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梁园,私兵们各自散去。
    恰巧遇见有邻近的庄人结束一日劳作,赶著骡车准备回家,梁广和邓兴顺道搭个便车。
    板车拉著一捆捆粟草,二人跳上去往后一躺,车軲轆吱吱嘰嘰地转动起来,顺著田边坑坑洼洼的土路缓慢爬坡。
    夔奴推著板车,为老骡减轻些负担。
    其实不远处就有一条环山阔道,用石板铺就,平坦好走。
    只不过,那是专供梁氏子弟车马进出庄园的道路,严禁佃农们踏足。
    可笑的是,这条道路是梁氏佃户们出丁出力,耗时两年才修建完成。
    骡车驶到半山腰,梁广和庄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閒聊著。
    山下是万亩之广的良田,一行行桑树、枣树林立有序。
    天色入暮,山下佃户家中亮起稀疏灯火,没过一会又尽数熄灭。
    蜡烛和灯油,对於佃户家庭来说都是精贵物,每日只在傍晚,一家人用晚食时才捨得用一小会儿。
    山顶之上,梁氏子弟居住的宏伟宅院灯火通明,彻夜不息,隱隱还有歌舞丝竹之声传下。
    梁广躺在粟草堆里,双手枕著后脑勺,望著山顶璀璨灯火怔怔出神。
    这世道,出身、家世、品第决定阶层。
    上层冠族封山占泽,庄园別苑傍山带江、跨县连郡,僮僕万千,豪糜至极!
    下层寒族勉强维生,底层庶民艰难求活,最底层的杂户奴隶贱鄙如畜。
    听说南边的晋朝也好不到哪去,士族豪强把持政治、军事、经济特权的情况更加严重。
    初来时,他也很羡慕住在山顶宅院里的梁氏子弟。
    幻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和梁氏少君们一起鲜衣怒马,光明正大走那条石板阔道。
    想每日有新鲜蔬果、酒水酪浆、鸡鸭鱼羊享用。
    也想美姬环绕,耳边儘是丝竹管弦之乐,妻妾成群、儿女成堆......
    可是当他得知,天王苻坚正在调集全国兵马准备伐晋时,心中幻想立马荡然无存!
    如果后世歷史课本没出错的话,这一次苻坚以举国之兵伐晋,便是大名鼎鼎的淝水之战的开端。
    这场倾国之战,最终將会以大秦的败亡而告终。
    至於大战之后又会发生什么,梁广了解不多。
    只知道秦国会迅速由盛转衰,乃至崩溃分裂,关中再度陷入黑暗混乱。
    伐晋號角已经吹响,歷史大幕徐徐拉开!
    梁广苦思冥想的是,如何在这场大动盪、大变局之中保全性命!
    依附梁氏,藉助宗族之力发展自身,这条思路应该不错。
    此次保护郭娘子,逃过卢水胡流贼袭击,或许能让他进入少君梁闰视线。
    只是主动权不在他手中,接下来会如何,还要看梁闰夫妇是何態度。
    半山腰一片松林边,一座座板屋院舍错落有致。
    这里居住百余户人,胡汉相杂,大多是梁氏佃农。
    宗族为方便统计依附人口,仿照公府制度,以户为单位进行管理。
    这片松林相当於一处小村落,按照魏晋制度,规模等同於一个里。
    类似的小村落,梁园內大大小小分布上百处。
    现任里吏由李方担任。
    梁广二人和赶车的庄丁道別,踩著落叶成堆的小径进入村落。
    村口坐著几家农妇,晚食过后聚在一起纳凉閒话。
    见二人回来,妇人们眼睛一亮,当即有了新话题。
    “梁大郎和邓二郎回来了!”
    “快说说,洛阳长啥样?远不远?有啥新鲜乐子没?”
    “你们可见到郭娘子?长得好不好看?娘子用的妆奩是不是金子做的?”
    “梁大郎,我家阿女满了十三,你啥时候来提亲?
    邓二郎也不错,就是瘦弱了些,我家阿女还是更中意梁大郎......”
    “咦?这黑瘦猴是谁?咋在庄子里没见过?”
    一眾妇人们围著两个后生逗趣说笑,脸生的夔奴也成为她们的谈论对象。
    有编发的妇人热情凑上前,说是今日宰鸡,特地留下半碗肉,邀请他们去家中吃鸡。
    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妇人,家中男人要么战死,要么外戍州郡久未归来,眼眸里的火热几乎要把二人吞噬融化。
    邓兴满脸通红,挤开妇人们落荒而逃,撇下樑广先躲回家中。
    梁广吹了声口哨,半正经半调笑地道:“回去洗剥乾净,下半夜就来!”
