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回家后就与开头出现的女主角尤里夫人寒暄, 两人看起来活像一对刻板印象里的壁人。
人物背景逐步展开,这座漂亮的屋舍是尤里父亲购置搭建的房屋。婚后,保罗继承岳父在社团中的地位, 本人精明能干,很受社团前辈器重。保罗满是疲惫,嘴里说着白天公司里的糟心事,并抱怨一个叫正彦的同事形容可恶,行径鬼祟等等。
稍一铺垫过后,保罗画风一转,语气放柔,顺着尤里递过来的话头提出想要请一位可怜但绝对正派高雅的朋友来家中寄住。
伴随保罗的叙述中,两人在酒吧人群中相识的画面穿插展开。
他想到阿兰羞涩地穿上自己为他挑选地大衣, 脸埋在毛茸茸的帽子里。
想到两人漫步在宁静的街头。
想到他在车上, 靠在自己胸前, 侧过脸去,痴痴地凝视着车窗上往后退去的街景连成的灯带…
镜头切换到现实。
前景中尤里正在窗前修剪一束花,保罗站在后景虚焦处。
尤里手中的剪刀停顿了下来,她的目光虚虚看向玻璃瓶上自己扭曲的倒影色块, 温驯地同意了。
……
不同于尤里的逆来顺受, 阿兰的供养人可是个老于世故, 精明厉害的人物。所以面对保罗的要求,阿兰自然表达出十足的困扰,阿兰开始逃避。
像是想要令阿兰放松,保罗忽然说起一部墨洛文文学。保罗自称,他大学便是搞墨洛文文学出身, 即使现在身陷物欲, 却也依然手不释卷。
他也承认, 这让他看许多人时往往带着一种自傲:
“我和你处在一个人们无法窥知的世界,那些被常识所麻痹的人们只知道把脑袋扎在土中,又如何会了解我们之间隐秘的世界。
“当然,那些庸碌的人所以会排斥你我,这也不可避免,我自己知道,我是个倨傲又可恶的脾气。”他说道。
保罗所讲的墨洛文文学,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男子的美丽情人不幸香消玉殒,男人剪下恋人的头发,将之融注成琥珀,串成项链戴在身上。[1]
他说到那些描述美人的语句,眼里炙热地看着阿兰,令阿兰脸红了。
“这故事很有趣吧?”保罗问道
“嗯,挺有意思的呀,他写得真浪漫。”
“听说现在已然可以将人的骨灰烧注成钻石,这或许比琥珀更美呢。阿兰,你烧出来的钻石,也一定会最美丽的吧。”
“真可怕啊,你居然说这样的话。”
“如果我死在你前头,你也要记得呀。”
之前的苦恼在情人的呢喃中无影无踪。就这样阿兰半推半就,答应去与春奈坦白。
由于保罗是个体面高雅的上流人士,他自然不会出面与那种卑贱、落后于社会的腐朽产物亲自接触。但身为年长者,他也不吝积极指导,告诉阿兰要如何做。
如果阿兰实在无法,不如先自行将一些必要之物拿走,留下一份信即可。甚至这信保罗也可代为草拟,只需阿兰手抄一遍。
“你是要打起精神来呀,我可怜的阿兰。”保罗温和地鼓励道。
阿兰认可此事的必要,但事到临头,又展现出孩子气的怯意。
这天要下车的时候,他透过车窗,看到居酒屋边那条幽深的小巷,蜿蜒的小道仿佛通往不可知的野兽洞穴。一股不安再次袭来,即使他身上早已披戴上保罗为他精心挑选的种种昂贵衣物,将他拢在一片温暖里。
“她是个可怜的女人,空空荡荡的屋子什么都没有,或许我是她下半生的指望了。”
他依偎在保罗怀里,仰头说道。
那丰润的嘴唇微微颤抖,露出如同枝头水蜜桃般的颜色。
这模样让保罗越发爱怜而贪婪地看他,眼里燃烧着灰暗的火焰,一遍又一遍地抚过他肩头,哄他,慢慢咬上他的嘴唇。
阿兰不敢拒绝,在他怀里,像一只可怜的、瑟瑟发抖的羔羊。
“我再说一遍,你担心或者不担心结果都一样。你懂吧?就算有坏结果,你也可以和我在一起;有坏结果又不是你阿兰的错,当然那也不是我的错。世事总不能处处如意。一切顺其自然,这个道理你懂吧…[1]”
*
经过一段阴暗的甬道,阿兰略微弯腰,拨开树枝,画面忽然变得温暖,点点柔和的灯光折射在幽寂的屋墙上,漫射出亮光。
镜头跟随阿兰进入栈房。
阿兰所寄住的家里并不如他所说的那样“什么都没有”,正相反,它充满生活的气息,琐碎又不至凌乱,除了庸常的生活器具外,同样也有各种鲜花、可爱的木陶摆设,有些古怪但摆放和谐的刺绣画,斗柜上还摆着一个有些奇怪的小玩具。
屋舍的主人家穿着一件朴素的和服,正在低头上上下下地摆弄这个玩具,研究着用哪一块台布和它更匹配。
