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8章 跟著胡大老爷果然吃香喝辣!
    就算你们升官快又如何?
    等老子慢慢爬上去时,怕不是要给诸位坟头添土了。
    拜访过胡大老爷后,郭翔这帮人当真开了窍。
    什么党爭站队都是虚的。
    只管埋头办事,自有胡大老爷撑腰,该得的半分不会少。
    其余閒事,一概不理!
    说来也怪,他们这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做派,偏就入了朱元璋的法眼。
    锦衣卫密报呈上御案,皇帝看著奏章直摇头。
    可这般踏实肯乾的劲头,终究让朱元璋龙顏大悦。
    既然他们只求应得之份——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追书就上 101 看书网,101???????????.??????超讚 】
    那便如他们所愿!
    朱元璋金口一开,此事就此定夺。
    自此郭翔眾人死心塌地,恨不得在额前烙个“胡“字。
    交代完郭翔等人的前因后果,脉络已然明晰。
    这群人哪个不是人精?
    实乃大明开国年间真正的栋樑之材。
    虽够不上名垂青史,放在官场里也是拔尖的人物。
    既聪明又能干,平日自然谨守本分。
    会友馆的出现更令他们如获至宝!
    原本只打算拍拍胡大老爷马屁,谁知进去后发现受益的竟是自己。
    此处依旧延续胡大老爷一贯作风——
    坦坦荡荡,毫不掩饰。
    郭翔等人简直欣喜若狂。
    跟著胡大老爷果然吃香喝辣!
    还是堂堂正正地享用。
    瞧这馆子里,各衙门各品级的同僚济济一堂。
    最令人感到愜意的,莫过於后院那个专供皇家与胡家使用的小院。
    虽未明言,却在字里行间道尽一切。
    胡大老爷,忠心可鑑!
    有了这处所在后,不仅生活便利许多,更重要的是无形中增添了不少交际机会。
    同是会友馆的成员,下朝后在此打打麻將、品品茶,有何不可?
    若是偶然相遇閒聊几句,又有何妨?
    今日遇上胡大老爷,还能聆听他的“指点“,实属意外之喜。
    郭翔望著眼前一眾欲言又止的同僚,深深吸了口气。他闭目凝神,细细回味著胡大老爷方才的嘱咐,缓缓开口道:“既然诸位对事关陛下的论断没有异议,那便接著探討胡相的其他提示。“
    他依旧闭著眼睛,低声道:“近期一年內务必安分守己,爭取做出些政绩。“
    “说不定哪天,机遇就会降临诸位头上。“
    “毕竟大明永远需要能办事的人!“
    说到此处,郭翔猛然睁眼:“我们逐条分析。首先,为何限定一年之期,还强调要有政绩?“
    “说句不中听的,虽然我等不及胡相,但比起其他官员,办事能力总归略胜一筹吧?“
    眾人闻言,不约而同地露出自豪之色。
    確实,这一点他们胸有成竹。
    正是凭藉实干精神,他们才能步步高升。
    见无人接话,郭翔只得继续阐述己见:“依本官之见,其中暗含两层深意。“
    “其一,必有重大变故,胡相才会敦促我等儘快建功。“
    “其二,定有千载难逢的机遇將至,否则胡相何必特意强调政绩?“
    “这说明在胡相眼中,我等过往的作为尚显不足,若机遇来临,恐难斩获应得的好处。“
    眾人闻言,皆震惊地望向郭翔。
    官场之上,建功立业谈何容易?
    这绝非单凭能力就能成事。
    一个好汉尚需三个帮,岂有独木能成林之理?
