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卷阅读10
    步。
    侯炳臣入京,于赵典来说的确是一大祸患,他是很想除了他,但是赵典也知道,还不到时候。侯炳臣性情骨鲠,哪怕他心里对于赵攸的政绩多有不满,但只要赵攸在皇位上一天,又是上一代灵佛亲指的,侯炳臣就不会有取而代之或拥戴旁人的心,这是赵典的倚仗,又是赵典的担忧。
    倚仗大王爷赵谧的两个儿子暂且不会因为赵鸢更优秀而拥立他为王,又担忧赵攸会因这靠山在旁而对自己提早痛下杀手。
    赵典想着,忍不住露出一个冷笑来。
    就凭赵攸自己的本事想和他斗还差老远呢,而且还有那个榆木脑袋的儿子在后头给他拖后腿。
    只是眼下却又多了一桩需要防范的事,让赵典很是心有计较。
    “如果这个毒真是赵鸢下的,那这小子的心思可太不一般了。”
    “孩儿愚钝,赵鸢这么做只是要把薛仪阳弄到刑部去吗?”
    赵典摇头,眼中一瞬闪过凶光:“不止刑部,还有旁的……你且看,这事儿自不会轻易就了了,而这一招四两拨千斤,使得可太妙了。”
    ☆、家宴
    的确就如赵典所言,虽不过只是两杯小小的毒酒,无人伤无人亡,其后几天却引起了朝野的一阵小小动荡。
    首先右都御使大人薛仪阳主办此案,同刑部一道将那日来冠礼的众人一一盘问彻查。
    薛仪阳自不是一人来的,他以往不管事,也不招惹别人,但一旦管事,也无人敢来招惹他,因着他背后除了有都察院外还有两位义兄在撑腰,又有宗政帝的意思在。而刑部一众人,以尚书张幡为首的,听命于皇上,他们自然对薛仪阳的到来是又配合又帮衬,三王一派的人呢,是以两位侍郎为首,只能从中想法子明哲保身了,然而尽管如此,三王党在盘查中却还是被各种刁难怀疑,光是下狱的侍婢太监就关了整整几个监牢,可算是把赵典的人闹得鸡犬不宁了一番。
    如此一来,刑部被搅得乱成一团,赵典自不会甘心,于是又拖着礼部下了水,谁让那日冠礼从上到下都是由礼部他们处理的呢。
    怪只怪礼部尚书瞿光为人本就不正,平日里没少仗着宗政帝的信任揽权纳贿,而他手下的人,自然上行下效有样学样,偏偏大邺每年光是皇家祭祀和道场法会就不知要办几次,从中一层一层可捞的油水更是数不胜数,于是在一干特意来找茬的刑部官吏手下,礼部那群人自然讨不到好处,本来只是查谁在冠礼上下了毒有没有可疑,结果莫名牵出了一堆贿赂公行的丑事,每日早朝弹劾礼部的折子都能堆成一座小山,可把宗政帝听得_目切齿气到不行,一天可以把瞿光唤进御书房骂上十几回。
    但是眼下的大邺朝中什么模样皇上能不知道么,不过是睁一眼闭一眼求个风平浪静而已,赵攸从来都晓得自己有几斤几两,当年上一代灵佛说他庸碌无为不堪重任并不是错话,他从不希冀什么经天纬地震古烁今,他只希望大邺能别毁在自己手里就好,也别毁在……赵勉手里。
    所以,瞿光虽贪,在赵攸眼里却远没到罢黜的时候,至少他还想着生死攸关时能多一个人给太子出出主意。
    而这面上看着宗政帝和三王都打得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实则却是两败俱伤,互损元气,也不知何人不费吹灰,就从中得了不少的利。
    宗政帝便反复告诫自己,当前这些折腾不过是必付的代价而已,待到他寻到了关键的证据,势必要那些人好看。
    ……
    外头闹得风风雨雨,顾相檀这儿就难得挺闲的,安隐在院中种了不少花草,顾相檀偶尔看他们侍弄侍弄,再听观正禅师讲讲经,这日子一晃便到了中秋。
