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该怎么办?
    撂下几句“某宫的人情记下了”的空话后,眾女官、內侍急忙回宫报信去了。
    好傢伙,宫里做顿饭,周围守著的人一大堆,真麻烦。
    也因为二柱子拼尽全力,胡大老爷吃得十分尽兴。
    毕竟,胡府虽然没有皇宫那样尊贵,但也少了皇宫里的许多规矩和风险。
    剩下的话,只有朱標夫妇的意见还能有些分量。
    很快,夜深了。
    好在他宫中的苦日子即將结束,再过十天半月,宫中御厨也能出师了。
    他们明白得很,这部《论语》还没抄完,要是现在躺下睡觉,等胡大人醒来,少不了要挨一顿狠打。
    隨著时间缓缓流逝,大家终於意识到,这是胡大人奉旨教学啊!
    听著皇子们的鼾声,眾人满腹怨言。
    不过,这些小傢伙可没法像胡大人那样大快朵颐。
    大本堂內点起一排排牛油大蜡烛,照亮得如同白昼。
    宫里没有傻瓜,陛下这么做是不是另有深意?他们得赶紧告诉主子,让他自己去琢磨。
    而且,他知道自家主人受宠的程度,所以並不担心惹出麻烦。
    许久之后,因饮酒过量而醉倒的胡大人被尿憋醒。
    因此,他们只能硬撑著熬下去。
    这些人没能进来打扰,反倒让胡大人难得地小憩了一会儿。
    他压根不想留在宫里久待,心里始终掛念著胡府。
    若是真的做了这种事,回去后恐怕立刻就要倒霉。
    总之,必须抄完五遍《论语》,否则谁也別想离开。
    直到许多女官和太监心疼地拿出银子后,他们才神秘兮兮地说出陛下刚才来过又离开的事,还带著笑容。
    他们当然不会饿著皇子们,但奢望大鱼大肉是不可能的。
    吃完饭后,他们还要继续干活。
    剩下的皇子们依旧乖乖地抄书。
    要不是御膳房的二柱子送来合胡大人口味的菜餚,他们可能直接睡到不知何时。
    这些提前得到消息的太监们,一个个趾高气昂且意味深长,几乎是在暗示要好处。
    这一抄,一直抄到天刚蒙蒙亮。
    胡大人迷迷糊糊醒来,看到皇子们一脸苦相,终於交上了五遍《论语》。
    胡大老爷宣布教学结束,笑容满面地对皇子们说了声“再见”。
    ()
    ---
    胡大老爷的一句“再见”让一群几乎要睡著的皇子们大吃一惊。
    平日里,皇子们只在宫中玩耍,虽听闻过胡大老爷的种种传闻,却从未真正接触过。
    如今亲身经歷,他们才明白那些传言並非空穴来风。
    这人確实够呛。
    提供吃喝无忧,將来还有家业可继承,就能安心去封地享福了。
    “我们原以为昨天会发生什么大事,结果这些小子连个屁都没敢放。
    ”
    领导不催促,其他人再怎么说,也轮不到胡大老爷头上。
    这帮人办一件事,至少能在家閒一个月。
    其实胡大老爷只是补得太猛,內火旺盛,拿这群小子出气罢了,方式倒也普通。
    正好他们闹腾,咱就得避嫌啊!
    消息传出后,无论是妃嬪、宫女还是太监,都不得不对胡大老爷竖起大拇指。
    关键是,这些学生身份都不一般!
    看来胡大老爷確实厉害。
    当然,他自己也需要好好休息了。
    这可是皇子,一个下马威给得如此狠!
    事情就这么结束了。
    胡大老爷家门第不低,普通人根本没资格踏入。
    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不过对朱標这样的嫡长子来说就另当別论了。
    哼,再让惟庸应付他们一阵子,咱们再决定由谁接手。
    现在也只能暂时麻烦惟庸了!这种亏本买卖,咱们可不会干。
    看著那些小崽子垂头丧气地离开,胡大老爷也长舒一口气。
    隨后,在眾人的惊讶目光中,他悠閒地背著手走出皇宫。
    不过就是面子上过不去罢了。
    不对啊!
    往常胡大老爷最多消失一两天,回家休息一下就回来了。
    可朱元璋和马皇后听说此事后,午饭时都笑了。
    能少块肉还是减几年寿命?不回去挨骂才怪!
    然而此刻胡大老爷根本没打算回宫。
    他在家中享福,教坊司的官员和姑娘们都愣住了。
    折腾完那些小崽子,总该给他们点时间恢復吧。
    “这就是惟庸的风格啊!”
    人呢?
    连皇子都敢这样对付,折腾几个士子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儘管皇子们气得握紧拳头,也只能低声下气地告辞离开。
    这样至少能多几分乐趣。
    宫里的人也不是傻子,无论他们怎么议论,对胡大老爷来说都无关紧要。
    要是有人敢**,不仅昨晚的努力白费,还可能当场受罚。
    无所谓!
    最好挨顿骂后,儘快把这个差事甩掉,这样的骂挨得值。
    没什么別的意思。
    胡大老爷最终的命运,还得看宫中的那对夫妻。
    哪怕去了连门都进不去!
    娘的,给这群小子一点顏色看看,让他们回去喊苦才是。
    自家孩子虽多,但也没多少钱,不如就用衣服当赌注吧。
    陛下夫妇不会因为这事为难胡大老爷。
    老朱虽然满意,但皇宫里其他妃嬪看到自家孩子一夜未眠的模样,都很愤怒。
    所以,孩子们以后恐怕都要在胡大老爷的阴影下生活了。
    可她们又能怎么办呢?
    “不是隨便谁都有胆子让我的孩子乖乖抄书的!”
