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3章 赵赫献捷,海军已成!
    第233章 赵赫献捷,海军已成!
    一二三三年,八月初六,中都城,丰宜门。
    中都城有十三座城门,丰宜门是这十三座城门中的正南门。只要进了丰宜门,经笔直宽阔的御街一路北行,就可以直达皇宫。
    自从金国建都於此,就规定只有皇帝,皇室成员,朝廷高级官员,以及禁军,可以从丰宜门入城,其余人等都要走另外十一座城门。
    赵朔虽然没有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对中都的规定也是类似。
    不过,今天例外。
    红日刚刚升起,从宽阔的御街两侧,一直延伸到丰宜门以南十里,挤满了密密麻麻的军民百姓。
    这些军民百姓有中都城本地的,有远从河北诸地赶来的,有远道而来的商旅,甚至有天下各地来参加今年科举的士子们。
    因为今天有两支重要的车队进京,赵朔非常高兴,直接下旨,开放丰宜门,任由军民百姓出入,並且观礼。
    第一支车队,就是世子赵赫报捷的队伍了、
    巴格达大胜,歼灭了真神联军主力之后,赵赫派耶律鉉將智慧宫內所有关於天文、地理、医药、机械、数学.所有对华夏文明可能有益的书籍挑选出来。
    总共三万余羊皮书卷,以及巴格达缴获的部分金银財物、贵人的头颅,装了三十辆大车,从万里之外送往中都报捷。
    第二支车队,则是海军正红旗的献礼队伍。
    如今,海军正红旗已经成立八年之久,他们早就根据赵朔所传授的荷兰远洋海船式样,將新式战船造出来了,並且初步训练成形。
    如今正是秋天丰收之际,海军正红旗將他们的两大成果,也装在三十辆大车上,向赵朔献礼。
    第一个成果,就是一套完整的的鯨鱼鱼骨。
    这些年海军没什么仗打,如何训练海军的战力呢?在赵朔的指示下,海军正红旗对大海中的鯨鱼下了手。
    第二个成果,就是南洋的鸟粪了。
    去年,海军的大船终於开到了南洋群岛,將一船鸟粪运到了山东。这船鸟粪被作为试验品,施用到各种粮食、蔬菜和水果上,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眼看著中秋就要到来,他们將部分收穫装载在大车上,运来了中都。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军民百姓们对这两支献礼的队伍,当然都非常感兴趣,扶老携幼,拥拥簇簇,摩肩擦。
    这些军民百姓的前面,是赵朔派出的迎接这两个献礼队伍的官员队伍。
    当然了,毕竟仅仅是赵赫的使者到来,別说赵朔了就是中书令耶律楚材都不可能出迎。
    率领这些官员的,乃是礼部侍郎赵秉文。
    赵秉文有北方文宗之称,不仅学问精深,而且颇有治政之能。
    当初赵朔让耶律楚材开名单,向金国索要汴梁的人才,赵秉文是第一名。
    他今年七十五岁,如果歷史正常发展的话,会在一年前病逝。不过,赵朔改变了歷史,不但灭金灭的非常快,避免了赵秉文的过度弹精竭虑。而且,中都的医学水平比原本的歷史上的这个时代强了许多,赵秉文仍然健在。
    “史权参见赵侍郎!世子率军西征,巴格达一战,歼真神教诸国联军三十万,俘真神教国主十三名,缴获无算。特以金三万两,银七万两,真神教千户以上头颅八十三个,真神教珍贵藏书三万四千五百六十六卷,向王上,向朝廷献捷!”
    史天倪的次子史权,向著赵秉文大礼参拜,高声宣告著赵赫的世子功绩。
    按照朝廷制度,八旗万户和各部尚书平级,各千户比侍郎仅仅低上半级,史权对赵秉文只需要拱手为礼即可,是不必大礼参拜的。
    但是,赵秉文代表的是朝廷,是大王赵朔。史权代表的是西征军,是世子赵赫,还是要行大礼的。
    “好!好!好!史千户远来辛苦了,世子远征万里之外更辛苦。我在此代表王上,我代表朝廷,慰劳西征將士!”