    上午他接着了师傅的信,顾相檀很高兴,认认真真地回复了一封,让傅雅濂注意身子,又说京中安稳,宗政帝和皇后,还有其他人皆待他很好,等血案大白的一天,又或是不久,自己便能回鹿澧了。
    这话一半是写给宗政帝看得,因着顾相檀知道,这封信不可能老老实实地送抵师傅手里,途中必是要绕上一个弯儿,至于另一半说得倒也是实话,他的确要寻个时机回去一趟,他不能留师傅一个人在那里孤苦无依胡思乱想,上一世的悲剧,顾相檀不想再见到。
    到了傍晚,孙公公亲自来请灵佛赴那中秋喜宴。
    按理说近日糟心的事不少,皇帝该是没什么心情再邀了众人一道开席的,但是不开又显得他小气了,而且能有和顾相檀、侯炳臣等套近乎的机会,他岂会放过。
    于是,顾相檀也大方的去了,轿辇到了那儿已是来了不少人,一轮明月当空,大如圆盘,紫微宫前的长道上缀满了盏盏宫灯,远远望去昏昏红红,如点点繁星,美不胜收。
    见他行来,廊道尽头老远就有一群人候着要同灵佛见礼,顾相檀一看,为首的那人身形高大,宽眉长须,不是敬国公贡海又是谁,而他身旁站着的男人则与他年龄相仿,不过略矮略胖,穿着锦绣缎袍也遮不住他那滚圆的肚子。
    “小侯梅四胜给灵佛请安,”关永侯给顾相檀做了个长揖,又拉过身旁的一个女子道,“这是小女梅渐熙,一同见过灵佛。”
    顾相檀看了梅渐熙一眼,此女一身梨黄,蛾眉横翠粉面生春,微垂着眼,唇角淡笑,的确如传闻中所言一般有倾国倾城之姿,相较之下,她一边隐在宫灯暗处的庶妹梅渐幽就越发的不起眼起来,连梅四胜都好像忘了这个女儿一样,还是见灵佛望过去才想到要一同说起。
    梅渐幽仍如上次一般磕磕绊绊地应了声,头都没怎么敢抬。
    顾相檀只瞥了眼她们,轻轻点了点头。
    那头敬国公相邀,顾相檀便随着他一起进了殿。
    不过行了两步,前面就缓缓迎上一人来,那人紫衣翩翩,莲步乍移,一头青丝几乎曳地,随风轻摆如舞。
    行到近前,规规整整地给顾相檀福了身,又一一给敬国公和梅四胜都行了礼,梅四胜却明显受不起,急急道:“贡小姐莫要多礼,莫要多礼。”
    敬国公哈哈笑了,回头对顾相檀说:“灵佛还未见过吧,这是小女,闺名懿陵。”
    其实一见得贡懿陵顾相檀差不多就明白今日皇上这筵席办得是何意思了,太子既已弱冠,接下来自然也该为这东宫添上另一个主子了,难怪敬国公看着这般春风得意。
    不过顾相檀在对上贡懿陵的时候面上的淡笑反而收敛了些,换上了几分真挚。
    贡懿陵虽比不得梅渐熙惊艳娇丽,但自有其娴静的气度,且进退得宜,的确是凤位的大好人选,只是可惜……华凤未必能配翔龙。
    “瑶池仙子宴流霞,醉里遗簪幻作花……”贡懿陵吸了吸鼻子,轻道,“好香的味道,是玉簪花。”
    顾相檀甩了甩袖子,笑说:“我的小侍从在院里种了不少,平日拿来泡茶去火,贡小姐好见识。”
    “奴家也喜爱玉簪,若是有机会,同灵佛说道则个。”
    顾相檀点点头,又和几人说了会儿话,便被孙公公带着入了席。
    宗政帝和皇后都还未到,侯炳臣倒是来了,但被群臣围着谈天说地,只赵鸢一人坐在一边,半垂着头不知在想什么。
    他一身白衣,长长的发束在脑后,只留几缕自鬓边滑下,随着殿中夜风轻飘若絮,硬生生自这喧闹之所辟出一方静谧天地,只装得下他一人。
    似是觉察到视线,赵鸢抬眸看了过来,一双杏眼明媚非常,衬着眼尾泪痣,幽幽冷冷,虚虚实实。
    被发现注视的目光,顾相檀也不躲,直直地迎了上去。
