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06章 孙氏
    第1406章 孙氏
    八月十四,天灸厌疾日,桓思已经到了建鄴。
    带过来三百多匹马,其实主要被当地次一级的士人、土豪买走了,至少桓思向金注、金收兄弟兜售马匹的时候,两人没什么兴趣,不过还是过来看了看,各买了一匹较为神骏的马。
    孙陵、孙熙兄弟也来了,各自挑了数匹。
    他俩也不缺马,毕竟可以从关西弄一些过来,也就是看辽马稀奇,与关西马品相不同,所以买几匹图个新鲜罢了。
    孙陵总共买了五匹,全是弟弟孙熙出的钱。
    没说的,兄弟俩好著呢。以前弟弟不成器,当兄长的照拂他,而今弟弟发財了,给兄长买马又算得了什么?
    桓思也听说过孙熙这个人,只知道他现在主要研究道理,家里办了三个作坊,一麻造纸,一皮製革,一制肥皂。
    听闻他將造纸作坊给了二兄孙陵,皮革作坊的钱大部分送回洛阳孙府,给父兄弟妹们销。自己只留了一个肥皂作坊,经营起来不是很上心,赚来的钱也主要供他“挥霍”了。
    孙陵对这个弟弟非常满意,唯一不高兴的就是他至今子然一身。
    便是当了道士,也是可以娶妻生子的啊,这都二十一岁了,愁死人。
    不过孙熙未娶妻也有別的原因。
    这廝小时候名声就不好,来江南后虽然闯出了偌大的名声,但人们对此褒贬不一,想找个门当户对的没那么容易,更別说孙熙这廝已经有一个七岁大的孩子了。
    实在不行,大概只能找个江南本地士人家的女子了一一而今南北通婚的现象並不普遍,北人,
    吴人习惯各自嫁娶,得慢慢物色。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孙陵这么一番倒苦水,桓思却留意上了,我妹妹多啊!
    广陵桓氏一介商贾,能攀上孙梁州家简直祖坟冒青烟,
    不过现在不是谈这个的时候,他笑道:“孙录事多虑了,令弟乃天工院学士,名满天下,娶妻还不简单?若再弄出些名堂,天子怕是又要將令弟请去洛阳讲道了。”
    本来只是隨口一说,不料孙陵却点了点头,道:“吾弟近日钻研道理,確有所得。你听说过肥皂么?”
    “自是听闻过,家里买了不少。女眷爱洁,每日离不得此物。”桓思说道。
    “而今所售肥皂多为软皂,吾弟弄出了一种硬皂,效用不减。”孙陵说道:“君闯南走北,熟悉商事,却不知此物可有销路?”
    “怎么弄的—”桓思下意识问道。
    “烧海藻得到的。”孙陵还没说,孙熙却在一旁满不在乎地说了出来。
    孙陵只能苦笑,旋即想了想,弟弟已经將弄出“藻碱”的文章发往天工院,算算时间已经录入辑文刊印了,便没再说什么。
    桓思则大为惊讶。
    他知道“草碱”是烧草木得到的,且如今基本试出了烧哪些草木能得到更多草碱,但还能烧海藻?
    再一细想,似乎合情合理。孙熙什么没烧过?连上好的麻布都烧过,烧海藻怎么了?
    但有一说一,收集被海浪衝上岸的海藻未必有多容易了,肯定了不少钱的。
    大概也只有这类有钱的“疯子”,才能这般肆意挥霍吧。
    桓思想了许多,就没想过为什么烧海藻得到的碱不一样,还要特意冠以“藻碱”之名。
    “应能行销各处。”桓思给出了確定的答案,道:“如果能送进宫中,让后妃使用此物,则声名大噪,供不应求。”
    “此物若传开。”孙熙自信满满地说道:“天子一定会夸讚我。”
    桓思笑著附和。
    孙陵则无奈地看了眼弟弟,道:“下次別把家里门板烧了就行。”
    孙熙则不屑地摇了摇头:“门板是榆木做的,烧了只能得到草碱。兄长你不辨物性,不通道理,还是不要貽笑大方了。”
    孙陵语塞,却不便责备弟弟,因为三弟真给他划拉了不少好处,因为他家的造纸作坊用了草碱,纸张更白,更容易卖出高价。
    甚至连协助父亲打理家业的长兄都要无言以对,因为他用了三弟制皮作坊的钱。
    唉,得给三弟物色个强势一点的妻子,好好管著他。
    孙家到了如今这个地步,真没必要再出名了,安心在江南发財便是。
    “马都卖光了吗?”他转而看向桓思,问道。
    『基本都被人定下了,最后二十匹给了卞氏。”桓思回道“他家確实要马。”孙陵笑道:“近日有不少人去了新安垦荒,与土人大打出手。卞家在新安的地是最多的,没有马怕是不行。而有了马一—”
    说到这里,孙陵自傲一笑:“只要是军中待过的老卒,一马、一甲、一弓、一在手,无不利。”
    桓思心下不以为然。