    赵秉文现在心中激盪异常。
    他是正宗的儒生,讲究的是忠臣不侍二主。他是北方文坛之宗,更是要脸面的人。虽然投降了赵朔,但心中总是有些彆扭。
    但现在这点子彆扭,已经完全一扫而空。
    很简单的道理,赵朔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也就罢了,连世子赵赫都如此勇猛。
    巴格达之战中,诸汗长子,赵赫战功第一。因此,富裕而繁华的阿尤布王朝,落入了赵朔的掌中。
    这说明什么?
    赵秉文投降的这个新生的国度,前后至少两代明君,可確保以后几十年的繁荣昌盛!
    秦二世而亡,隋也到了第二代就没了。无他,王朝传到第二代之时,人心仍然动盪。第二代君主不是明君,就很可能二世而亡。
    稳稳传到第三代手中,才算根基已成。
    现在看来,这个新生的国度传到第三代毫无问题。以赵朔的丰功伟绩,这个朝代的保底也得是汉唐。
    他投降这样的朝代,有什么丟人的?
    那叫弃暗投明!
    他虽然比不了大唐年间的魏徵,但道理是一样的!
    隨后,赵秉文转身向著军民百姓看来,道:“王上无敌天下,拓地两万里,泽被亿万子民。世子不但有煌煌大胜,还將诸国文明之精华运来中都城。如此文治武功,大王后继有人了!吾等为王上贺!为朝廷贺!”
    “为王上贺,为朝廷贺!”
    “大王后继有人,吾等更有盼头!”
    “愿为王上效死!为世子效死!”
    “王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世子千岁千千岁啊!”
    周围的军民百姓齐齐欢呼起来,震耳欲聋!
    到了现在,赵朔虽未称帝,但是称呼“王上万岁”,已在他治下的军民百姓中蔚然成风。
    赵朔活一万岁,当然不可能。
    但是,世子如此勇猛,意味著国家有了稳定的传承。按照汉唐的经验,至少应该有百年的太平日子可享。
    百姓们简直比赵秉文还要高兴。
    这也是他们今天齐齐来观礼的原因之一。
    后面车队的到来,同样让百姓们振奋异常。
    那头鯨鱼的鱼骨实在是太庞大了,足足装了十辆大车。中都百姓们何曾看到过如此巨大的生物,真是开了眼了,议论纷纷。
    “以前只是听说过鯨鱼,还真没见过。乖乖,这鯨鱼太大了!怕不是有几万斤!”
    “嘿嘿,何止是几万斤啊!我听山东的亲戚说,那条鯨鱼被分割称过重量的,足足十万七千四百六十八斤零三两!”
    “这么多?岂不是够两三百人吃上一年的?”
    “可不是吗?以后到了灾荒年,光是咱们的海军补鯨,都能解决不少粮食问题。我可是听说了,光是今年,在山东已经发卖了四五十条鯨鱼了,只是这头鯨鱼够大,才特意拿它的鱼骨来,给王上献礼!”
    “海军这么厉害?我还以为只捕到了一头鯨鱼呢!现在看来,他们捕鯨简直是手拿把的。嘶v~
    那人说到这里,忽然倒吸了一口冷气,道:“李白不是有句诗吗?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鯨。
    现在王上没有倚天剑,却有海军正红旗,捕鯨鱼跟玩儿似的。那要是打起宋国的水师来,岂不是手到擒来?”
    “你才想到啊!王上灭宋,最重要的就是长江天险,也就是两国的水师之战。现在海军正红旗如此威风,看来灭宋的日子不远了,哈哈!”
    自从赵构执行秦檜的策略,“南人归南,北人归北”以来,北方汉人早就对宋国朝廷完全没有了半分感情。
    王上有灭宋之意,大家都乐见其成。
    只是宋国水师强大,大家有些担心,八旗军陆地无敌,水上未必能行。
    如今见了这庞大的鯨鱼鱼骨,连这点担忧都完全烟消云散。
    当然了,相比只能过过眼癮的鱼骨,后面的大车更让大家欢迎!
    “接著,尝尝用了南洋鸟粪做肥料的梨子!”
    “都別抢!都別抢啊!这个大苹果,谁接著就是谁的!”