    于是,两人便隔着几丈的距离一动未动地互望着。
    顾相檀眼中有笑意,流水一般透着狡黠,赵鸢看着看着眼中的冷色也渐渐退去了,唇角若有似无地提了起来。
    便在这时顾相檀的眸色一顿,看向了赵鸢身旁。
    赵鸢也微侧过了头,就见一婢女小心翼翼地站在不远处,手中攥着什么,一脸的欲言又止。
    顾相檀见她走到赵鸢面前,局促说了两句,两人又一同朝不远处望去,就见那头坐在席边的梅渐幽正惶惶不安地看过来。
    “我家小姐为了答谢世子上次的帮衬,特意绣……”
    那婢女还未说完却被赵鸢冷冷打断了:“我未帮衬她什么,不必答谢,拿回去吧。”
    婢女白了一张脸,站那儿左右为难进退维谷,见赵鸢丢下这句话后竟没再看过来一眼,唇角紧抿,俊美的侧面冷若冰霜,婢女一番踌躇,最后只能无奈退了回去将话回了。
    梅渐幽的眼角当下便洇出了泪来,用着娟帕偷偷擦了,不敢再抬头了。
    赵鸢自不管那头如何,只是再望向顾相檀时却见他已是转开了头去,和不知什么时候来的赵界说起了话。
    赵界那扇子就像长在他手里似得,走哪儿扇哪儿,眼下自也扑闪扑闪个不停。
    “这么些年中秋家宴,就今儿个最热闹,远的近的生的熟的都来了。”赵界边说边看向关永侯梅四胜一家。
    顾相檀道:“中秋团圆,皇上想必图个人气,亲眷血脉时不时聚一聚也好。”
    赵界自然称是,又看向另一头,口吻兴味:“沾亲带故倒也罢了,怕就怕鱼目混珠。”
    顾相檀顺着他的目光,却见不知何时赵溯也到了内殿,正坐在席尾不起眼一处,身旁多是些品级低下的散官,他一人也不同人说话,显得颇为寂寥落寞的样子。
    此时赵溯正巧抬头,见着顾相檀忙颔首示意,只是视线瞟到一旁的赵界时又匆忙低下了头,态度似有些畏惧。
    顾相檀听着赵界不屑地轻哼了一声。
    没多时,宗政帝和皇后入了宴,太子一道,锦妃身旁也随着赵则,还有几位嫔妃,接着便开了席。
    皇帝看着高兴,右相仲戌良便问皇上可有何喜事。
    宗政帝一探手自孙公公那里接了急报递予侯炳臣道:“侯将军可知晓了?御国将军七日前泸州关一役拿下大捷,将司朊的南蛮军赶出百里之外,实乃大快人心!”
    侯炳臣自然早就知道了,他和曹钦一直联络频繁,不过此刻还是眼开眉展,将那捷报一番探看,大声称好。
    席内众人立时三呼万岁,又道大邺昌平自可一统万世。
    太子当先说了一番吉祥话,听得宗政帝是合不拢嘴,继而道:“如今日月清明天下和顺,又有良将卫国,若是太子也能修身齐家,朕才是真正放心了。”
    说着看向敬国公:“朕看懿陵也不小了,平日在皇后跟前谨孝和顺,很识大体,如今便指给太子,做那凤鸾和鸣的良配,国公意下如何?”
    敬国公自然欣喜,忙跪下谢恩,众人也纷纷道贺,席上一时和乐融融,只太子在一旁僵着脸,笑得颇为勉强。
    ☆、真相
    宗政帝这话一说,剩下的时间便由着敬国公做了那热场的旦角儿,从头到尾迎四面奉承恭维,风光无限。
    后又有舞姬献舞,触光交错,这般场面实在不适合顾相檀久留,于是他坐了一会儿便同宗政帝告辞了。
    轿辇行出紫微宫,顾相檀自窗帷处向外看去,一片暗影中宫墙连绵,空茫不断,桂花浮云,夜凉如洗。
    中秋时节,合家团圆,他却独此一人,即便顾相檀早已习惯,眼下却也不得寥落悄生,心内恍出些思念来。
    思念再也望不到的家人,思念近在眼前却不得亲近的那人……
    想着想着,顾相檀对小禄子道:“落轿。”
    顾相檀一出来,苏息忙问:“公子要去哪儿?”
