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4章 上眼药成功!
    “妹子,惟庸今天可是给咱送了一份大礼!”
    男人嘛,有了得意的事,自然忍不住在自家媳妇面前炫耀一番。
    可他这边还在卖关子,马皇后却先一步开了口。
    “重八,你这也是,都是自家老兄弟,你都当皇帝了,还收人家礼物干啥?惟庸自己日子不过了?”
    朱元璋被她这番话堵得一时无言。
    这……还能这么说?
    胡惟庸虽不算大富大贵,但凭著当初赏赐的田產,日子也绝对殷实。
    “妹子,嘿嘿,你这话说的。”
    “惟庸今天啊,挑著一副担子就来给咱献宝来了。”
    “好傢伙,他这文人出身的,当年都没干过农活、挑过担子,如今都当过丞相了,反倒挑起担子了。”
    “哈哈哈哈,不过这宝,咱还真得收著。”
    “咱老朱家,就缺这样的重宝!”
    自打马皇后来了,朱元璋仿佛换了个人,无论是语气还是神態都生动了许多。
    或者说,马皇后没来时,朱元璋是皇帝;马皇后一来,这才是活生生的朱元璋。
    马皇后惊讶地看了看朱元璋,又扭头瞧了瞧胡惟庸。
    “真有这么厉害?”
    “那重八,你可得好好谢谢人家惟庸,不能寒了老兄弟的心!”
    瞧瞧,还没搞清楚胡惟庸送的是什么呢,马皇后的態度就摆出来了。
    至少这態度让人感觉无比贴心。
    若是其他妃子敢对朱元璋这么说话,哪怕生下几位皇子的妃嬪,估计也会被打入冷宫。
    可马皇后不一样,她这番话一出,朱元璋不仅不计较,反而忙不迭地点头。
    “封赏的事儿之后再说,到时候自不会亏待惟庸。”
    “妹子,来来来,咱带你看看惟庸献上的宝物!”
    “嘖嘖,亩產三十石的仙粮啊,有了这,咱大明的百姓就不愁吃不饱了!”
    “就衝著这个,咱不得好好庆祝一下?”
    马皇后目光惊奇地望向那两筐被移至后殿、安置在眾人目光之下的普通土豆。
    这东西……真有如此神效?
    她深知丈夫朱元璋那倔强的性子,能让他如此欢喜的,自然是不假。
    可……亩產三十石?
    天哪!
    有了此物,天下岂有不安之理?
    恰逢眾人已入席,马皇后率先端起酒杯,双手捧起,遥向胡惟庸致意。
    “惟庸,本宫替重八和標儿父子俩敬你!”
    “请!”
    见皇后起身,言辞如此郑重,胡惟庸哪敢怠慢,连忙起身举杯回应。
    “谢皇后娘娘!”
    有皇后这杯开场酒,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朱元璋与朱標父子聊起政事、民生、军事或许能滔滔不绝,但在家常閒话与活跃气氛方面,却是彻底的外行。
    幸得马皇后在场,她仿佛一道静静流淌的江河,既能波澜不惊地流动,又有包容万物的胸怀。
    话题从未冷场,且既不失她皇后的尊贵身份,也不以身份压人。
    有她在,现场气氛始终保持著愉悦。
    见此,胡惟庸由衷佩服。
    难怪洪武后期朱元璋会那般疯狂。
    表面上的理由或许是为朱允炆继位扫清障碍,但內里呢?
    在胡惟庸看来,更多是因为世上仅有的两位能劝住他、拉住他的“封印”先后离世,使他彻底失去了束缚。
    马皇后与朱標的先后离世,不仅是对朱元璋感情上的沉重打击,也让他的执得肆无忌惮。
    谁能劝?
    谁敢劝?
