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1章 朝堂之后
    退朝的钟声敲响,奉天殿內压抑的空气才终於有了一丝流动的跡象。
    百官们如蒙大赦,躬著身子,小心翼翼的向后退出大殿。
    连脚步声都放到了最轻,生怕惊扰了龙椅上那头余怒未消的雄狮。
    朱元璋紧闭著双眼,靠在椅背上,胸口依旧在微微起伏。
    刚才那通雷霆之怒,耗尽了他本就不多的精力。
    此刻只剩下深深的疲惫。
    “皇爷爷……”
    朱允炆膝行上前,声音里带著一丝惶恐和关切。
    朱元璋睁开眼,看著跪在脚下的皇太孙。
    那张脸,一如既往的仁厚,甚至带著几分书卷气的柔弱。
    他心头的火气不知怎的,又化作了一声长长的嘆息。
    他伸出乾枯的手,朱允炆连忙上前,小心地將他搀扶起来。
    祖孙二人沉默地走下御阶,穿过长长的甬道。
    朱元璋的脚步很慢,大半个身子的重量都压在了朱允炆的身上。
    “允炆,你刚才,不该开口。”朱元璋的声音沙哑,听不出喜怒。
    “孙儿……孙儿是怕皇爷爷气坏了身子。黄大人他……”
    “他黄淮,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是你的臣子。”
    “他忠心,朕知道。可他也是一把刀,今天这把刀被人递到了你手上,想让你去捅你的叔叔。”
    朱元璋停下脚步:“你替他求情,殿上那些人精怎么看?他们会觉得,你这个太孙耳根子软,好拿捏。”
    “以后,他们会拿著更多这样的刀,来让你做选择。”
    “今天你要保黄淮,明天是不是就要听黄子澄的,后天是不是就要信齐泰的?到最后,这天下,是你朱允炆的,还是他们这些文官的?”
    一番话,说得朱允炆脸色发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
    他从未从这个角度想过问题。
    在他看来,为忠直敢言的大臣辩护,是君主应有的品德。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孙儿……知错了。”
    朱元璋摇了摇头,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他太累了,有些道理,说再多遍,听不进去还是听不进去。
    他继续迈开步子,一边走,一边像是自言自语般说道:“汉宣帝说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只靠孔孟那套仁义道德,是治不好天下的。”
    “你得有菩萨心肠,也得有霹雳手段。”
    “什么时候该安抚,什么时候该杀人,这分寸,得你自己拿捏。”
    “对老十三这样的,你今天要是顺著黄淮的话,收了他的琼州府,断了他的根。”
    “你信不信,他明天就敢在海外自立为王,永不回朝。”
    “到时候,大明就不是多一个藩王,而是多一个死敌。”
    朱允炆听著,心中却不以为然。
    他扶著祖父,忍不住反驳道:“皇爷爷,大明久经战事,百姓思安。霸道太过残暴,孙儿以为,如今正该偃武修文,以德化人,方是长久之计。”
    朱元璋的脚步停了下来。
    他转过头,深深地看著自己的孙子,看了很久很久。
    最后,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摇了摇头,將手从朱允炆的臂弯里抽了出来,独自向前走去。
    那背影,在深宫的阴影里,显得无比萧索与孤独。
    那一瞬间,一个念头从老皇帝的脑海中闪过。
    北平的那个老四…朱棣。
    那个儿子,像他,太像他了。
    心够狠,手够硬,懂得用刀子说话。
    若是把这江山交给他,或许更能镇得住那些骄兵悍將和野心勃勃的兄弟。
    可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便被他自己掐灭了。
    不行。
    他的身子,他自己清楚,撑不了多久了。
    临阵换帅,乃是兵家大忌。
    此刻废了允炆,立老四,必然朝野震动,诸王离心。
    不等他闭眼,这天下就要先乱起来。
    罢了,罢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吧。
    他已经为这个孙子,铺平了所有的路,杀光了所有该杀的人。
    剩下的,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
    金陵城里的朝堂风波,如同投入大海的一粒石子,传不到世界的另一端。
    与日渐沉暮的金陵不同,朱桂的王国正处在野蛮蓬勃的生长期。
    他的势力早已超出了南洋的范畴。
    满载著丝绸,瓷器,茶叶的商船从琼州出发,向西抵达欧罗巴,换回黄金白银和工匠。
    向东,横跨那片太平洋的蔚蓝。
    抵达他一手建立的新大陆。
    在美洲,以肇新城为核心,无数的定居点沿著海岸线和河流向內陆延伸。
    被征服的印第安部落,源源不断地提供著劳动力,开垦著无尽的处女地。