    顾相檀左右看了看,此处是通向须弥殿的小路,沿途有一座不大不小的花园,园内假山林立,荷塘映月,十分幽静,看着颇有些景致。
    “我在这儿赏赏月,你们且先回去吧。”
    安隐哪里放心,顾相檀只有道:“那衍方跟着,其他人不用留下。”
    最后人好容易都走了,顾相檀对衍方说:“你在这儿看着,我进去走走。”
    衍方同他交换了一个眼神,顾相檀对他摇了摇头,示意无妨,衍方便无声地退了下去。
    顾相檀行到花园内沿着荷塘缓缓地走,走了大半圈后,轻轻道:“出来吧……”
    话落半晌,假山一角幽幽地闪出了一个影子。
    顾相檀捻了地上的一片嫩叶放在手中细细地看着,头也不抬:“你随了我一路,到得能说话的时候又一言不发,这样岂不是白忙一场?”
    片刻,那影子动了动,自黑暗处走了出来,月色照在他的脸上,将他模样照得分明。
    竟是赵溯。
    顾相檀只听一声轻击,回头再看,却见赵溯对着自己直直的跪了下来。
    顾相檀面露惊讶,上前了两步,忙问:“你这是做什么?有什么话直说就好。”
    赵溯面带悲愤,眼中激荡的情绪似要将他平和的眉目所撑破,他缓了缓才把话说出来:“灵佛,赵溯在这里指天发誓,之后所言句句非虚,我不求功名富华金银权贵,我只求佛祖给我一个公道,也给您一个公道!”
    顾相檀怔然:“公道?什么公道?”
    赵溯顿了下,沉声问:“我若说了,灵佛可信我?”
    顾相檀想了想,似有些为难:“我也不瞒你,我知晓你是谁,也隐约听说过一些你的事,以前的许多,我不好插手,要是你想求我这个……”
    赵溯却摇头:“不,我自不敢拿那些年代久远的恩怨情仇来污了您的耳朵,我也不会让灵佛为难,我只是看不得真相被隐,想把所知的一切告诉您。”
    顾相檀眼皮跳了跳:“真相?难道是有关我爹娘……”
    赵溯不言。
    顾相檀上前一把抓住了他,急道:“那天你是否看到了什么?又知道多少?”
    赵溯却还是那句话:“灵佛可信我?”
    顾相檀对上赵溯的眼睛,黑夜中那双眸子有种鹰隼般的锋利感,丝毫不似殿内所见的两次那样谦逊内敛,毫不起眼。
    顾相檀的手指紧了紧,咬牙道:“我信。”
    赵溯点了头,又皱起眉,像是斟酌着该如何把这事说清楚,良久才慢慢开口。
    “那一日夜半,我的确亲眼得见到了灭门顾府的真凶。”
    顾相檀一抖,听见自己用冰凉的声音问:“是谁?”
    赵溯道:“南蛮人的模样,约莫六人,手持弯刀,身形高大,我到得府外正瞧见那几个匆匆离去,那时,府门大开,已是晚了……”
    “南蛮人为何要斩杀我爹娘?”顾相檀眼中惊惧略过继而喊到,若只是国仇家恨自不必采用如此暗杀的手段,且顾z长既无兵权也不管战事,杀了他对南蛮人而言有何利益可图?反之,那几年他在宗政帝面前更是越来越没有言语之地,就算要灭大邺的威风,也该挑那些肱骨之臣,总之怎么轮都轮不到裕国公才是。
    “所以这里头才有蹊跷,”赵溯说:“不是外寇,那就只有……”
    内贼了。
    顾相檀变了面色,看着赵溯:“那一晚你为何会去到我顾府门外?”
    赵溯道:“灵佛果真机敏,实不相瞒,其实我来京城还要拜三王所赐。”
    “怎么说?”
    “灵佛是否知晓,赵典赵界素爱养r?在京城,一只上品的r鸟叫价可到黄金千两,而在三王府,这样的r鸟却数不胜数,他们的r则大多来自东县。”
    东县地处大邺东南角,天干地燥雨水少,那儿养不活劳苦的民众,却反而是r鸟最爱停留之地,每年的隆冬,络绎不绝地r鸟便会因着气候和暖飞抵东县,枯枝上、干涸的河道内,到处可见。
    “而这时,赵界就会亲自去东县领r,他在那儿养了成百上千的抓r人,这些r在东县不过几两银子,运到了京城却是翻了千倍万倍的银两,三王这些年靠着这个都几乎富可敌国了,可是r鸟也不过是赏玩的鸟儿,就三王的性子,花的力气也未免太多了。”
    “r鸟……还能如何?”
