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8章 *这是他们的领海!
    梦里。
    林巧枝登舰。
    她于人群中搜索。
    找到了那个漂亮妖精姐姐随军嫁的军官。
    让她错愕的是, 他好像也变成了假人。
    那个在漂亮姐姐身边,鲜活的、沉稳可靠的、还会私下服软的、低声求着漂亮姐姐涩涩的男人。
    好像在离开了漂亮妖精姐姐之后,也融入了世界背景板, 成为了故事笔墨没有触及到的默默运行部分。
    风浪有点大。
    船也很颠簸。
    若非林巧枝自幼在长江流域长大,坐惯了船和划子, 怕是会晕船。
    “报告舰长!主动声呐在78链(约14.4公里)外捕捉到金属回波!”
    “方位275, 航向……”
    有人冲进舱门,带着一股咸湿的海风:“柴油机组全负荷运转,航速勉强提到26节!”
    “对方开启声呐照射!”声呐兵脸色带怒。
    ……
    这是他们的领海!
    有人却仿若无人的进出!!
    甚至像在逛自家的后花园。
    亲眼目睹这一切,林巧枝咬着牙,呼吸都重了一些, 有种说不清的情绪堆积在胸膛,好像要烧起来。
    这样高度警戒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后半夜。
    没有任何开火的迹象。
    眼看对方等到天亮又要一掉头,高傲洋洋地离开,作战参谋扯扯风纪扣, 双手猛地撑住海图桌,爆了一句粗口。
    林巧枝研究了一圈回来, 刚好听到这句粗口。
    她深吸一口气。
    看了一眼铅笔尖在透明海图上拉出的歪扭轨迹。
    大约6海里的距离。
    十二公里左右。
    她胸腔堆积的情绪, “嘭”地一声炸开,火势汹汹,烧出一个极具有少年莽撞和冲动的想法。
    ——不如游过去看看!
    你敢洋洋得意的来,难道还真想拍拍屁股哄笑着离开,总得付出点代价,留下点东西。
    这个想法一旦冒出来。
    就再也压不下去了!
    自家的还有机会看,可对方的就不一定了。
    即使她还有那么多“海岛随军”的梦, 可按照她做梦的经验,大多都是养娃、做美食、处男人, 还能有几个紧急任务?又还能是对面这艘吗?
    她此刻真恨不得自己是船舶军工方面的专家,只去一趟,就能把对方的技术精髓全部都看透了。
    把我们的领海当后花园,那就把技术都留下来!!
    “噗——”
    在所有人都看不到的地方,有个虚影纵身跃入海水。
    后半夜风雨渐停。
    也算好游。
    江城人擅水,没有不会游泳的!
    有横渡长江的经验和体力,有胸腔里那股火烧一样的情绪,即使是两倍于横渡长江的距离,少年人也丝毫感觉不到疲惫。
    风浪都好像在助她。
    一波波浪花把她往前推。
    只有咸腥的海水和海风,尝到嘴里有些发涩发苦。
    *
    清晨。
    在宿舍里,林巧枝猛地睁开眼。
    她深吸一口气,松开攥紧的拳头。
    又缓缓吐出胸口里杂乱的浊气,鼻尖好像还能闻到那股咸湿的味道。
    那种震撼的感觉迟迟不散,她好像有点明白为什么漂亮鱼妖姐姐会说“陆炮上舰”这个词了。
    倘若日后真的面对这样强敌。
    没有万吨巨舰,没有远程导弹,甚至连一艘现代化大型驱逐舰都没有,还能怎么办?
    当然只能求助陆军老大哥。
    林巧枝甚至都能想到,装备紧急临时上船,船上摇晃,可能只能用铁链一类的东西焊接固定、捆绑固定。
    瞄不准,打不远,只能抵近了打。
    她气得一口咬住被子。
    啊啊啊啊!!
    好气好气好气好气!!
    她气得在床上像是大黑鱼一样扑腾两圈,不甘心地往枕头下伸手。
    又恶狠狠地摸出一个本子。
    直接翻到后面空白页。
    林巧枝以为自己会忘掉的。
    就好像无数次出梦境后逐渐淡忘的细节和技术。
    那场因为一个念头,奔赴十二公里外的游袭,不过是年轻气盛咽不下一口气的莽撞和赌气。
    但出乎意料的,她竟然还记得一些。
    趴在床上的林巧枝,眼睛都睁大了一圈。
    她握着短短的铅笔。
    赶紧在这个小本的空白页,唰唰地记录起来。
    很快,一个工业制图里标准的图纸就落在纸上,隐隐能看出,这是一艘船的轮廓。
    却又不太像是寻常的船。
    林巧枝合上本子,翻身看着天花板,闭着眼努力回忆更多细节。
    为什么是这样的弧度?
    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材质?