面对阿兰忐忑又吞吞吐吐的问好,女主人,也就是白天去拜访尤里的春奈,表现得异常轻描淡写。
她对他的晚归不以为意,更专注在手上的玩具。
这是一个小坡样的器具,里面有几枚打磨精致的玻璃圆球,玻璃球上系着一根橡皮筋,绑在顶点上。她用手指玻璃珠推到最高点,松开手,玻璃珠就会咕噜噜顺着不同形迹滚落下来,碰到边界时又被挡住,并被橡皮筋拉着往回缩去,在器具中来回徘徊。
她笑着说,她小时候被送进置屋前就看到路上有人卖这个,没想到今天在百货店里居然又能看到。到底是谁在玩这么没意思的小东西呀。
阿兰却像被踩中尾巴的猫一般,忽然鼓起勇气,保罗在自己耳边反复说的话不假思索地从口中流出,告诉春奈自己要搬出去。
“知道了。”春奈眉也不抬,“我从来没有限制过你呀,佑太郎。”
“你,你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我早就说过,我对你没有要求,你有需要,就可以随时搬走。”
“我可不会回来了!”阿兰赌气道。
“好的。”
*
从开场到现在,苏雯时不时会听到电影院里传来阵阵吸气声。
有时候是因为两位男嘉宾如胶似漆、毫无征兆地亲密互动,有时候是为几位主角突如其来地暴论。
短短十几分钟,苏雯的心却已经如同杀了十年鱼那样冷了。
她觉得自己仿佛已经大彻大悟,在一部电影里看透人间繁华,对保罗理所当然的吊诡发言,她心中毫无波动,只觉可笑。甚至能莫名共情尤里表现出的麻木。
当然,阿兰也是位类人生物。但毕竟他涉世未深,长得好看,绣花枕头没见过吗,长到他这个程度,有几分与众不同的愚蠢也是理所当然的。
哪怕是苏雯这样麻木的社畜,面对柔弱胆怯的阿兰也会忍不住溺爱一下。
当然,更大的原因则是,尽管剧情在这样走,台词也在这样说,可种种声画信息传递给苏雯的感觉,却始终有一种不动声色的扭曲潜藏在看似平静的剧情之下。
镜头下呈现出一种微妙的讽刺,以致令保罗这种种暴论,都沦为庸常。
保罗身上似乎有太多人的影子,可是,是否是苏雯自己想得太多呢?毕竟方可以说到底还是个男人。
话说这部片子不是一部男铜片吗?拍男铜片骂男铜,这跟大女主文不爱女有什么区别?搞抽象的吗?
苏雯看得疑神疑鬼。
随着剧情的一步步发展,苏雯的猜测却似乎在变成现实。
尤里就仿佛是观众们的摄像头,观众们通过她的眼睛得以窥入保罗和阿兰两人隐秘的世界,一览无遗。
他们初时还稍微收敛,但随着日子过去,逐渐猖狂肆意,如胶似漆,爱情就像咳嗽一样难以掩饰。然而在每一个甜蜜的时刻背后,或多或少,观众总能发现尤里的存在。
尤里的存在感逐渐扩大,即使不直接出现在画面中,观众也自然而然会带入到尤里的视角中。整座房屋就好像她的第一人称镜头。
而这个温驯刻板的女人,在观赏丈夫和情人的幽会中时,脸上却带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掺杂着困惑与专注。
她观赏他们互动的眼神,和欣赏一幅画、一幕戏作、一首乐章,没有本质的区别。带着几分好奇,几分期待,又有几分抽离的悠然自得。
尤里在居酒屋中约见了春奈。
这是一个平静的午后,路上连太阳都带着慵懒的困意。在撩开帘子的一瞬间,屋外有些刺眼的光芒透过经纬线,转变成柔和的亮度洒落。
她打量着这个自己从未涉足过的地方。这是一个狭小的屋舍,层高低矮,光线不足,此刻其实并未到正式的营业时间,春奈有些无聊地跪坐在一处小几前,正在摆弄着她新买的没用的小玩意。
春奈依然是男装打扮,她对尤里这次会见有几分惊讶和好奇,但很快又变为得意。
她满心以为,这是自己所说的话得到验证,她带着一种先知对凡人的怜悯,一种本职业对正经女人无伤大雅的幸灾乐祸,招待尤里这个可怜的女人。
体谅尤里此时或许心情不佳,春奈积极地发挥职业习惯,打开话茬。
她先从自己说起,毫不避讳地告诉尤里,自己从前在祇园东的新桥屋工作,曾经是一名再老实本分不过的艺妓。
“不过现在那都是许久之前的事了,现在我过着健康又符合市井规范的生活。”
尤里似乎在春奈的主动剖白中卸下心房,她告诉对方:“我看到了。”
“什么?”
“我看到他们抱在一起,拥抱,依偎,亲吻,这无疑是爱着,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