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锦衣卫探子而言,种地这种小事根本不值一提,怎会与国家大事相关?因此,他们只简单记录了此事,至於种的是何物、种子来源何处,则一概不知。
    朱元璋也不好因此责怪毛驤等人,毕竟这种事若也要追究,实属过分苛求。
    此刻,他不过是隨口一问,见毛驤知晓此事,便吩咐道:
    “毛驤,既然你清楚,那就劳烦你走一趟胡府,带些惟庸种的辣椒回来。太子妃近日食欲不振,今日用这辣椒做菜,太子、安庆都吃得津津有味。我也想尝尝,你替我去取些来吧!”
    毛驤闻言,一时愣住了。
    ?
    他,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竟要去偷菜?
    这活儿,不应该是宋利乾的吗?
    宋利这老太监,平日不就负责这些琐碎之事?
    可毛驤回头一看,宋利正装得跟木雕似的,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唉!
    毛驤见甩锅无望,只好无奈地接下了这差事。
    不管怎样,任务总得完成。
    於是,毛驤策马直奔胡府。
    至於应天城內不准纵马的规定?
    哼,他毛指挥使是奉皇命行事,纵马又何妨,谁敢阻拦?
    此时,胡府中,胡大老爷光著上身,斜躺在后院树荫下,笑得合不拢嘴。
    胡大老爷倒没想著要办什么露天宴席。
    只是今日天气炎热,树荫下乘凉最是愜意。
    再者,府中的姬妾们,他也好久没好好陪陪了。
    虽然偶尔在家享受一番,但安庆公主在时,他总是诸多束缚,不尽兴。
    如今,儿媳搬走,逆子也离开了。
    这府上又回到了胡大老爷的手中,他自然要好好享乐一番。
    姬妾们也知道,她们的好日子是谁给的,自然乐意陪著胡大老爷欢笑。
    一时间,胡府后院充满了欢声笑语。
    虽然不能大张旗鼓地宴乐,但搂搂抱抱、亲亲摸摸之类的,是绝对少不了的。
    毕竟,胡大老爷从不认为自己是正人君子。
    正当胡大老爷心情愉悦之时,下人匆匆来报,言毛驤到访。
    胡大老爷闻毛驤之名,脸色瞬间阴沉。
    那晦气之人怎又来了?
    与他相关之事,从无好事。
    仅是思及便心生烦躁。
    但他深知,能让锦衣卫指挥使毛驤急匆匆前来拜见的,唯有朱元璋。
    若非朱元璋之命,毛驤这等精明之人,断不会如此堂而皇之登他这位老臣之门。
    避讳之心,他自是明了。
    想通此节后,胡大老爷虽不情愿,仍吩咐下人请毛驤入內。
    自己则藉此机会更衣。
    不料,下人刚转身,毛驤已大步走进。
    毛驤见状,胡大老爷正敞胸披衣,身旁姬妾衣衫不整,首饰散落,顿时面色铁青。
    为何他每次来访都能撞见此景?
    胡惟庸怎就不能有些別的消遣?
    整日沉溺於此,就不怕死於温柔乡吗?
    再者,你玩便玩,能否稍整仪容,他看著也甚尷尬。
    毛驤尷尬不已,而胡大老爷则一脸无奈地看著他。
    连衣都未续整,敞著胸膛,挥手遣散姬妾后,侧坐於床榻,蹺起二郎腿,直视毛驤。
    “毛指挥使,对本官这闺中之乐,如此感兴趣?”
    毛驤此刻,嘴半晌未合。
    世间男子,岂有不对这男女之事心生好奇的?
    除非力不从心,或是个不中用之人,
    否则,谁能对此毫不在意?
    正因如此,毛驤才倍感惊讶。
    这胡大人,是否太过生猛了些?
    上次相见,他正与眾人欢愉;
    此次前来,他依旧与眾人同乐。
    虽未亲眼目睹胡大老爷当场展现风采,
    但毛驤何人?
