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谢绝了无数的吃饭邀请后。
苏文宸好不容易回到家属院。
推开家门,饭菜独有的温暖香气混着炭火盆干燥的热力扑面而来,瞬间融化了苏文宸一身的风雪寒意。
那熟悉的味道,是家的烙印,轻易就抚平了他在外奔波一个月的紧张与疲惫。
“爸!妈!阿梨!我回来了!”
苏父正坐在小马扎边上负责看孩子,旁边不远的桌子上摆着的收音机里,正传出阵阵的戏曲声。
苏母和姜梨系着围裙,闻声从厨房探出半个身子。
“小梨,我刚刚听到老幺的声音,是不是老幺回来了?”
苏父直接道。
“我在门口这边都没有听到,你那边怎么听到的,就你耳朵好使!”
苏母却对着苏父道。
“你个死老头子,一天天跟耳背似的,收音机声音得开这么大才能听到,你能听到点什么!”
说完就看到门帘被掀起,露出苏文宸风尘仆仆的身影。
苏母立刻喜道。
“哎哟,老幺还真是你回来了!”
“我就说我没听错吧!”
“我耳朵好使着呢!你以为跟你那个破耳朵一样,三米开外骂你都不知道。”
说着又朝着里间喊道。
“小梨,阿宸回来了!”
苏文宸见状也直接道。
“爸妈,阿梨,我回来了。”
苏母没好气接过苏文宸东西。
“回来就回来,当谁稀罕似的!”
苏文宸看着苏母脸上的关切,嘴上却还是毫不松口。
姜梨听到声音,也快步从厨房间走出来,不顾他肩头尚带着寒气,很自然地就从他手里接过了那个旧藤箱。
“你先喝口水休息会儿吧!”
“饭菜我和妈一会就做好了。”
苏母直接朝着远处的苏父道。
“你过来烧火,让老幺跟老婆孩子亲近亲近。”
“你个老头子,一点眼力劲都没有。”
苏父翻了个白眼。
“我还一句话都没说呢!就你跟个机关枪一样,搁那叭叭叭的!”
苏文宸见状直接道。
“妈,等我喝口水,我来烧火!”
苏父直接没好气道。
“你拉倒吧!”
“你烧火,估计咱们今晚都够呛能吃上饭了!”
说着把怀里的大孙子朝着苏文宸递过去道。
“你就看好你儿子吧!”
“你别说,这看孩子也不是个轻松活,这臭小子有老子年轻时候的风范,一天天精力充足的很。”
“我看以后肯定是个当兵的好苗子。”
苏母直接冷哼道。
“你个死老头,别动不动就当兵的好苗子。”
“老幺都是领导了,以后干什么不比当个大头兵强啊!”
苏文宸听到苏母这话,笑着回答道。
“七斤还小呢!他以后做什么到时候再说,如果他自己想去当兵,我们肯定也是赞同的!”
说完苏文宸目光贪婪地流连在妻儿脸上。
他立刻弯腰,朝儿子伸出手,“七斤!来,爸爸抱抱!”
苏父见状立刻把怀里的大孙子递给苏文宸,然后朝着苏母道。
“你看,我就说老幺两口子有出息是有原因的。”
“眼见就不一样,不像老大老二一样,让孩子去当兵就跟送去阎王殿似的。”
“这点骨气都没有,以后能出息吗?”
苏母听到这话,不满的揪了苏父一下。
“哼,就你有骨气,一天天就惦记你那点衣钵。”
“当兵有什么好,到时候出意外我看你怎么办!”
“行了,你跟我去灶台边烧火吧!”
说着拉着苏父进了灶台间,把空间留给了一家三口。。
这边小家伙入怀,那股奶香和温热,也让苏文宸心头发软,一天的舟车劳顿仿佛瞬间烟消云散。
七斤好奇地用小手拍打着老父亲的脸,又不时的拉着苏文宸的手,开始往嘴里送。
苏文宸见状笑着对姜梨道。
“这是怎么了?饿了吗?”
姜梨帮苏文宸把行李放好后,笑着直接道。
“慢慢长牙了,见什么都想往嘴里送,现在有时候喂奶都开始咬人了呢!”
说着用暖水瓶帮苏文宸在脸盆倒了点热水,接过孩子后直接道。
“你先喝口水洗洗吧!”
“本来我还以为你过年都不回来了呢!”
当冰凉的手浸入温热的水中,苏文宸舒服得轻轻喟叹一声。
洗完脸,热水带来的暖意从手指尖蔓延开,驱散了最后一点寒意,疲惫感似乎也随着污垢一同洗去了。
擦了擦脸,苏文宸直接道。
“如果不是访问团这边也要我主持,今年还真未必能放我回来。”
说着带有歉意道。
“不过后面几天,我也只能晚上陪你们娘俩了!”
说完他用力亲了亲儿子滑嫩嫩的小脸蛋,换来儿子更响亮的“咯咯”笑声和用小手胡乱拍打他脸颊的回应,甚至口水蹭了他一脸。
姜梨站在一旁,眉眼弯弯,温柔地看着苏文宸被儿子糊了一脸口水却满脸幸福的傻样。
没好气道。
“晚上就够了,就跟白天谁需要你似的。”
苏文宸佯装面露伤心道。
“诶,太伤心了,合着只有晚上才需要我啊!”