    在南洋,昔日的海盗与土著王公,如今都成了大夏贸易公司最忠实的合作伙伴,他们用岛上的资源和人口,换取来自大明的武器和商品。
    在欧罗巴,以尼斯港为据点,大夏银行发行的“大夏通宝”,已经成为地中海贸易中最坚挺的硬通货。
    一个以贸易航线为血脉,横跨三大洋,触角遍及亚、欧、美、非的庞大帝国雏形,已然形成。
    它的疆域之广,远非地图上任何一个国家所能比擬。
    朱桂站在旗舰的船舱里,看著面前那幅巨大的世界海图。
    上面用硃砂和墨笔,標註著一个个属於他的港口,航线和资源点。
    他的手指,轻轻划过那片广袤的美洲大陆。
    “再有三年……”
    他低声自语:“三年之內,美洲的人口便可突破千万。到那时,便可正式建国称帝。”
    他从未想过要回去参与那场註定会发生的靖难之役。
    当一个皇帝,去继承一个已经定型,甚至开始僵化的帝国,远不如亲手创造一个全新的,拥有无限可能的帝国,来得更有成就感。
    朱元璋的天下,让他去坐,他或许还要嫌那龙椅坐得不舒服。
    他要的,是星辰大海。
    ……
    另外一边,隨著船队不断靠近,那片轮廓越来越清晰。
    那是一座不算太大的岛屿,岛上覆盖著浓密的热带植物,鬱鬱葱葱。
    “是关岛!”
    朱桂放下了手中的单筒望远镜,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知道,他们成功了。
    他们征服了这片世界上最大的海洋。
    舰队在关岛只做了一天的短暂停留,补充了淡水和一些新鲜的瓜果,便再度起航。
    所有人的心中都燃起了一团火,因为他们知道,家的方向,就在前方。
    又经过了十余日的航行,当又一片更加广阔,更加熟悉的陆地轮廓出现在海平面上时,整支船队都沸腾了。
    “是吕宋!我们到吕宋了!”
    船队缓缓驶入后世的马尼拉湾,这里的港口,早已被大夏的商船经营得初具规模。
    当四百艘巨舰组成的庞大舰队遮天蔽日般驶入港湾时。
    港內所有船只都自觉地降下船帆,缓缓致敬。
    朱桂,蓝玉,蓝霞儿,吴慧,所有人都站在了旗舰的甲板上。
    他们向东望去,是刚刚被他们征服的无垠大洋。
    他们向西望去,是熟悉的大明海疆。
    他们从大明的南海出发,一路向西,绕过了好望角,穿过了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又横跨了太平洋,最终从东面,回到了亚洲。
    他们,绕著这个世界,走了一整圈。
    “我们……我们真的做到了…”
    蓝霞儿紧紧抓著朱桂的胳膊,声音中满是难以置信。
    她看著自己的夫君,眼中充满了崇拜与爱意。
    吴慧亦是双目泛红,她明白这一壮举意味著什么。
    这不仅仅是一次远航,这是人类歷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突破。
    而开创这一切的,正是她身边的这个男人。
    他的名字,必將与日月同辉,永载史册。
    蓝玉,这位戎马一生的悍將,此刻也难掩心中的激盪。
    他不像女人们那般感性,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背后的分量。
    他看著那片一望无际的太平洋,又回头看了看吕宋的方向。
    仿佛看到了无数条黄金航线。
    “殿下”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復著心情,“我们……创造了歷史。”
    “是啊。”
    朱桂迎著海风,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这整个世界:“我们创造了歷史。从今天起,这片大海,再无秘密可言。”
    蓝玉的目光重新投向东方,落在了关岛的方向。
    作为一名卓越的將领,他立刻就看到了那个小岛的价值。
    “殿下,关岛虽小,但位置极其要紧。”
    “它就像是新大陆与南洋之间的一颗钉子。我们应该在那里派驻一支军队,建立永久的港口和要塞。”
    “如此一来,这条横跨大洋的航线,就彻底掌握在了我们手中。將来无论是通商还是调兵,都进退自如。”
    朱桂讚许地看了岳父一眼。
    这位大明战神,在经歷了这一路的洗礼后,眼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陆地征伐,开始具备了全球化的战略视野。
    “岳父所言极是。”
    朱桂点头道,“关岛的价值,不下於马六甲。”
    “不过,此事不急於一时。我们眼下最重要的,是先彻底掌控南洋。”
    “將这片大明的南湖,变成我们真正的內海。”
    “然后,再以南洋为基地,向东西两个方向,辐射我们的力量。”
    他转过身,看著身后那四百艘巨舰,看著船上那数万名精神饱满的將士。
    眼中闪烁著自信。
    “走,我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