霆一般在百官脑中炸响,
    皇帝偏宠魏王,大唐內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即便是皇帝想让魏王,借太子生病之际,趁虚入朝,也断不可能让魏王如此践踏太子的尊严和脸面。
    这不是逼著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兄弟二人反目成仇么。
    除非皇帝已下定决心,废太子,改立魏王。
    太子既然无错,皇帝因宠爱幼子,想废长立幼,这是动摇国本的昏君作態。
    除了李百药,其余一些拥立嫡长子制度的官员也已授清思绪,准备对著皇帝开炮!
    李泰手中並未拿有圣旨,而是直接转身面向文武百官。
    李泰神色从容淡定,语气不骄不躁严肃清冷。
    “门下:储君者,国之根本,礼法之枢。
    朕承天命,夙夜忧勤,惟念宗庙社稷之重。
    然太子承乾,不思克已復礼,擅违宫禁,私狩郊野,纵逸失德,上负君父之託,下悖黎庶之望。
    朕虽侧隱,然法不可枉,礼不可废。
    今依唐律疏议,裁定如下,太子承乾闭门思过於东宫,非詔不得出,著右监门卫严加巡守。
    东宫一干內侍婢女,知情不报杖责三十,打入掖庭以做效尤。
    从今日起减东宫用度三成,悉数充作陇右军费。
    东宫在职府官,太子左庶子于志寧,教导无方,太子右庶子张玄素匡諫不力,均停职反思,罚俸三年闭省思您非詔不得出。
    鲁王元昌,身为皇叔,不端表率,降爵鲁郡公,食邑削五百户。
    襄阳郡公杜荷,念其亡父杜如晦,呕心沥血劳苦功高,朕免其降爵处置,削食邑三百户,禁足府邸三月。
    当日於皇城东宫守卫杖八十革职,当值中郎將,疏於职守,杖刑一百反省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