    朱元璋为子孙考虑长远,但也並非毫无限制地宠爱。
    对胡大老爷来说,挨骂不算什么。
    想到这里,刚享用过山珍海味和滋补品的胡大老爷,把后宅的姬妾们都召集了起来。
    胡大老爷离开后,昨晚他让皇子们通宵抄写《论语》的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皇宫。
    到了午后,妃嬪们听不到动静,就知道结果了。
    想到这些,胡大老爷笑得合不拢嘴。
    皇子们都很聪明,明白这其中的深意。
    朱標不仅是血脉传承,更是他的治国理念和帝国的延续。
    “看看那些腐儒,谁能这么做?”
    为什么这次连续十多天没有消息?
    想想那些日子,不少妃嬪只能抱著孩子痛哭。
    就是一起玩个小游戏罢了。
    其他孩子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
    “看看!惟庸出手,这些小子立马老实了,没人敢反抗!”
    通宵抄写,不完成不许离开,哪怕困也要做完才能走。
    老规矩罢了。
    “若让他们提议让孩子们抄写五遍《论语》,那些孩子怕是立刻就要拍案而起。
    ”
    “唯独徐辉祖如此提议,再无人敢多言。
    ”
    这一举动不仅消除了皇子们的傲慢之心,也算是有功有劳,理应在家中修养。
    让娘家去找胡大人交涉?
    “重八,看来徐辉祖真是位严厉的老师。
    ”
    因此,对於这些孩子的教育,朱元璋已尽到父责。
    只要能得过且过,挨骂也无妨。
    马皇后的话让朱元璋感到十分受用。
    此人行事果然雷厉风行。
    但若不求助娘家人,那就只能求助於皇帝和皇后。
    “嘿嘿,还是我善於用人啊。
    ”
    要知道,胡大人名义上是教坊司的主管。
    这看似不起眼的小机构,没有他的签字批准,很多事情都无法进行。
    更別说还有不少名妓,一直惦记著胡大人。
    ()
    ---
    教坊司最终硬著头皮来到胡府门前。
    看著眼前堆积如山的公文,胡大老爷的脸色阴沉。
    天啊,之前只顾著关心教坊司里的姐妹们,却忘了这地方也是个衙门。
    只要是衙门,自然就有公务。
    而身为负责人,他必须签署批覆文件。
    即便一个月才处理一次,累积起来也可能比不上其他衙门某司一天的工作量。
    但胡大人一看见公务就头疼。
    现在看来,倒是听了不少八卦。
    ---
    (“我只是想找处清閒地养老享福罢了,难道还非要我全力以赴不可?”
    內阁的设立和工作量的减少,使得如今的朝廷平静了许多。
    方孝孺不在后,胡大老爷近来索性在家閒散度日。
    宋濂辞官归乡,自觉无顏留在朝堂。
    主客清吏司虽非礼部最尊贵之处,却是事务最为繁忙的部门。
    自家后院的池塘,不仅水源清澈,而且面积广阔、鱼群繁多,却无人垂钓。
    胡大老爷对前往教坊司的兴趣似乎淡了些。
    胡大老爷坐在昔日最爱的位置上,掛好鱼饵拋线,开始今日的例行活动。
    还未等到鱼儿上鉤,胡义便笑盈盈地走近。
    他板著脸处理完公务,严厉警告了几位教坊司的下属。
    这一离去,或许再无出仕之机。
    毕竟,他的恩师宋濂因李善长之事已落魄不堪。
    某日,胡大老爷直到日上三竿才从床榻起身,在身旁海棠般娇美的女子陪伴下,心中甚是欢愉。
    这些爱好固然不高雅,但却实实在在令人畅快。
    尤其是方孝孺离开后,情况更是如此。
    至少不必再经歷科举的煎熬。
    或者去如诗那里享受二人世界的乐趣。
    又或是在家中与小妾们玩脱衣麻將,看看灯下佳人的舞蹈。
    在家待上十天半月,他恐怕又要想念外面山珍海味的滋味了。
    不过,作为刚获得些许品级的小官员,他们仅比低级吏员略胜一筹。
    要知道,府上的这些侍女,相处日久,只需一眼就能明白彼此心意。
    李善长失势及其党羽的惨烈清洗,总算让朱元璋的怒气消减了许多。
    虽然不算风平浪静,但也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在清吏司,日常工作无非是一些琐碎事务。
    閒暇时,人们就在自家后院的池塘里钓鱼。
    胡义虽是胡府管家,还负责收集街边的资讯。
    因此,他对去教坊司毫无兴趣,也没空前往。
    唯一依赖没了,除了乖乖待在礼部上班,他別无选择。
    方孝孺如今加入了主客清吏司。
    胡义走到胡大老爷身边,说起朝堂內外的新闻。
    师父一走,他便形单影只了。
    这位爷,真是彻底放飞自我了。
    仅凭他一人,去教坊司又有何意义?
    即便那里的魁再美,技艺再高超,终究不及家中丫鬟亲近。
    听罢,眾人只感嘆胡大老爷会玩,不敢多言,灰溜溜地回去了。
    这结果也在胡大老爷意料之中。
    別看他平时不出门,但有胡义这样的消息灵通人士,他从未错过街谈巷议和朝堂风云。
    当然,胡大老爷能如此自信,是因为他尝遍了世间的珍饈美味。
    当然,方孝孺作为新人,自然承担更多任务。
    礼部四个清吏司分別是议制、祀祭、精膳、主客。
    “好了,你们可以走了。
    ”
    说到底,都是閒著没事干。
    “若是公务,以后离得越远越好!”
    忽然,一个消息吸引了胡大老爷的注意。
    城內新开一家青楼,在应天府十分火爆。
    说完,便让胡义將他们赶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