    “灵佛不知吧,r鸟之所以矜贵,便是它秉性凶狠难驯,无人可以驾驭,然而,一旦它能听人差遣,便是绝佳的报信鸟儿,一日千里,行踪难觅。”
    “驯r?”
    “对,便是驯r,抓r人好找,驯r人难求,几百个人抓r人中都未必能找到一个会驯r的。”
    顾相檀明白了:“你会驯r。”
    忽的又想起来:“难道那一日在国子寺听到的哨声……”就是将停留在顾相檀肩膀上的r鸟引开,得以让赵鸢出手的声响就是眼前之人所发?
    赵溯点了点头,自袖中拿出一枚银哨:“此哨需得以技巧才能吹响,且不同的哨声代表了不同的含义,若没有几年的功夫便不能掌握。赵界身边有两个驯r人,他并不信我,所以我随着他来到京城虽两月有余,至今也未能进入内室的养r堂里。”
    “不过你还是知晓了他们的秘密?”
    “不错,我本也是无意得知,一日有只r鸟受了伤,掉落到后院中,我才幸而见得了绑于r脚上的书信,一看却发现三王一党竟与南蛮人有所勾结,通敌叛国,罪证确凿!”
    “所以,你的意思便是,授意南蛮人杀我爹娘的……正是三王?”顾相檀幽幽地问,眼睛睁得很大,似不敢置信,又似深不可测,片刻又自言自语般地问:“他这般做有何好处?”
    “灵佛难道忘了,当年今上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庸君误国,暴君亡国。
    不过短短八个字,却定下了新的国之君王。
    “三王记恨灵佛害他失了皇位,才致使如今兜兜转转费劲了功夫,而上一代灵佛虽去,但您却来到了顾家……”所以对赵典而言,顾相檀就是害得他登不上王位之人,“当然,他现在不会对您如何,这也不过只是其一的缘由而已。更重要的是,赵典想试探皇帝如今的深浅,更震慑所有皇帝一派的党羽,知晓同他作对的下场。若是皇帝吞了这苦果,赵典便可以将这事嫁祸给南蛮人,以京中人手不足来再问皇上讨要兵力,加固禁军守卫,算一算,这一招真是一举多得。”
    而顾相檀听得几乎咬碎了一口银牙。
    赵溯看着他的表情,继续道:“刑部接了这案子,审来审去审不出个所以然,赵典不怕皇上来把真相告诉您,就是因为皇上也怕您知道,因为他在这里头有私心。”
    死一个顾z长于朝政不痛不痒,若是能因此抓到赵典把柄,赵攸自然求之不得,若是不能,顾相檀却会为父母奔丧,千里迢迢进京,对赵攸来说一样有所得。
    到头来被牺牲的,只有顾家而已。
    顾相檀脚下一晃,险些没站住,被赵溯一探给抓了个稳当。
    “灵佛,这皇城中早就冤鬼无数,再忠心再良善之人也抵不过权利倾轧,我本已是苦命,又哪里再能看得下如此枉死无道之事,只心恨时辰未到,不能得报,不知哪一天阎王才能将他们统统都收拾了去!”
    这话说得已是极度大逆不道,但顾相檀神魂出窍,心内一腔怨愤渐起,对于赵溯的话只觉感同身受。
    赵溯又道:“我既对您说了这些,我就不会怕死,我也知灵佛慈悲心肠,不屑怨恨于他们,只是眼下国土危脆群魔乱舞,若是恶人不除,只怕会祸及旁人,一旦赵典当政,必是天下大乱血腥满地,而若是今上拔除了三王这个眼中钉,真正夺得大权,他又岂会容得下侯将军和旁的世子呢?就太子这般的德行,又真能当得了天下君主吗?灵佛可要三思啊……”
    顾相檀脸皮已近青白,口中不断念着“阿弥陀佛”来凝神静心,赵溯瞧他模样知晓不能再逼,点到即止,才能从长计议。
    于是,他退后一步,又行了个礼,轻道:“许是我唐突了,但赵溯向来信奉天理昭彰报应不爽,灵佛可好好斟酌,赵溯自清心以待,赴汤蹈火。”
    说完,也不多留,爽快地转身又隐到了假山处,消失在阴影里。
    听着那若有似无的脚步声远去,顾相檀脸上的沉色才缓缓退却,他紧紧闭上眼,半晌叹出了一口长气。
    ☆、活着
    顾相檀浑浑噩噩地往须弥殿走,衍方远远地随着他没敢言语,想必方才赵溯的那番话他应该也是听去了个十成十。
    回到内室,顾相檀也不管苏息和安隐关心,只摇了摇头示意自己疲乏得很,便让人都出去了,接着往床榻上一倒,彻底没了气力。
    混混沌沌间只觉四肢沉重,眼前一阵一阵地发黑,再一晃神,顾相檀已是站在了一道宽广巍峨的高门前,门旁蹲着两只凶兽狴犴,正对着自己怒目而视张牙舞爪。
    顾相檀暗忖:这儿是哪儿,阴曹地府么?
