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举荐!(二合一)
转运司。
转运使厅。
江昭手持几份官员考课表,面色平和的举目向下望去。
往下一些,席分左右,坐着十三位相对年轻的官员,几乎都是二三十岁的样子。
偶尔几位相对年长的进士,也都才壮年而已。
江昭长呼一口气。
自他入陕西以来,已是过去了十天。
不出意外,这十天的时间,暗潮涌动。
司马光一方猛地静了下来,几十位官员一齐孤立了他。
一切消息来源,皆是源自司马光的人,让人难分真假。
这种难辨真假的处境,让人甚是内耗。
好在,从此刻起,一切将大不一样。
十三位进士,已然齐齐入了京兆府。
自此,源自于司马光的权力孤立,注定减弱。
江昭扫视了一眼,叹道:“本官承蒙圣恩,外放陕西路,意欲治政一方,成就功业。不曾想,这转运司竟是成了副使一言之堂。陕西几百万黎民百姓,苦之久矣。”
说着,江昭炯炯有神的望向几人:“不知诸位,可否相助江某一臂之力?”
话音一落,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年轻官员轰然起身,拱了拱手。
“大人是朝廷任命的主官,副使不听朝廷诏令,擅自做主,实乃大逆不道。”
“下官王韶,当为大人驱使。”
三十岁的王韶,一脸的果决。
他太想进步了!
作为小乡绅出身的人,他背后没有人支撑,哪怕考上了进士功名,却也仅仅是外放任职一九品小官。
九品官身,哪怕心中谋略万千,也实在难以施展。
江昭的一封诏令,让他察觉到了机会。
淮左江郎,这是一位集圣眷与权势与一身的人物。
这种人物,可是少有遇到窘境的机会。
小阁老因【韩门立雪】而拜师落魄的韩大相公,一朝有了靠山。
他未尝不能助力小阁老,以小阁老为靠山。
小阁老的进步速度,不见得就比同一时期的韩大相公慢!
同一时间,十三位官员齐齐起身一礼,坚定道:“还请大人示下!”
就如王韶的想法一样,余下的十二位官员也是差不多的想法。
江昭与韩章的佳话,实在传播太广,已然深入人心。
尊师重道的背后,隐含着权势的腾飞,着实让人心神澎湃。
韩章一生,宦海势如破竹,少有落魄。
江昭一生,又何尝不是势如破竹?
庙堂上都能杀穿的人物,此刻所谓的窘境,也仅仅是手中无人可用而已。
这个时代,非进士而不翰林,非翰林而不入阁。
没有大人物支撑举荐,非翰林出身,区区二甲、三甲出身的九品小官,要想出头实在太难。
所谓的“从龙之功”,并不一定是指从龙,更多是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如今,有此机会,要是都不把握住,那可就真的不配有所成就。
“哈哈哈。”江昭欣慰点头,压了压手:“都坐吧!”
十三位进士落座。
江昭招了招手,书童禾生走上前去,一人送了一份文书。
司马光滞留转运司八年之久,拉拢了不少官员。
那些官员,都是上了吏部名册的人物。
时值六月末,官员的政绩大考早就已经过去。
若欲调整官员官位,无非就是走“举荐”的路子,州县官员向安抚使举荐,路一级的官员向吏部举荐。
不过,举荐一两人尚可,一下子贸然举荐十几人,让转运司腾出十几个官位,未免影响不好。
并且,转运司的官员,大多数都是七品、八品。
这十三位进士,都是二甲、三甲出身,除了有几位已经是正九品,其余的才从九品。
官位品级存在不小的差距,贸然让十几人跳级,还是通过“举荐”的方式,影响也不太好。
也因此,十三位进士入转运司的名义都是“协理转运司政务运转”。
官职还是在本来任职的地方,仅是暂时抽调到了京兆府而已,职务定位上则是偏向于小官小吏,并不直接负责某一方面的职责。
不过,官位低、权责轻都不是什么问题。
既是协理转运司政务运转,那无论官位如何,名义上都得听从转运使的指令,执行一定的职责任务。
作为主官,江昭是有“大义”的人。
一份主官亲笔的文书,就代表着名义,足以让十三位官员光明正大的去争权,抢夺司马光一方的官员的权责。
要去往州县执行一些事情,也无人敢阻拦。
司马光的手,还没那么长。
“程颢、张载两人负责起草文书,誊写政令。”
这两人是学术性人才,适合待在治所。
“蒋之奇,王韶,负责监察一路官员,行财政审计,务必清查贪腐,无论是谁,都在清查之列。”
江昭没有明说。
但为官之人,自当耳目清明。
蒋之奇、王韶两人,自然清楚特意查贪腐之事究竟是为了什么。
司马光!