    为什么是高干舷?
    为什么舰艇长宽比突破10了?
    是为了细长的形状,来追求更高的速度和性能吗?最高速度又能达到多少节?
    还有那个主桅顶部的,对空对海搜索的雷达!
    林巧枝越琢磨越发现,她这些年在江城看过的数不胜数、各式各样的货船、轮船,洋船……原来早已经不知不觉融入了骨子里。
    就好像北方人会做馒头。
    湖南人会做剁椒酱,江城人没有谁不懂热干面、不会游泳一样。
    处于这个环境,经年累月的看它、见它,对它习以为常,数十年如一日无形的熏陶,有些东西就融进骨子里了。
    她对船舶并不是一无所知,更别说,她还学过机械原理,机械传动技术,金属物理,材料学这些课程。
    她好像真的截留下来一些!!
    十二公里的长距离海上奔袭,尽管是莽撞和冲动的置气。
    但有好的结果!
    意料之外的好结果!!
    在早上刷牙的时候,林巧枝都在哼着歌:“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林工,心情不错啊!”
    “对喽!”
    林巧枝风风火火洗漱完,到了厂里,想了又想。
    最终,她把枕头下小本上的那个图纸,转誊到记录了分体研制工作笔记的那个牛皮本的后面。
    距离分体研制的内容不远。
    如果看入了迷,往后多翻两页就能看到。
    ***
    北方某县城。
    《红旗牌拖拉机速查速修百问百答》不知怎么流传到了这里。
    北方本土供销社、报社报刊亭等渠道,其实并没有铺设《红旗》这本书,?*? 因为红旗农械厂的拖拉机并没有卖到这里。
    这里是北方两位老大哥的地盘。
    长春拖拉机厂和天津拖拉机厂是雄踞北方的拖拉机龙头厂。
    在“中国三铁牛”中,他们才是资历更老,技术更高的大哥级存在。
    供销社自然不会采购,也不会在北方这片市场制定计划。
    但有时候吧,普通人民群众是不管什么龙头不龙头的。
    而且只要人有流动,很多信息都是会相互传递的。
    在一辆辆南来北往运行着的火车中。
    这些搭乘火车来去的人,自然将南方火热的《红旗》带了回去。
    有的直接带回去了书。
    有的听说了有这样一本好书,教维修拖拉机的,写得特别好,简单又好懂。等回到了家乡,自然就想去打听一下,于是去了供销社。
    结果跑到供销社一问,没有!
    “怎么会没有?”见供销社的销售员感觉像是随口敷衍的样子,“就是那个修拖拉机的,都说写得特别好。有好多生产大队买了,就把大队里拖拉机的小毛病给解决了。”
    “对了,好像还有一个河南适用版!”
    他这一趟去南方办事,听到好几回了,提到的人都赞不绝口,这得是有多好用?
    见供销社实在是买不到,没办法,他又跑去报刊亭、县里图书馆之类的地方。
    供销社被问得多了,也知道了这么一本书、
    有的供销社主任一打听,那是南方用的拖拉机,跟咱们北边没关系,就没有理会。
    有的供销社也没管那么多,有群众要,有这个需求,那就顺手弄一批来呗。
    不多,但有。
    很快就卖出去了。
    很多人也不管什么红旗牌不红旗牌,听到别人说写得好,好懂好学好用,就跑去打听,然后看到目录——“我们村拖拉机也有这个问题啊!”
    为自家拖拉机小毛病恼火又头疼的。
    买回去一试,哎呦,有用!
    热情豪爽的北方人可不兴藏着掖着,逮着人都得唠两句,再嘚瑟两句他们村自己修好了拖拉机。
    消息很快就在村村之间口口相传。
    类似的场面,在辽阔的北方土地上四处冒头,然后遍地开花。
    柴主编以为加印过,应该一时就不需要担心了,毕竟再怎么说,这也是一本技术类书籍,和教科书、文学作品那些受众没法比,能在南方各地农村都听说这本书、见到这本书,就属非常畅销了。
    没想到因为北方市场忽然插进来这一脚,直接大大带动了《红旗》的销量,即使是八万册加印,南北两大市场在快速消化,一下就消化完了。
    不仅是是出版社和供销社了,连红旗厂这边都没想到,这本书的销量会这么好。
    听到出版社紧急联系,说起北方市场和再加印的事,红旗厂内众人的第一反应也是,“北方市场?他们买我们的拖拉机维修书干啥?”
    厂办干事没忍住拿起一本看了下。
    书名是《红旗牌拖拉机…》没错啊!
    再往下看,也是写的【红旗农械厂推荐出版】
    等翻开封面,作者的名字写的是林巧枝,后面第二排开始一列人,前面打头的是“技术支持:”,这些名字后面,也明明白白写了【红旗农械厂工人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