    门后有一条幽幽长道看不到底,顾相檀犹豫了下,跨步走了进去,本想着怕是要走到天荒地老,谁知不过半刻便已见了尽头,只是那显出的景象却让顾相檀惊讶不已。
    这是一座灵堂,堂内白色丧幡高悬,黑色祭嶂低垂,地上墙上的壁龛内都堆满了密密麻麻的牌位,顾相檀原以为自己又来到了供奉着顾家满门的地方,谁知定睛一看,却又被灵牌上的人名震得说不出话来。
    赵界,宗政十八年卒。
    赵勉,宗政十九年卒。
    赵典,宗政十九年卒。
    赵攸,宗政二十二年卒。
    顾相檀恍惚地退了一步,抬头又见另一边。
    傅雅濂,宗政十一年卒。
    侯炳臣,宗政十一年卒。
    曹钦,宗政十三年卒。
    赵则,宗政十九年卒。
    羿峥,宗政十九年卒……
    顾相檀僵着背,良久才呐呐道:都死了……都死了……
    还有谁活着?!一定还有人活着!
    他茫然四顾,急急去找,却在墙边一角又寻得了最后两个灵牌,灵牌竟是新的,幽暗的内室还可得见清漆泛出的冷光。
    赵鸢,宗政二十三年卒。
    顾相檀,宗政二十三年卒。
    顾相檀脚下一软,一下子就脱力地坐倒在了地上。
    ……
    烛火一个“噼啪”,骇得他猛然睁开了眼!
    寂夜中四面一片黢黑,只隐隐的月色透过窗帷映出了房中半角,顾相檀躺在榻上,呼吸急促,半晌才平复了下来。
    他紧盯着床头那桂子折莲的雕花床栏好一阵,越看竟越像那狴犴的勾爪一般狰狞,顾相檀不由莫名打了个冷战,一下子坐起,也不点灯,摸着黑披了间外袍便走了出去。
    今夜不是衍方当值,另一个侍从连峰只远远地守在廊下,见得顾相檀似有些惊讶,但也未问,行了个礼又端端正正地站了回去。
    顾相檀顺着偏殿行到了后院,这里便是须弥殿的佛堂,佛堂高两层,顾相檀未进一层,而是拾阶而上,来到了二楼的围栏处。
    栏下有湖,湖边是墙,极目远眺,月光浸水水浸天,一片空明互回荡。
    顾相檀看着眼前的景色,脑中却依旧抹不去方才梦中的场景,那一个个人,一条条命,该死的,不该死的,到头来全成了一把黄土,包括他顾相檀自己……
    夏末的晚风阴阴冷冷,竟吹得顾相檀无端地打起颤来,他伏在栏杆边隐约瞅见了城墙下一道白影晃过,然而再看,又只剩枝桠婆娑,夜色潇潇。
    顾相檀抹了把脸,自嘲地笑了,笑着笑着又闻得耳边脚步声渐起,他顿了下才慢慢回头,就见一人踏着夜色缓缓行来,衣袂舞动,轻盈若幻。
    顾相檀直愣愣地看着对方走到近前,两人目光在空中微微擦碰,顾相檀眸色一闪,匆匆垂下了眼。
    嘴角微扬,口气听来有些戏谑。
    “你这是大半夜睡不着在皇城里晃悠么?怎么还晃到我的须弥殿来了?”
    赵鸢未语,也不拿相同的话来讥回,只与顾相檀一起在栏前站定,侧头看向远处。
    小楼上夏风猎猎,卷起赵鸢的袍角,也卷起顾相檀的发尾,两人于空中一个交互,又各自散开,不留痕迹。
    静谧片刻,顾相檀开口道:“中秋过了……也不知师傅好不好。”
    赵鸢道:“过了年节就能回去。”
    “能回去吗?”