    那时,朱元璋心中或许也未尝没有一丝髮泄的情绪。
    毕竟,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多年的儿子、相濡以沫的髮妻都先他而去,未彻底疯魔,已是朱元璋意志坚定的表现了。
    此刻,胡惟庸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马皇后的马屁得好好拍。
    不求关係多亲近,只要在马皇后面前表现尚可,自己便多了一份生命保障。
    朝中许多大臣,正是靠著马皇后才得以保全。
    借著刚上桌的清炒土豆丝和土豆烧鸡,胡惟庸与马皇后兴致盎然地聊了起来。
    不得不说,能在御膳房混的,多少有点真本事。
    简单一提,土豆丝就炒得熟而不烂、清脆爽口,显然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
    土豆烧鸡也是软糯入味,汤汁浓郁,一口下去满嘴香气。
    早年亲自下厨的马皇后自然懂些厨艺,二人便围绕著土豆的口感与做法展开了討论。
    就连朱元璋也不甘示弱,为了在马皇后面前显摆见地,赶忙插嘴,对土豆的美味大加讚赏。
    这倒不是朱元璋瞎说,毕竟土豆確实味道不错,还百搭。
    后世的美食up主们可是把土豆玩出了样,麵点、零食、主菜、凉菜、荤菜……样百出。
    但万变不离其宗,土豆终究是高淀粉作物,吃下去饱腹感十足。
    你看朱標这会儿都不说话了,只顾埋头吃菜。
    朱元璋嚼了一块土豆,满意地点头说道:“妹子,你说得对!等土豆试种结束,推广开来后,咱自然会正式封赏。
    但就衝著惟庸这份心思,咱也不能让他空手而归,否则岂不是显得咱家失礼了?”马皇后笑著点头:“我也是这个意思。
    若这仙粮將来种满大明,重八你理所当然要赐爵,否则无法酬劳如此大功。
    但今天,咱们也得表示一二。
    更何况,惟庸之前还是丞相,总不能让他一直当个翰林学士吧?要不,给他升个官?”胡惟庸一听,脸色顿时变了。
    胡惟庸正吃著饭,听到马皇后这番话,差点没被嚇死。
    好你个马皇后啊!
    咱们之间並无恩怨,你那丈夫和儿子还得靠我送去的土豆来稳固朝政和地方。
    可你竟然反过来要害我?
    呸!
    这差事我一天都不想干了,你还想让我升官?
    不管什么官,不还是为你家卖命吗?
    不干!
    胡惟庸赶紧咽下嘴里的饭菜,连擦嘴都顾不上,急忙站起来说道。
    “陛下,皇后,臣感谢二位的厚爱,但臣近来身体不適,实在力不从心。”
    “而且,陛下、皇后,臣说句心里话。”
    “臣辛苦了一辈子,如今已近不惑之年,经歷得太多,看得也太多。”
    “臣曾隨陛下征战沙场,也曾立於朝堂执掌天下。”
    “臣这一生,值了,也累了。”
    “臣现在只想安安静静地享受生活。”
    “官,臣是真不想再当了!”
    朱元璋一听这话,顿时愣住了,与马皇后对视一眼。
    他们这才想起,胡惟庸之前大病一场,差点没挺过来。
    如今这翰林学士的职位,不过是个虚衔,並非让他真正履职。
    马皇后也感慨道。
    “惟庸啊!你这年纪也不算大,怎么就如此安於现状了呢?”
    “以前咱们夸人,都说谁谁谁有之才,可究竟有没有,谁也不知道。”
    “可你是真有啊!”
    “当初你当不也当得挺好的嘛!”
    “唉,你怎么就没了做官的心思了呢!”
    马皇后真心觉得胡惟庸是个难得的人才。
    尤其是考虑到他的年纪和能力,绝对是能辅佐朱標上位的得力之臣。
    最关键的是,从今天的接触来看。
    胡惟庸不知是重病后大彻大悟,还是年纪大了看开了。
    至少在马皇后眼里,他比起早些年,戾气消失了,人变得隨和了,与他们一家相处也愈发坦然了。
    这种亲近和自然,尤为难得。
    在马皇后看来,这正是心胸坦荡、无欲则刚的表现。
    这样的好臣子,不能留下,实在太可惜了。
    可她觉得可惜,胡惟庸却一点也不觉得。
    顺著马皇后的话,胡惟庸看似隨意地说道。
    “皇后,此事有何可惜之处?”
