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3章 钱患
    见朱桂久久不语,只是盯著夏原吉,朱元璋眉头微蹙:“怎么,你也觉得他们是危言耸听?”
    “不。”
    朱桂回过神来,摇了摇头:“儿臣非但不觉得是危言耸听,反而觉得,夏大人所言,已是燃眉之急。”
    “儿臣只是震惊於,我大明朝堂之上,竟有如此远见卓识之士。”
    这句发自內心的讚嘆,让夏原吉微微一愣,隨即拱手道:“殿下谬讚。下官也只是纸上谈兵,终究是些浅见。”
    “不,夏大人,你看到的不是浅见,而是祸根。”
    朱桂收敛心神向前一步,环视三人,拋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直指核心的问题:“父皇,吕尚书,夏大人,儿臣想请教一个问题——何为钱幣?”
    这个问题问得突兀,朱元璋和吕昶都愣住了。
    钱不就是钱吗?还能是什么?
    唯有夏原吉,眼中精光一闪,稍作思忖,便沉声答道:“回殿下,下官以为,钱幣者,非金银铜铁本身,亦非纸张。其本质,乃是朝廷与万民之间的一种约定,用以衡量万物之价值,便於交易流通。百姓信之,则废纸可为钱。百姓弃之,则黄金亦同土。”
    说得好!
    朱桂心中暗赞一声。
    这个回答,已经触及了信用货幣的本质。
    “夏大人所言极是!”
    朱桂朗声道,他决定顺著这个思路,將话题引向更深处,“我华夏自商周始,以贝为幣,后有刀布圜钱,至秦一统,方有半两钱。”
    “歷经两汉魏晋,皆以铜钱为本。”
    “钱幣的形態在变,但其背后,是百姓对它的信任不变。”
    “铜就是铜它本身就有价值,可以铸成铜器。可以熔了再铸,所以百姓信它。”
    他话锋一转:“可父皇,咱们大明的宝钞,它真的值那一贯钱吗?”
    此言一出,御书房內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
    这是在直接质疑朱元“平生得意之作”的大明宝钞。
    无异於当面打皇帝的脸。
    吕昶嚇得脸色发白,拼命给朱桂使眼色。
    朱元璋的面色也是一抽。
    但他没说什么,也只是在等待朱桂的下文。
    见状,朱桂继续说道:“宋有交子,元有中统钞,再到我大明的宝钞,为何歷朝歷代的纸幣,最终都免不了沦为废纸的下场?”
    “儿臣以为,其根本原因在於,根基不牢!”
    “纸幣,说到底,就是一张印了字的纸。”
    “朝廷说它值一贯,它就值一贯。”
    “但这份价值,凭的是什么?凭的是朝廷的信用!凭的是这张纸,隨时可以去官府兑换成等价的金,银,铜钱!”
    “可无论是宋,元还是我大明,都在金属货幣体系尚未完善,国库储备远不足够的情况下,就强行推行纸幣。”
    “这就好比是盖一座万丈高楼,地基却只挖了三尺深!”
    “初期尚可,可一旦朝廷因为用度紧张,开始滥发宝钞,印出来的纸越来越多,而国库里能兑换的铜钱还是那么多。”
    “百姓们又不傻,手里的纸换不来铜钱,谁还信它?”
    “这宝钞的价值,自然就一落千丈!”
    朱桂的这番话,让朱元璋直接一个后仰。
    他一生杀伐果断,最重实际。
    当然知道宝钞在民间已经形同废纸,但之前一直將原因归结於奸商囤积,百姓愚昧。
    从未想过,问题的根子,出在他自己建立的这套体系上。
    大明宝钞发行的根源,就是为了解决开国之初铜料短缺和財政紧张的问题。
    为了强制推行,朝廷甚至下达了禁金银交易的律令。
    规定民间所有金银都必须兑换成宝钞使用。
    这种强制手段,加上后来为了填补財政窟窿而毫无节制的超发。
    导致洪武二十五年初期,一贯宝钞在民间的实际价值,已经跌到了不足二百五十文钱,贬值超过四倍,早已信誉扫地。
    “那依桂儿之见,该当如何?”
    朱元璋他已经完全被朱桂的理论所吸引。
    “很简单。”
    朱桂斩钉截铁地吐出四个字:“重铸新幣!”
    “重铸新幣?”
    吕昶和夏原吉同时惊呼出声。
    夏原吉的反应最快,上前一步追问道:“殿下的意思是……废黜宝钞,以金银为本,铸造金钱,银钱,使其在市面之上,与铜钱一同流通?”
    “正是!”
    朱桂肯定了夏原吉的理解,目光灼灼地看著朱元璋,“父皇,大明如今最缺的不是钱,而是信用!”
    “宝钞之弊,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若强行维持,只会让民怨越积越深。”
    “如今儿臣带回了足够的金银铜料,正是天赐良机!”
    “我们必须立刻铸造全新的金幣,银幣,以十足的成色,精准的重量,向天下人宣告,朝廷的钱,是真的钱!是可以当饭吃的硬通货!”
    “只有这样,才能重新挽回朝廷岌岌可危的信用,让混乱的经济恢復秩序!”
    “至於宝钞。”
    朱桂顿了顿:“可以逐步回收,或设一个最后的兑换期限,让其彻底退出流通。长痛不如短痛!”
    夏原吉激动地补充道:“陛下!殿下所言,乃是万世良策!”
    “一旦金银铜三幣並行,以国家律法规定其兑换比例,则货幣之本立矣!”
    “日后即便再发行纸幣,只要有足够的金银储备作为根基,百姓心中有底,便不会重蹈覆辙!”
    “好一个万世良策!”
    朱元璋猛地一拍御案,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他来回踱步,眼中的阴霾也消散了一些。
    但他终究是一代雄主,兴奋过后,立刻想到了另一个关键问题。
    他停下脚步,看向朱桂:“桂儿,当年朕滥发宝钞,是因为国库空虚,用度紧张。今日你带回了金山银山,朕若是有朝一日又手头紧了,忍不住多铸了些金幣银幣,岂不是又要走上老路?”
    来了!这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朱桂心中一凛,他知道,成败在此一举。
    他深吸一口气,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父皇,正因如此,儿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新幣铸成之后,朝廷必须立下一条铁律,並昭告天下,由天下万民共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