但凡是人,就会产生利益交集。
司马光定然也是如此。
余下之人,江昭一一安排,要么是起耳目作用,要么是起实干作用。
“且去适应一二吧。”
江昭罢了罢手。
其实,真要论起来,这十三位进士也不影响大局。
特意调来十三人,更多的是为了培养班底。
治理一方,那些长久与司马光有交际的人注定养不熟,还是得培养自己人。
转运副使厅。
司马光签署了几份政令,举目望向判官。
“江昭选定的十三位进士,也该抵达京兆府了吧?”
堂堂小阁老,肯定有自己的骄傲,司马光并不认为江昭会坐以待毙。
而事实要的确如此,江昭一举划了十三人的名字,欲一举夺权。
“这会儿已经到了转运使厅。”刘平出声答道。
不知何时,他眼眶周围却是有些发黑,俨然是作息有问题,或许是失眠。
“嗯。”
司马光点了点头,这事在他的意料之中。
治政一方,本质上就是通过底下人掌握实权。
江昭初入陕西路,手下无人可用,也唯有召集一些不可能与他有利益关联的进士听用。
哪怕他蓄势八年之久,甚至提前打了先手,但要想真正从权力上架空一位江昭,也几乎不可能。
单是挂着“主官”这一名义,江昭就能有不小的操作空间。
要想真正让江昭难受,还是得结合舆论操作。
司马光沉吟了一会儿,拎起砧基薄,喊上刘平,往转运使厅走去。
所谓砧基薄,也就是记载了田亩、四至、田主等信息的账簿。
这是征收田赋的重要凭证。
而今,自然是要让江昭去征收赋税。
江昭的背景太吓人,容不得他不重视。
为免夜长梦多,还是得快刀斩乱麻。
“江大人。”
转运使厅,司马光一脸的儒雅笑意,走了上去。
这会儿,江昭正观读一些账簿、文书。
这些都是已经上报三司的内容,转运使观读一二也并不稀奇。
事实上,从正规流程上讲,这会儿江昭已经开始掌权。
可惜,遇到了架空之事。
司马光闲庭信步,转运判官刘平则是收敛不少。
无论是司马光,亦或是江昭,都是他得罪不起的人。
“君实,怎么了?”江昭淡淡问道。
“方才听闻大人召集了一些进士要取用,不知大人打算怎么处置上任安抚使留下的官员?”司马光暂且不急账簿的事情,出声问道。
作为老大,架空的前提,他起码得把底下人的官位保住。
“君实消息倒也真是灵通。”
江昭阴阳了一句,淡淡问道:“你以为,该作何处置?”
“底下人长久执行政令,都是有本事的好官。下官以为,大人方才担任陕西路转运使,实在不太立刻就替换掉这些官员。以免有人说大人专横霸道,急于结党啊!”司马光平和的劝道。
说了这话,他就不信江昭真敢蛮横的换人。
否则,他是真的会上书朝廷,让人弹劾江昭“急于结党”。
“有道理。”江昭点了点头。
“协理政务如何?”江昭淡淡瞥了一眼司马光,反问道。
协理政务?
司马光脸色微变。
以这个名义诏人,甚至都无需安抚司过问。
政务繁忙,特意找了新晋进士来应急帮忙,有问题吗?
司马光眉心微皱,摇了摇头。
没事,不影响大局。
但凡赋税一事可让江昭挂上“平庸无能”的标签,他就还能赢。
“大人,这是一些账簿,事关税收。转运司主官财务,最近这些日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收税。”
司马光呈上账簿。
江昭接过,罢了罢手。
司马光与刘平相视一眼,就要离开。
就在这时一道温和的声音传出:“君实,你认为刘判官怎么样?”
此话一出,司马光与刘平二人齐齐回首。
司马光一回首,只见江昭一脸真诚的望向他。
司马光斟酌了一下,答道:“刘判官政绩斐然,兢兢业业,自是一等一的好官员。”
这是他手底下的老人,他肯定是往高了赞誉。
“这样啊!”