    若要在一年內做出成绩,免不了要四处求助。
    那可是要欠下人情,甚至是天大的人情。
    而人情债,有时最难偿还。
    但既然这番见解源自胡大老爷的“指点“,眾人心中自然多了几分计较。
    见眾人仍在沉思,郭翔继续剖析第二点:“再者,胡相所言'说不定哪天好运降临',这个说法,颇值得玩味!“
    “咱们心里都清楚,这种大范围的官职晋升来得如此突然,多半是朝了变故。“
    “若是寻常调动,风声早该传出来了。“
    “否则交接事宜无从准备,后续安排也难办。“
    “可这次升迁旨意直接从御前发下,除了圣意,本官实在想不出其他缘由。“
    “这里就有个疑问:陛下为何突然要提拔这么多官员?“
    “总不会像李善长案那样,再来一次大清洗吧?“
    提起这事,在座眾人虽都曾在那桩案子里获益,仍不免背脊发凉。
    那场景实在骇人。
    前些日子还在眼前趾高气扬的上司同僚,转眼就成了亡魂。
    这简直荒谬至极!
    偏生在座诸位都尝过其中甜头。
    若是有功无过,说不定真能平步青云。
    毕竟他们已亲歷过一回。
    郭翔说到这里,已是殫精竭虑。
    “最后一点,胡相说大明永远缺办事的人!“
    “依本官看,这就是在安抚我等。“
    “照旧例行事,虽不能大富大贵。“
    “但保我等仕途坦荡总没问题。“
    “换言之,胡相明示我等:圣意未改,我等路子走对了,坚持即可!“
    “本官说完了,诸位看看可有疏漏?“
    郭翔端起茶盏一饮而尽,眼底已无方才的轻鬆。
    他对胡相知之甚深。
    在座眾人里,唯有他借公务之便与胡相深谈过几次。
    因此他明白胡相的忌讳。
    只要不涉及与圣上对立,胡相其实很好相处。
    甚至几句奉承就能让他开怀。
    今日话说得这般隱晦,只可能事关圣上。
    而且是胡相认为绝不能外泄的御前消息。
    想到这里,郭翔心头突跳。
    莫非......圣体抱恙?
    若真如此,太子继位確实是个机会。
    只是这猜测,未免太骇人听闻?
    郭翔的揣测看似荒诞。
    却阴差阳错触及了真相。
    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迴旋鏢在空中打转。
    不过这些琐事,胡大老爷早已拋之脑后。
    这事与他毫无干係。
    说到底,他不过是念在往日情分,又见对方做事勤恳,才隨口劝了两句罢了。
    他可有说过什么犯忌讳的话?
    或是讲了什么不该讲的?
    都没有!
    那不就得了!
    实际上,仅仅过了一夜,胡大老爷正舒舒服服地带著一群美人儿在会友馆吃喝玩乐,而后回府悠閒了几日。
    另一边,朱元璋却沉著脸,神情冷峻地盯著手中的奏报。
    良久,他才抬头看向毛驤。
    “惟庸这话,可有问题?”
    “他让郭翔他们踏实办差,日后自有好前程,这话难道错了?”
    毛驤此刻恨不得扇自己几巴掌。
    怎么一看到胡大老爷与官员接触,就急匆匆跑来“告状”了呢?
    真是昏了头了!
    胡大老爷的圣眷,比他想像的还要深厚。
    不过,毛驤也不是无话可说,他一脸肃然道:
    “皇爷,卑职在监察会友馆时,已发现端倪。”
    “这会友馆不仅常有官员频繁聚集,有结党营私之嫌。”
    “更关键的是,他们还与商贾勾结。”
    “那些商贾借著打牌、缴纳会费、宴饮等名目,暗中行贿。”
    “虽数目不大,但此风不可长啊,皇爷!”
    朱元璋紧锁眉头,盯著奏报,神色凝重。
    显然,这两件事都触犯了他的忌讳。
    然而……事情牵扯到胡大老爷,况且这会友馆的事,他此前还说过无妨,如今反悔去找麻烦?
    他朱元璋虽时常不讲理,但也是看人的。
    至少对胡大老爷,多少还得给几分顏面。
    毕竟,这是真正的老兄弟,又是儿女亲家。
    想到这儿,朱元璋挥了挥手。
    “行了,毛驤,你先退下吧!”
