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潘立煌。
自幼酷爱读书,曾励志长大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国家干部,为更多的老百姓服务。
关於陈蔡绝粮,自然知晓。
潘立煌,不是一个迂腐的人,他非常明白,王建军提起谚语故事,究竟意欲何为?
他也是从年轻的时候过来。
看著王建军,他就仿佛看到年轻的自己。
潘立煌答覆道:“这个社会,黑白两种顏色,对比鲜明,是非好坏,善恶分两边,公道自在人心。”
“你有智慧,又有勇气。”
“你勇敢而正直,骨子赋有正义感!你不会屈服於邪恶,永远都会坚持正义的一面!只要自身品行端正,有清正的品德和廉明的作风,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为人为事,不接受贿赂,奉公守法,公正公平,虽千万人而吾往矣,又有何惧之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两人的一问一答,可谓是各有千秋。
非常有境地。
王建军眼神微变,这个潘大悠忽,到底用这种手段忽悠了多少有志青年?让那些人悍不畏死,衝锋陷阵!
不好意思,你洗脑不成功。
俺不受你影响。
王建军敬佩道:“潘书记,您真是国士无双的优秀政治家,对政府和政党的治国行为都有著独特的见解,独树一帜,与眾不同,自成一家!古有曾国潘,今有潘书记!”
“哈哈。”
省委潘书记:“曾文正,亦有三立,分別是立功、立德,以及立言!可以说是有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的智慧,有人对他极为推崇,又有人对其片面詆毁!”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好比我潘立煌,哪怕再不喜欢一个人,可我感觉他说得对,那我就得听,就得拿来运用!我是一个非常开通的人?可即便如此,也有人说我好,也有人说我坏?坏也好,好也罢,没必要纠结,因为大家都没有错,只不过是立场不同,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爭来爭去,到头来都是过眼云烟,过好当下,珍重自己!坐看云捲云舒,是一种从容,笑看风起云涌,是一种坦荡!”
这个境界,已经十分高超。
可谓是宠辱不惊,对受宠和受辱都不为所动,对得失不会过於计较,仅限於潘立煌自身。
因为换做任何人,学他,必然遭殃受罪!
为何?你什么都没有,还谈什么无?谈什么扯淡的感同身受?只有当上省部级,坐上潘立煌的位子,才有资格讲这些,要不然一切都是枉然,徒劳无功,浪费时间!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倒不如扛著锄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打两斤庄稼粮食更来得实在!现实有用!
王建军理解道:“德才兼备,德和才,要看现实需求?那个有用,就先用那个,对吧?”
“是也不是。”
省委潘书记,故意模稜两可道:“为官之道,亦有中庸的智慧,世上有难事,千古更无完人!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来饮!”
两人討论的是为官之道。
简称论道。
或是官道。
王建军微微一笑。
他道:“春秋末期,儒家学派创始人,曾请教老子李耳,问恢復周礼能否休止动乱?”
“老子答,大河之水能够倒流吗?大河之水是不能够倒流,它只能遵循造化所定的流向。”
“动乱產生於人心,而人心是变化莫测的。”
“君王所爭的是天下,诸侯所爭的是疆土,大夫所爭的是权力,世人所爭的是地位,百姓所爭的是衣食。”
“有地就有天,有阴就有阳,有你也有我。”
“水善利万物而不爭,处眾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穀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
听到这里,省委书记潘立煌心里喊了一声臥槽。
这小子到底经歷了多少人和事?才有如此感悟和认知?
这也太牛了吧?
咋感觉政治觉悟性,比南阳地委书记陈学平都要高?
不过也对,要是没有智慧和一定的政治觉悟,岂会被黄老一眼看中?现在来看,黄老更牛,慧眼识珠,冰心见月,智慧高超,看透人物本质。
一句话概括:尘世纷纷千百辈,只君双眼识英雄!
王建军又道:“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爭,无爭,只有大自然才能做到!我们不是神仙,世俗凡尘,更要讲究现实生存法则,为自身合法利益,根据情况而定,必然要有所爭!而不能不爭!一点不爭,那是圣贤道德束缚蒙蔽心態!慈悲心太重,不是好事,不见得能帮到別人,但一定会深受別人的迫害!”
总之一句话,只要当官,那么就少不了政治斗爭。
有菩萨心肠,也亦要有霹雳手段。
相辅相成。
方能天下无敌。
现在,咱们省委书记潘立煌,此刻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提出的问题太过尖锐,你根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因为为官的学问,更是活学活用,而非拘泥固执,不懂变通。
省委书记潘立煌,沉声道:“你记住四个字,那么就足够了!”
“望山思岳!”
“做事之前,望著山峰,深思熟虑,正直的態度进行,代表正义,代表正派!”
“最后,我再送你十五个字!”
“任何时候,都要记住,不辜负国家!不辜负人民!不辜负组织!这是大方针的原则!不能错了!错了进大狱!”
省委潘书记,感觉到有些口舌乾燥。
这个小傢伙,可真是够难缠,不过这小子政治觉悟挺高,想要政治上达到成熟,还得需要別人一些正確指引。
不过,有自己在,隨时矫正,倒是不用怕走歪!
王建军奉承道:“谢谢潘书记的指导!今日听得潘书记一言,胜读二十年书!”
“对了,潘书记!我还想要请教您一个关於公正和公平的问题!比如拿你我工资来举个例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