江昭一脸的难色,一副征求意见的样子:“刘判官此人,政绩的确是一等一的好。任职转运判官已有六年,兢兢业业。作为主官,就得知人善用。”
话出一半,司马光心头暗道不妙。
“本官有意书信一封,直达汴京,向吏部举荐,祈求吏部适当考量,让其往上升一升。”
江昭一脸的温和,望向判官刘平:“就我所知,汝州团练使尚且空缺,为从五品官职。要是刘判官去了,自此也算是身披红袍,前程有望。”
说着,江昭又望回了司马光:“君实,你说该不该升呢?”
举荐太多了会有不好的影响,举荐一两位肯定不是问题。
江昭可不会傻乎乎的真纯粹的跟司马光政斗。
有政治资源,肯定就用。
猛地要受到举荐,刘平一惊,心神猛跳,脑子一懵。
关键,就连他自己也不清楚究竟该不该往上擢升。
一旦擢升,转运判官之职就缺了出来,江昭就能安插人手,自此掌握一定的权势。
可要是不擢升?
扪心自问,甘心吗?
这可是五品红袍!
他一举子出身的人物,有资格披上红袍,哪怕是没什么实权,那也大不一样啊!
甚至,司马大人也才五品……
刘平偏向于懵,司马光则是偏向于难受。
该怎么说?
擢不擢?
擢了,判官可是转运司的核心官员之一,架空的事情就得出点问题。
不擢,怕是会大伤士气。
上位者的决定,下面的官员未必能理解。
哪怕真的理解,也会不甘心接受结果。
就如刘平,要是作为主官的自己说不该擢升,断了他的机会,怕是
司马光进退两难。
他是首次见到这种处理方法。
遇到架空,竟然让人升官!
司马光望向了判官刘平。
他希望判官刘平自己出来做决定。
可惜,刘平也是一样的想法。
江昭起身,主动上前拍了拍刘平的肩膀,感慨道:“入了转运司,方才知晓此地究竟有多少政绩上等的官员受到不公,未曾受到擢升。”
“本官受朝廷任命,自会选拔贤才,治政一方。”
“司马大人怎么说?”
司马光嘴皮微动,艰难道:“该升!”
他的架空之举是阳谋,江昭的擢升之举又何尝不是阳谋?
难受!
“君实言之有理!”江昭平和一笑:“不若你我二人一起举荐,也可多上一些把握。”
司马光心头一寒,艰难行礼道:“大人高义。”
江昭拍了拍司马光的肩膀,没说什么。
地方上有地方上的打法,他自然也清楚。
不过,司马光太过于重视打法的分别,而忘却了汴京权势对地方上的降维打击。
司马光习惯性的运用地方规则,殊不知地方上争斗也可以用汴京的权力。
猛地调走副使不好,猛地打压十几位属官也不好,惹人争议。
但,要是升官呢?
你怎么着也不能说我举荐人才是错的吧?
政绩都是上等,难道不该擢升?
举荐刘平,乃是他早就有的决定。
转运司四位主要官员,两位判官都是司马光的心腹,必须断其臂膀。
首先,举荐一位判官,尝试离间。
要是不成,那就两位判官都举荐,纯粹的反过来孤立司马光。
日后大事已成,再清算受到举荐的两位判官即可。
司马光行了一礼,缓缓退下。
江昭举荐了转运判官刘平。
这事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他的架空计划。
转运判官,那可是转运司的主要官员之一。
司马光走出转运使厅,仰天望去,眼中闪过一丝迟疑。
能赢吗?
单是江昭一手阳谋,他就察觉到了“小阁老”之名,的确是不凡。
并且,时间拖得越久,对他就越是不利。
他不一定干得过!
架空之事,可还有回头箭?
仅是迟疑了一下,司马光又坚定起来。
既是开弓,就再无回头之箭。
此次,他非常清楚的表达了架空的意象。
江昭一旦掌权,不可能放任他也掌权。
要么是江昭架空他,要么是他架空江昭,别无他选。
“税收!”司马光眼中闪过一丝狠色。
还是得争!
判官厅。
刘平迟疑了一会儿吃,毅然决然,执笔题写密信。
自从司马光说了要从税收上下手,他就没睡过安稳觉。
小阁老的威名,让人不敢丝毫放松。
心腹归心腹,忠诚归忠诚。
可是心腹也要斟酌利益,找活路呀!
江昭能举荐他,也就能举荐判官陈辛。
一旦两位判官都走了,可谓大势已去!
为免日后遭到清算,他得尝试投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