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1章 就离谱!
“砰!砰!砰……”
射击场上,端著燧发枪的测试人员有条不紊的进行著开火。
儘管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但相较於火绳枪,燧发枪的射击流程显得更加流畅,连带著射击效率都有所提升。
单从这点来看,这已经完全能够对现有的火绳枪进行替换了。
“我看这燧发枪性能没问题啊,是什么原因导致它还不能进行量產?”
“陛下稍等。”
对於这把燧发枪的缺点,研发人员显然也没打算隱瞒。
或者说,这次测试的主要目的,就是来向他们陛下反映这个问题的。
从测试人员手中接过燧发枪,只见研究人员伸手將击锤后拉,然后扣住。
“陛下,现在这把燧发枪的主要问题,就在於里面的弹簧上。”
研究人员一边说著,一边在周绪面前比划起来。
“击锤的打击,需要一定的强度才能形成火星,从而点燃火药,完成这一操作,主要靠的就是里面的弹簧,但隨著这个流程的不断重复,频繁的使用会导致弹簧失去原有的弹力,从而导致燧发枪的发火率下降,甚至直接没办法顺利完成点火……”
说到这里,研究人员声音一顿。
“简单来讲就是弹簧的耐用性不够。”
说出这话的研究人员,声音中带著几分无奈。
“换到大型器械上,弹簧的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增加用料、提升尺寸来进行解决,但受到燧发枪尺寸的限制,这个办法就没那么好使了。”
说到这里,研究人员声音一顿。
“其实要量產的话,也已经能够量產了,不过我们感觉也许还能提升,不仅仅是弹簧,还有威力和射程方面……”
周绪对军用装备的要求,除了控制成本可以量產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需要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周绪的这个思路,无疑也对研究人员们构成了深远的影响。
听了研究人员的话,周绪招了下手。
“把测试数据给我看下。”
从研发成功到现在,燧发枪已经进行了上万次的测试了,从中得出的数据,无疑是可靠的。
看完了数据,周绪表情一阵微妙。
【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是不是有点过高了?】
別人可能不太清楚,但周绪自己心里姑且是大致有个数的。
所以他知道,燧发枪其实大差不差,就是这么个水准的东西,你不能对这玩意有过高的期待和要求啊!
要再升级,周绪也有思路,那就是往枪膛內侧刻上螺旋状的膛线,然后把弹丸改成圆锥弹。
但想要做出这一步升级,说实话已经不是枪械研究部一个部门的事情了。
需要相关的製造技术,甚至还有火药都迎来一次全方位的升级才行。
这事情得一件一件的做,不可能一下子搞完。
【这事情,我该怎么跟他们说呢?】
周绪一边想著,一边继续翻著测试数据。
“嗯?你们还写了解决方案?”
听到这话,研究人员先是一懵,隨即有些尷尬的笑了起来。
“陛下,那两个方案是瞎写的,不具备实施价值,应该是拿文件的时候没注意,混里面了。”
话是这么说,但看周绪在那翻看起来了,站在边上的研究人员也只能尷尬的介绍起来……
“我们有想过,在製造那个零件的时候,在原材料里加入一些火晶石,火晶石的特性可以提升合金的韧性,这么一来,零件的耐用性也能隨之得到提升。”
“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再加入不变石,在增加零件材质稳定性的同时,提供记忆性。”
根据他们大周之前的研究成果,不变石在能够增加合金稳定性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类似於记忆金属一样的性质。
加入不变石的战刀,如果在战斗中微微弯曲了,那么给它一点时间,战刀会慢慢恢復到原来的弧度。
从这一点来看,还真就很適合用来製作这个零件。
“还有个办法,就是直接用火晶石替代掉一整个发火结构,火晶石本身就蕴含火焰能量,可以配合相应的附魔铭文,激发火晶石里的能量点燃火药,那燧石和一整个相关的联动机构就都不需要了。”
面对研究人员的这两个提议,周绪这一时之间也是无语。
第一个方案先不说,第二个方案直接就是把燧发枪改成附魔装备了。
当然,本质上来讲,如果真能把燧发枪改成附魔装备,在性能得到显著提升的情况下,周绪也不是不能接受。
可问题在於,这个方案的本质,就是將火晶石和附魔铭文整成了一个打火机啊!
费那么大劲,就为了点个火?!
而且搞成这样,燧发枪本身的性能还没什么显著提升,但一整个成本却是直接拉爆!这事情就特么离谱!
相较而言,第一个方案听起来倒是要靠谱多了。
但问题在於火晶石和不变石都是稀有材料啊。
火晶石產量稀少,基本就是用来製作附魔装备,这点不用多说,而不变石,更是只能通过与圣罗兰帝国进行交易,才能得到。
可现在的问题在於,圣罗兰帝国自那之后就一直没再跟他们进行过任何交易了,这也让他们大周暂时失去了继续获取不变石的途径。
以此作为前提,用產量稀少的火晶石和目前没办法稳定获取的不变石,来製作这件需要大规模量產的武器。
无论是从成本角度进行考虑,还是资源获取的角度进行考虑,这显然都不太现实。
就像前面说的那样,在周绪看来,燧发枪本身价值就这样了,再想提升,那就得等他们大周相关行业的发展得到全方位提升之后。
而这个全方位提升的关键,就在於蒸汽动力的彻底普及。
將蒸汽动力应用到製造业,乃至各种相关工业上的项目,早就提上日程了,但却进度缓慢。
一方面是之前刚刚打完仗,这才过了多久啊?个別国家估计连战后恢復工作都还没做完呢,各种事情太多,排不过来,另一方面是具备了足够专业能力的核心人才稀缺。
秦奋毕竟只是一个人,这些年他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蒸汽铁甲舰的製造上,后期他人基本都待在南海,抽不出时间来。
当然,在001號铁甲舰製造完成,並且顺利完成测试之后,周绪就把他给叫回来了,这会儿他在忙活的就是这个项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