    新安那片山窝子,平地不多的,便是弓马嫻熟的骑士去了,能发挥作用的场合也不多。但他不得不承认,一旦卡家能养二十甲骑,在和土人大规模械斗,敌方阵脚不稳的时候衝出去,会让整场战斗轻鬆许多,等於是减少了自家的伤亡。
    江南人不多,少死一个都是赚的。如果能抓获大批俘虏的话,那就更赚了。
    所以,买马不会亏的,无论是日常出行还是爭水抢地,都需要此物。唯一的顾虑就是价钱太贵了,这就需要更多的人贩卖更多的马过来了。
    “辽东那边可有什么好玩的?”孙熙突然出声问道。
    “辽东多山,山上河流眾多,乃至湖泊遍地,故高句丽人於山上筑城,並无水源匱乏之忧。”桓思说道:“燕王治辽东,亦喜筑山城,其王都帕岩便位於山中。”
    “其地性温凉,南三县与幽州天气相差无几,故利五穀、六畜———”
    孙熙听得津津有味,孙陵却没甚兴趣,只看著不远处的农田。
    他家今年种的还是粟麦,搞的还是北地流行的两年三熟制。但明年他打算突破一下,尝试种植水稻,摸索下適合江南的种植模式。
    另外,庄园周围的空地还很多,可以进行第二轮垦荒了。
    就目前而言,他的这个庄园计有庄客四百家,田百余顷。虽说江南风物好,五穀易丰登,但除去庄客啖食,结余不算太多,而今积赞了两年,园中有些积蓄,今年入冬后就可以组织庄客清理污莱,开挖沟渠。
    西边新搬来了泰山羊氏一支数十口,隨行庄客不下五百家,且带了不少財货,一来就去城里买粮。
    如果可能的话,与他家一起动手,修一个小型陂池出来,所蓄之水两家均分。
    第三件事便是帮三第打理下庄园。
    他家在句容,本有五十余顷田,这么多年都没垦荒过一一周围空地確实不多,但也不是没有,
    纯粹就是老三懒了,或者不感兴趣。
    再者,即便不能垦荒,疏浚下沟渠,清理下池塘很难吗?修剪下果园树枝,在用不上的零星地块上多种些桑树很难吗?
    考虑到三弟尚未娶妻,庄园连个主母都没有,作为兄长,他责无旁贷,必须搭把手。
    “燕王得到的新船是什么样子的?”孙熙的声音又传了过来:“万象院辑文我看过,申绍的浮力论很有道理。我正准备让人打制一艘船看看,是不是海浪会用力扶正船身。”
    孙陵闻言咳嗽了一声。
    孙熙也不傻,知道兄长什么意思,便不说话了。
    造船的费可不小,哪怕只是用来验证他想法的小一些的海船,但真论起来,小老百姓肯定是造不起的,他却未必不能,只不过確实没必要这个钱。
    “燕王那边百废待兴,应需要很多中土货物吧?”孙陵看向桓思,问道。
    “据我观之,最缺的是粮食。”桓思说道:“但从江南贩粮不易,青州、冀州运粮才有赚头。
    孙录事如果想发卖江南货物,窃以为茶叶、瓷器为佳。”
    “茶叶——”孙陵沉吟了一下,看向弟弟,道:“三弟,你家不是有茶园么?”
    “百来亩罢了,我都懒得打理,快成野茶了。”孙熙一副欠揍的语气。
    孙陵真的想揍他,但最终默默嘆了口气,道:“过几日我去趟句容。”
    说完,又看向桓思,道:“瓷器的话,听闻王家倒是有一些。”
    桓思听了一阵激动孙陵口中的“王家”不会有其他人,只可能是都督益寧二州诸军事的王雀儿家。
    他家在会稽置庄园了?桓思不是很清楚。如果是真的,以前向他供应瓷器的家族都可以拋开了,不重要,攀上王公才是顶顶要紧之事。
    “你可认识建邮幕府从事中郎、会稽太守王爽王君愿?”孙陵问道。
    “无缘相识,还望录事引荐。”桓思笑道,
    “他是我们这一辈中最出类拔萃的几人之一。”孙陵说道:“你若想买瓷器,我书信一封,你可携此信东行会稽。”
    “谢录事提携。”桓思真心实意道。
    “无妨。”孙陵摆手道:“三日后你隨我去趟句容茶园即可。”
    说到这里,他郑重地看了眼桓思,道:“我来江南数年了,仕途上没什么进益。若非父亲提及,我连建鄴录事都不愿意当,只一门心思治產业。但我儿女不少,將来长成后,总要开枝散叶的,便是一人一个庄园,也要不少钱——“
    桓思懂了。
    这位孙录事子女多,將来说不定要去外郡治產业,现在就开始做准备了。
    好办!能用钱解决的事,那都不叫事。
    “你家和桓温是什么关係?”到了最后,孙陵突然问道。
    “远亲。”桓思含糊地回了一句。
    孙陵没有深究,只道:“若不忙,过几日替我跑一趟洛阳。”
    “何事?”
    “送几百块硬皂入宫,以我三弟的名义,我会派人隨行。”
    “好。”桓思一口应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