    “这事儿,咱得和惟庸好好谈谈。”
    毛驤咂咂嘴,心中又是羡慕又是无奈,只得老实离开。
    他很清楚,自己可没胡大老爷这样的待遇。
    若再囉嗦,说不定反要挨收拾。
    胡大老爷来得倒是很快。
    毕竟,他眼下閒得很。
    一到御前,朱元璋便將毛驤查出的奏报递给他。
    “你自己先瞧瞧!”
    “咱知道你不为这些破事,但咱想听听你的看法。”
    胡大老爷接过宋利递来的锦衣卫密报,刚刚展开便微微扬起了眉梢。
    会友馆果然被盯上了。
    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
    这处產业不仅归属胡府名下,更是眾多官员时常往来的场所,自然成了情报匯集之地。
    胡大老爷仔细阅览完密报內容,沉吟片刻后对朱元璋提议道:
    “陛下,不如召太子殿下前来。“
    “臣等三人共同商议此事更为妥当。“
    “有些要事应当让储君知晓。“
    朱元璋闻言再次蹙起眉头。
    他仍示意宋利前去传唤太子。
    待宋利匆匆离去后,朱元璋转向胡大老爷问道:
    “此事为何非要太子参与?“
    “似乎並非什么紧要大事。“
    胡大老爷神色坚决地摇头。
    “此事確实需要太子在场。“
    “臣想与陛下和太子探討朝廷大政。“
    “若太子在场,有什么见解可直接提出。“
    “若是缺席,待他日后登基发现政令不合心意...“
    “恐怕会直接更改新政。“
    “因为他无从知晓当初制定时的考量与缘由。“
    “只要觉得不合时宜,自然会按自己的意思修改。“
    朱元璋凝视著胡大老爷,许久才缓缓頷首。
    这个道理他自然明白。
    但此刻朱元璋心中另有疑虑。
    '惟庸为何对標儿如此上心?'
    '莫非真在期盼朕早日禪位?'
    这个突如其来的念头让朱元璋心头火起。
    他强压下翻涌的怒意。
    生怕一时衝动將胡大老爷推出午门问斩。
    朱標很快赶来。
    或许是宋利告知此事关乎父皇与胡大人共同商议的要务。
    能让两位长辈同时召见,必然是非同小可之事。
    行礼过后,胡大老爷便將那封密报递到太子手中。
    “殿下先看看这个。“
    “此物正是今日议事的起因。“
    朱標接过密报仔细阅读,眉头渐渐紧锁。
    朱元璋望著爱子这般神態,心中暗自欣慰。
    '不愧是朕的太子,颇有朕年轻时的风范。'
    胡大老爷懒得与他们父子绕弯子,径直点明道:
    “此事暴露出两大隱患。“
    “其一,官员眼下或许尚未结党营私,但日后必生事端。“
    “轻则联手办事,重则串通欺瞒。“
    “这般情形,迟早要现形。“
    “其二,官员借我那场地,已与商贾勾连。“
    “虽说眼下只是小利,往后呢?“
    “难保不会利慾薰心,酿出更大祸事?“
    “商人图利,官员也想搏个前程!“
    “这两个问题,便是咱们要解决的!“
    朱元璋与朱標同时拧紧眉头。
    胡大老爷所言之事。
    必定会成为现实。
    父子二人对此深信不疑。
    这等事早已屡见不鲜。
    非关他人引诱。
    纯粹是人性贪婪使然。
    想到此处,朱元璋头皮发紧,盯著胡大老爷道:
    “惟庸,你非要標儿过来,究竟有何打算,直说便是!“
    朱標诧异地望向岳父。
    未料自己不在场仍被牵连。
    胡大老爷却神色自若,坦然面对父子二人:
    “陛下、太子,此事归根结底是吏治问题。“
    “尤以肃贪反腐为重!“
    “虽说陛下严刑峻法,剥皮实草震慑眾人。“
    “但不得不承认,贪腐之事至今未绝。“
    “今日要议的,是定下一套章程。“
    “这套章程须得周全,行之有效。“
    “不仅要贯彻洪武朝,更要延续至太子继位。“
    “这正是臣请太子到场的原因。“
    “太子若明白制定此制的初衷,知晓其中关节。“
    “將来即便要改动,也不至于越改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