    他乃锦衣卫指挥使,消息灵通,远超常人。
    关於胡大老爷,他知晓其一,便是其惊人的精力。
    往日情报中文字所述,或许未曾引人注目,
    但当亲眼所见,著实令人艷羡。
    念及此,毛驤狡黠一笑,搓手凑近胡大老爷,低声探问:
    “胡爷,您这龙马精神,有何秘诀?”
    甚至,为打消胡大老爷疑虑,他急忙发誓:
    “胡爷放心,我绝不外泄,对天发誓!”
    胡大老爷望著眼前狡猾的毛驤,不悦地瞪了他一眼。
    “毛大指挥使,你脑筋没问题吧?”
    “本官之事,你难道不明?”
    “你那情报中,本官可曾炼丹、修玄或行神秘之举?”
    毛驤迷茫摇头。
    这些,胡大老爷確无涉及。
    可他刚摇头,便恍然大悟。
    糟了!
    这不正透露了自己安插探子之事?
    然胡大老爷见毛驤紧张模样,不悦地挥了挥手。
    “够了,別演戏了!”
    “他人或许蒙在鼓里,我难道会不清楚?”
    “朝中重臣家中,哪家没有锦衣卫的耳目?”
    “你觉得我在意这些吗?”
    毛驤尷尬一笑,却不知如何应答。
    此事確实难以接话,毕竟知晓归知晓,挑明君王监视臣子之事总有些不光彩。
    胡大老爷不屑地撇嘴。
    “罢了,既然已说出口,以我的地位,说了又能怎样?”
    “况且,帝王多疑,再正常不过。”
    “我自己都不介意,你急什么?”
    “难道你还能让那些探子消失不成?”
    事已至此,毛驤索性放弃挣扎,摊了摊手。
    “那当然不可能!”
    “我若敢这么做,恐怕当天就会被皇上处斩!”
    “正是如此!”
    胡大老爷再次瞪了毛驤一眼,语气不满。
    “既然你已从探子那里得知我的情况,就该明白,我从不炼丹修玄。”
    “我只是练练八段锦,跑跑步,便有了今日模样。”
    “说到底,还是因为我天赋异稟,加之无官一身轻。”
    毛驤闻言,无奈地点头。
    即便他不愿承认,此刻也不得不承认,胡大老爷的强健与自在,靠的是天赋而非仙丹妙药。
    这段尷尬对话结束后,毛驤终於说明了来意。
    “胡大老爷,陛下竟派你这锦衣卫指挥使大驾光临,就为了一点辣椒?”
    毛驤面对胡大老爷的惊讶,只能尷尬地点头。
    “宋利何在?莫非他已不在人世?”
    “这等跑腿小事,怎不让太监去办,反倒劳烦你这锦衣卫指挥使?”
    胡大老爷的质疑让毛驤更为尷尬。
    他苦著脸,近乎哀求地看著胡大老爷:“胡爷,就別再问了!再问我就更伤心了!”
    “当时皇上吩咐此事时,宋利就在旁边!”
    “那傢伙装作听不见,一言不发!”
    “皇命难违,我也只能亲自跑一趟了!”
    “但路上我也想通了,宋利那老傢伙是觉得来您这儿要辣椒失了顏面,所以才不开口,全推到我身上他才乐意!”
    胡大老爷看著絮絮叨叨的毛驤,无言以对,心中暗道:这傢伙真是厚顏无耻。
    但事已至此,又能如何?只能取些辣椒將他打发走。
    “罢了,罢了,说到底还是陛下嘴馋!”
    “我这就去给你取辣椒!”
    “唉,你一个锦衣卫指挥使混到这般田地,真叫人无语!”
    胡大老爷不想再与毛驤囉嗦,披著衣服,敞著衣襟,大步流星地离去。
    给毛驤的辣椒,自然是早已摘下的那些,且籽已去得乾乾净净。
    无需忧虑明年种子匱乏。
    即便辣椒籽用尽,余下辣椒亦足够朱元璋享用。
    老朱此人,见臣子家有珍宝,竟遣锦衣卫指挥使前来索取,真乃贪心地主行径。
    对此类人,何须多言?