姜梨听到这话,顿时没好气的拍打了苏文宸一下。
“你什么呢,小点声,爸妈听到了。”
苏文宸摆了摆手。
“没事,距离远着呢!听不到。”
“对了,你爸还给你带东西了呢!”
“咱们去屋里我拿给你。”
两人温存了一会儿,又去厨房间,帮忙张罗晚饭。
很快,昏暗灯光下,桌上升腾起氤氲的热气,食物的香味,炭火的暖意,亲人的笑语交织在一起,将小小的屋子塞得满满当当,充满了寻常却无比珍贵的烟火气。
这也是苏文宸在外面奔波劳碌时,心底最深的念想。
一种极其纯粹而厚重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涌上心头。
那些未竟的事业蓝图,那些等待落地的项目,那些沉重的责任和紧迫感,在此刻都暂时隐退,只余短暂的安宁流淌。
不过短暂的时间,眨眼而过。
初一。
本该是走亲访友的喧闹日子,特区革委会大楼附近的街道却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大多数干部们大多只匆忙在家吃了顿饺子,便顶着寒风回到了岗位上。
紧急通知早已连夜传达到特区下辖四县。
由苏文宸挂帅陈国栋辅助,赵国华、李琨、王荣山、施英端及农场郭向阳等核心成员组成的“总统访问暨重大项目建设联合指挥部”迅速运转起来。
整个特区像一个上紧了发条的精密机器,在浓浓的年味包裹下高速运转。
一边是热火朝天的勘查选址。
赵国华亲自督阵,协调人员、测量土方、计算水电接入点,大型化肥厂和未来工业区的轮廓在他们脚下一点点清晰。
沛县饲料厂的也开始清理升级,为现代化设备预留空间,提前准备。
另一边最后的环境整治也已经紧锣密鼓的动员起来。
环卫工人和动员起来的干部,民兵成了主力。
从特区通往机场的主干道两侧开始了彻底的清理扫除。
积雪杂物被清走,新栽的行道树绑上了防冻草绳。
路过的村庄房舍,也组织人手帮忙清扫、规整,尽可能展现出整洁的面貌。
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国际上展现他们的农村生活。
特区保卫部门的骨干,也会同从上级借调来的专业安保人员。
开始一遍遍实地踏勘访问团预定的每一个考察点。
从盐碱治理示范区,到治碱兔大型养殖点,甚至砀山的金羽鸡梨园,丰县菌菇暖房大棚苏文宸都让人重新勘察了一遍。
路线优化,警戒岗位预设,人员背景排查,每一项工作都在高度保密下紧张进行。
而特区宣传办,也跟各县乡干部一起。
从口头传达,农垦场小队长的地头宣讲……各种渠道都在反复强调。
安心过年就好,不必刻意围观,不必过分警惕。
只要将他们特区,靠双手奋斗改变命运的精气神展现出来就可以了。
就这样,时间在忙碌中飞快流逝,经过半个月筹备。
时间进入,1972年2月25日。
冬末春初的黄淮海平原,依旧带着料峭寒意,但特区上下却涌动着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流。
上午十点刚过,特区新建的临时机场已是戒备森严。
经过近半个月紧锣密鼓,夜以继日的筹备,联合指挥部下的各项预案已反复演练确认。
通往机场的主干道清扫得一尘不染,两旁新栽的小树绑扎着防冻的草绳,精神地挺立着。
苏文宸身穿一套熨烫平整的灰色中山装,站在特区管委会一众干部及四县负责人的最前列。
众人神情肃穆而内敛,目光投向跑道尽头晴朗但微冷的天空。
终于,一个低沉而清晰的通报打破了宁静。
“目标出现,高度下降,预计十分钟后降落。”
对讲机里传来指挥部的提示,雷柏良向苏文宸和领导微微点头示意。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凝视着那逐渐放大的银灰色身影。
一架涂装着美国国旗标志的波音707专机,如同时代巨鸟,缓缓降低高度,平稳地滑落在这片曾经被视为不毛之地的盐碱滩涂之上。
巨大的引擎轰鸣声由远及近,最终稳稳停住。
舱门打开,舷梯放下。
首先下来的就是两边联合的安保人员,他们神情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后面就是上百名挂着相机,神色十分好奇的记者团的成员陆续从舷梯上走下来。
看着眼前,列队迎接的人群,虽然着装朴实但精神面貌良好。
前几天,他们刚刚领略过了这个古老国度的首都。
现在他们也想看看,这个国家其他地方,特别是另一个维度的乡村,究竟是什么样子。
下机的途中,也都议论纷纷,几乎所有人眼神中都充满了好奇和探究。
在记者团全部下来之后,一个个照相机和摄像机被架起。
紧接着,一位身着合体深色西装,身形高大的外国政要出现在舱门口,标志性的坚毅面庞正是美国历史上首位访华的总统。
他站定片刻,目光深邃地扫过这片对他来说陌生而又充满探索意义的土地上。
然而下一刻,对方身边又出现一个身影,所有人的目光又瞬间聚焦在了他身旁的身影上。
“总统先生,欢迎您访问我们黄淮海特区!”
接着简短而庄重的欢迎仪式在机场停机坪旁举行。
“正在这片土地上书写改造自然,战胜贫困的崭新篇章。”
“我们希望这次访问,能让美国人民看到一个真实的,一个正在发展的,一个正在努力改变命运的中国乡村。”(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