    赵鸢转过头,对上顾相檀的眼睛。
    “你要想的话……”他说。
    当日离开,曾对傅雅濂许下奔完丧就回鹿澧的话,可是什么时候能奔完丧,什么时候又能了结此案呢?
    顾相檀思量着,点点头,面上若有似无一般笑着,抓着雕栏的手却越握越紧,紧到指甲都磕出了血,紧到赵鸢一把抓住了他的手腕迫着他松开,顾相檀才恍然回神。
    赵鸢眉峰拧起,觉察到顾相檀在不停地发抖,再看他那张脸,一瞬间竟虚若金纸,好像就要被这往来的风给吹塌了。
    赵鸢心头一悸,忍不住探出手将人拉了过来。
    顾相檀混沌间只觉跌入了一个坚实的怀抱中,一只臂弯紧紧地环住了自己的腰,让自己靠在他的胸前,一下子就遮挡住了周身侵袭的寒气。
    顾相檀起先是呆愣,待意识到赵鸢做了什么的时候,难掩的酸涩又不停地泛上鼻头和眼眶。
    “是衍方告诉你的?还是你……早就知晓了?”知晓真相,知晓谁是凶手。
    赵鸢沉默了下,轻轻说:“到了京城才知晓的”。
    顾相檀深吸了口气,忽然就停止了颤抖,垮下一直挺直的脊背,无力地将头埋入赵鸢的肩窝中,从他身上汲取着唯一的温暖。
    赵鸢以为顾相檀会怪自己为何要瞒他,却听见他用着嘶哑压抑的声音沉沉地说:“渊清,我好恨……”
    今晚赵溯说得那些,那一点一滴一言一语,顾相檀全都记得,他怎么能忘记,怎么会忘记,曾几何时这就是支撑顾相檀活下去的唯一理由,活下去,让那些人都付出应有的代价。他本以为自己已是经受过最坏的一切了,然而,当赵溯再一次重复起这段过程时,顾相檀的心依旧愤恨难平,痛苦激荡。
    上辈子,他就在此时遇见的赵溯,那时候的顾相檀正处心积虑费尽心机,赵溯的话赵溯的经历对顾相檀来说都犹如切肤之痛,于是同病相怜一拍即合,自此相辅相成,合作无间。
    只是到最后,赵溯得到了他所希冀的一切,而顾相檀回头再看,却发现自己竟然一无所有。
    其境再历,顾相檀恨那些害死顾家害死爹娘的凶手,然而他更恨这仇怨让自己牵连了那么多人,到头来只换得一个玉石俱焚的结果。
    “你想他们死吗?”赵鸢忽的问。
    他声音依旧清亮平淡,好像在问一句无关痛痒的话一般,只轻抚着自己后腰的手掌温柔异常。
    然而这句话却仿佛兜头一盆冷水般自顾相檀头顶浇了下来,让他彻底自彷徨迷离中清醒了过来。
    记忆中,曾经有一个人也这样问过他,一样的口气,一样的神情,他说:你想报仇吗?
    顾相檀是怎么回答的?
    他记得自己说:想,我当然想,做梦都想,时时刻刻在想!我想要他们死无葬身之地,一个一个永不超生!
    于是那个人在思忖之后点了点头,说:我知道了。
    然后他上了战场,然后骁家军连连大捷,宗政帝派其出兵泸州关救赵界于危难,他却以违逆军令罪将赵界直接斩于军中。
    此时的三王早已苟延残喘,此时的赵界也已是强弩之末,只要他回京,顾相檀就有一百种方法让他人头落地,尸骨无存,可是赵鸢却先他一步动了手。
    顾相檀那时不明,还曾质问过赵鸢为什么要插手这事,后来他才突然懂了,却已是晚了。
    赵鸢不愿他两手血腥,所以替他手刃仇人,然而却被三王余孽记恨,害的最后连一把骨灰都带不回京城……
    想到此,顾相檀心中大恸,一把抓住赵鸢的手,瞪着眼睛狠声道:“不,我不想他们死!”
    赵鸢不语,眼中却闪过惊讶。
    顾相檀认真地看着他,眸色已恢复清明:“神武大军虽勇猛善战,但赵典在京中布防严控,绸缪多时,又有羽林将军在旁,势力远不到我们能动的,而宗政帝虽兵力甚微,但朝中党羽众多,一旦不测必引起朝野动荡,民心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