    妇人们一阵鬨笑啐骂。
    这惹人馋的精壮后生每次都这么说,可却一次也不见来。
    匈奴、鲜卑、羌人婚嫁观念较为奔放,有“妻后母,纳寡嫂”的习俗。
    氐人汉化较深,相对保守一些。
    不过整体上,当下北方受少数族观念影响,底层庶民几乎不存在守寡一说。
    梁园里的寡妇,用不了多久就会再嫁。
    就算自己不嫁,公府、宗族也会强行婚配。
    对於统治阶层来说,努力繁衍人口才是最重要的,特別是少数族群。
    躲过了一群旱妇,梁广带著夔奴加快脚步往家里赶。
    一棵银杏树下,依稀看见一位小童翘首以盼。
    正是梁广一母同胞的弟弟,年仅十岁的梁安。
    远远见到他,梁安撒腿跑来。
    “阿兄!”
    梁安微喘气,仰面望著他,栗色眼瞳里目光殷切。
    梁安头戴幅巾,穿对襟麻衫,宽宽大大,和长安城里的士庶子弟一个装扮。
    梁广温厚大手搭在他肩头:“回家再说!”
    旋即从他身边大步跨过,推开篱笆院门回到家中。
    梁安急忙折身跟上。
    这时他才注意到,兄长带回来一个陌生黑瘦男子。
    梁广站在小院中四处打量。
    一片菜地,种著些蓴菜、葵菜、芜菁.....长势不错,看得出梁安没少打理。
    一笼鸡鸭,小鸡小鸭业已孵出。
    “今日邻家婶子给了一摞白饼,上灶蒸一蒸便能食用......”
    梁安捲起衣袖,准备生火支放甑子,夔奴主动上前帮忙。
    梁广把铁矛和李方的行李放回堂屋,打水冲凉,换身乾净麻衫。
    很快,院中摆放一方矮案,案上有一筐白饼,一碗豆豉,一碟酱菜。
    梁广往草团一座,抓起白饼大口嚼著。
    夔奴捧著两张白饼,蹲在灶台前狼吞虎咽。
    梁广也不管他,只让梁安给他单独盛了些豆豉酱菜,夔奴千恩万谢。
    梁安又忙著烧水沏茶,而后端端正正跪坐一旁。
    “他叫夔奴,是个羯人,从今起,便是我家僕役,有什么事,你可以吩咐他去做。”
    梁广嘴里含糊不清。
    夔奴抹抹嘴,跪下向梁安叩首。
    “快起来!”
    梁安有些手足无措,脸蛋憋得通红。
    “如今梁园里都在传,郭娘子此行在驪山遇流贼袭击,不知是真是假?”梁安小声问。
    梁广灌了几口茶,“確实不假......”
    听他把一路遭遇简单敘述一遍,梁安小脸煞白,声音打颤:“竟会如此凶险,万幸阿兄平安无事......”
    梁广笑笑,这弟弟相貌和他颇为相像,体格性情却完全不同。
    梁安自幼身子弱,喜欢安静,经常独自坐著读书。
    家中积蓄一半用来给他治病抓药,一半用来买书,以及给兄弟俩买肉改善伙食。
    穿越之初,梁广大病一场,是梁安忙前忙后,衣不解带地照顾一月。
    半年来,兄弟俩相依为命,朝夕相处,感情颇为篤厚。
    梁广从包袱里取来一串钱,约莫二百余文:“李队主给的赏钱,阿弟你拿著买书。”
    梁安忙摆手道:“阿兄挣钱不易,今后也时常需要人情往来,这些钱阿兄自己收著便好。
    阿兄临走留下的钱还剩下些,足够我用!”
    梁广道:“我见屋中纸笔墨所剩不多,你平时读书写字用得著,收下便是!”
    梁安还是摇头道:“我在宗学帮杂,时常能捡到学子们遗下的纸笔,师长们见我勤快,也会赏赐些墨石,足够日常所用。”
    梁广皱眉道:“你几时进的宗学?”
    “阿兄出发去洛阳不久。
    多亏薛君说情,师长们才应允......”
    梁安揖礼道:“此事未和阿兄商议,弟便擅作主张,请阿兄勿怪.....”
    梁广笑道:“进宗学读书一直是你的心愿,我又岂会责怪?
    过两日我备上些礼物,到薛君家中登门拜谢。”
    梁安忙揖礼道:“多谢阿兄成全!”
    梁广想了想:“只是帮杂?能否坐进学堂,和学子们一同听讲?”
    梁安摇摇头:“师长们只允许我閒暇时坐在堂外旁听......”
    梁广皱了皱眉,坐在堂外,哪能听清楚讲师授课?
    梁安忙道:“能进宗学,弟已知足,师长们学问渊深,每每听之便有醍醐之醒!”
    梁广起身在小院中踱步。
    一想到弟弟只能坐在堂外台阶,努力聆听堂內师长讲学,而不能像同龄学子那样,端坐堂內认真进学,他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
    “我问你,你当真想进梁氏宗学读书?”梁广看著弟弟。
    梁安愣了愣,用力点点脑袋,眼睛里闪烁点点亮光。
    梁广沉默片刻:“你且等待几日,我或许有法子促成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