    略施小惠打发即可,余者休想。
    此物非比土豆、番薯那些能救饥饉、活人无数的粮食。
    辣椒不过调味之物,未来或可成家传產业。
    自当谨慎保管,不可轻易外泄。
    胡大老爷命毛驤笔录诸般叮嘱与禁忌后,毫不留情將其逐出府邸。
    毛驤任务既毕,不甚介怀,只盼速回宫復命。
    毕竟,朱元璋正盼此物解馋。
    入宫献上,朱元璋果然兴趣盎然,迫不及待亲赴御膳房。
    御膳房內,专司朱元璋膳食者,乃胡府旧厨。
    对他们而言,入宫並无多少益处,既无技艺可学,亦不如胡府自在。
    唯得多一个御厨之名,及些许珍稀食材罢了。
    然而,正因出身胡府,其见识远胜寻常厨子。
    朱元璋与毛驤踏入御膳房,刚一提及调料之事,御厨便紧锁眉头,对朱元璋道:
    “陛下,能否详细告知小臣这调料的用法及其风味?”
    “陛下应知,调料使用需谨慎,否则佳肴变劣食。”
    “调料若处理不当,实在难以下咽!”
    朱元璋闻言,略显讶异,隨即转向毛驤问道:
    “惟庸將此辣椒交予你时,有无说明相关事宜?”
    毛驤本欲稍后再提此事以邀功,但见朱元璋询问,不敢隱瞒胡大老爷之功。
    他迅速自袖中取出之前胡大老爷讲解时,他详尽记录的信息,缓缓道:
    “此名辣椒,辛辣至极,食者脸红、舌燥、体热,但作为调料……”
    毛驤有条不紊地复述著记录的內容,每一条皆是胡大老爷的叮嘱。
    其中不乏专门要求他记下转告厨子的细节,毕竟辣椒的使用终需经厨子之手。
    更有数道胡府特有的菜餚,需用到这辣椒。
    旁人或许听得一头雾水,但这位胡府出身的御厨却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他对胡大老爷发令、他执行的模式再熟悉不过。
    特別是纪要中特別提及的几道適宜搭配辣椒的菜餚,实为胡府独创。
    即便皇宫已备有辣椒,若无胡大老爷的指示,谁敢轻易添加这不明之物?
    “听明白了吗?明白了,就赶紧给朕做道菜来试试!”
    朱元璋听二人囉嗦许久,心生厌烦,便催促起来。
    郑老三略作思索,向朱元璋稟报导:“陛下,若只为尝鲜,方才记录中有一道老爷推荐的菜餚极为適宜,既下饭又美味,颇为开胃。小的这就试著做做,请您品尝?”
    朱元璋闻言大喜:“甚好!”
    “既然是惟庸推荐的,定不会差!”
    “你速去准备,朕在此等候!”
    郑老三隨即行动起来,依照记录中的食谱,从洗菜、备料到切菜,井然有序地开始製作朱元璋的特製美食。
    不久,一股略带刺激性的香气瀰漫开来,一盘红绿相间、热气腾腾的菜餚被端到朱元璋面前。
    “陛下,按老爷所说,此菜最好搭配一碗大米饭。”
    “老爷有言,这菜专为下饭而生。”
    “请陛下品尝。”
    其实,郑老三此次烹製的並非什么高级菜餚,而是他初次尝试辣椒所做的最简单的一道辣椒炒肉。这道菜最能展现辣椒的风味,若以重油重盐炒制,极为下饭。
    朱元璋尝了第一口后,便欲罢不能。
    “嗯,美味!”
    “惟庸推荐的这辣椒確实不凡。”
    “朕不过隨意吃了几口,便觉不配白米饭都不尽兴。”
    “而且,这菜式与宫中以往所做截然不同。”
    “那些菜餚虽精致,却让人不忍下筷。”
    这道菜,貌不惊人,实则美味可口,十分下饭,真不错!
    对於朱元璋而言,他对食物的追求与豪门贵族大相逕庭。
    他心中仍保留著百姓最质朴的观念:不必哨,能下饭便是好。
    有肉,下饭,便是佳肴。
    两碗米饭下肚,朱元璋擦了擦嘴,笑著吩咐道:“老三,快,再给我做一份刚才的辣椒炒肉,连同米饭一起,我要给皇后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