    “臣確实曾位居丞相,可如今李善长、杨宪不也颇为得力?”
    “我大明英才辈出,又岂是独臣一人!”
    “他们二人如今分任左右丞相,政绩甚至胜过臣当年!”
    这番话显得格外豁达。
    至少朱標与马皇后都觉得胡惟庸表现得十分大度。
    毕竟,其他朝臣若遇此等晋升良机,必然紧紧抓住不放。
    然而,胡惟庸却显得异常坦然。
    只是他们不知道,胡惟庸所想的並非官职升迁。
    他心里盘算的是如何与杨宪算一算旧帐。
    听完这番话,朱元璋脸上的笑容变得意味深长,看似隨意地说道:“惟庸啊,你若无意於此,便安心养病,朕不强求。”
    “不过,朕有时心烦意乱、思虑不明时,你可不能袖手旁观。”
    “得帮朕分担一二啊!”
    “至於標儿,你也是朕的老弟兄了,將来他有何事找你,你可不能推辞!”
    胡惟庸闻言,心中暗喜,升官的总算过去了。
    这下可好。
    “陛下,您这话言重了!”
    “即便您未曾吩咐,之前您让臣主持科考,臣难道未曾尽心?”
    “今日这土豆,臣也是主动献上的!”
    “臣虽未在朝堂上为陛下效力,但这份心意,臣自认还算真诚!”
    朱元璋听罢,哈哈一笑,认可了胡惟庸的说法。
    二人又对饮了两杯后,朱元璋忽然看似隨意地问道:“惟庸,你觉得杨宪此人,做丞相可算称职?”
    一听这话,胡惟庸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是一阵窃喜。
    终於来了!
    他等的就是这样的问题。
    “陛下,依臣之见,杨宪此人,无论手段、学识还是眼光,皆是上乘。”
    “若得陛下重用,假以时日,定能成为百官之楷模,此人颇具千古名相之资!”
    朱元璋略显惊讶地看向胡惟庸。
    “惟庸,你对杨宪评价如此之高?”
    胡惟庸毫不避讳地点了点头,坦然道:“臣当年读书不足,根底终究浅薄了些。”
    “在这方面,无论是杨宪还是李善长,都比臣要出色。”
    “臣已经不在乎仕途了,所以在陛下面前自然直言不讳!”
    其实!
    胡大老爷是那种被狗咬了一口,回头就提著刀把狗砍了煮汤的人。
    他从不掩饰自己小心眼的性格,记仇是他的標籤。
    所以,这段时间杨宪一直上躥下跳地针对他,胡大老爷怎么会不记在心里?
    不过,胡大老爷不会轻易开口。
    弹劾?
    那根本没用!
    在朱元璋这里,对重要人物来说,弹劾简直是白费力气。
    只有上眼药才管用!
    朱元璋想除掉的人,不用弹劾也得死;
    朱元璋想保住的人,再怎么弹劾也纹丝不动。
    因此,深知朱元璋脾性,並且明白他有意除掉杨宪的胡惟庸,不仅不贬低他,反而要夸他!
    因为胡惟庸很清楚,丞相之位在朱元璋眼里就是个眼中钉、肉中刺。
    现在他把杨宪吹捧成千古名相、百官楷模,朱元璋心里能舒服才怪!
    可偏偏,谁也不能说胡惟庸做得不对,甚至传出去了,大家还得夸胡惟庸心胸宽广、不计前嫌。
    事实呢?
    刚才胡惟庸已经注意到朱元璋眼中一闪而过的寒意。
    上眼药成功!
    爽啊!
    之后,无论是朱元璋、马皇后、朱標一家,还是胡惟庸自己,都没再提这件事。
    舒舒服服吃过午饭后,抱著朱元璋赏赐的一堆金银珠宝、字画古董,胡惟庸心满意足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