    “告诉你们,用了鸟粪的水果,不但產量高,而且比之前更加甘甜!大家都尝尝!”
    车队早就得了赵朔的旨意,隨著他们的不断前进,將大车上的瓜果梨苹果扔入百姓中。
    自然有排列道路的两侧的军士们维持著秩序,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
    这些水果当然非常甜了,因为南洋鸟粪中不但还有大量的氮肥,还有足够的钾肥,让水果不但產量更高,而且甜度上升了足足三成。
    “真甜,確实比咱们本地產的梨子甜得多!以后南洋鸟粪越运越多,我们就经常能吃到如此香甜的梨子了,感谢王上的恩德!”
    “是啊!我听说,王上的大船一船就能运百万斤的鸟粪,算下来运费便宜得不得了。恐怕河流附近,都能用上南洋的鸟粪,自然好吃的水果会越来越多。”
    旁边忽然有一人插话道:“你们俩的见识,也太过短浅了吧?一些好吃的水果算什么?这南洋鸟粪最大的功用,还是作为肥料,让粮食增產。我表兄的老丈人,是绵曼县令。他看朝廷邸报上说,用了南洋鸟粪的田地,至少比没用南洋鸟粪的田增加了五成!是至少五成啊,好的能增產足足一倍!”
    “这么多?那运回来的一船船鸟粪,就都是粮食啊!”
    “天啊!如果田地普遍增长五成,能多出积储来?恐怕,以后天下再无飢谨了!”
    增產五成,那可不是意味著积储增加五成,而是至少翻倍的增长!
    积储上几年后,百姓们哪怕遇上两三年的大灾,都能轻鬆渡过。更何况,还有朝廷的賑济呢?
    他们议论纷纷,想到以后再也没有飢谨之忧的日子,眼睛简直能放出光来。
    “天下再无飢谨么-如此煌煌盛世,不出来做一番事业,实在是可惜了啊!”
    人群中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听了这番议论之后,暗暗下定了决心。
    他姓文,名仪,號革斋,南方宋国的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如果歷史正常发展的话,他会在明年和曾氏成亲,並且於两年后有一个儿子,起名云孙。
    这个文云孙后来高中状元,改名“文天祥”。
    当然了,文仪不知道自己日后的儿子如此牛逼。
    他这次来中都,也不是参加赵朔的科举。而是其人虽然没有丝毫入仕之念,却酷爱读书。
    听说赵赫將波斯珍贵典籍运到了中都,赵朔有旨,存於国家图书馆,任华夏百姓研读,只是不许抄写,並且带出馆外。
    文仪这才来到了中都,打算看看华夏以外的经典。
    赵朔如何开疆拓土,文仪並不动心。赵赫如何英武,赵朔后继有人,文仪也没有动心。
    不过,这南洋鸟粪的神奇功效,让天下再无飢谨成为可能,文仪真的动心了。
    他意识到,一个远和之前朝代不同的伟大时代,即將到来。如果他不能参与其中,简直是辜负此生。
    三日后,皇宫,大安殿。
    “嗯?孟之縉没有报名?”赵朔向辛看来。
    孟之縉是孟珙的次子,今年十四岁,自幼就有神童之名。根据黑冰台的情报,他带著几个从人,来到了中都。
    赵朔本来以为,孟琪有投降之意,想让儿子来参加科举呢。没想到,也许孟之縉只是来中都长长见识,没有参加科举的报名。
    辛道:“要不要留下他?”
    “不必了。”赵朔摇头道:“孟珙如果因为儿子的性命,改变立场,也就不值得我如此看重了。”
    辛褒见赵朔情绪不高,道:“虽然孟之縉没有报名,但是宋国有一个神童报名了,此人姓文名仪,是庐陵人。”
    文仪?庐陵人?
    莫非是文天祥的父亲?
    赵朔只知道文天祥是庐陵人,他的父亲叫什么就不甚了了了但是,文仪既然是庐陵人,又姓文,还有神童之名,几个因素加起来,就很可能是文天祥的父亲了。
    刀枪无眼,如果文天祥的父亲死在战火中,那自然也就没有以后的文天祥,太过可惜了。
    没想到,他竟然主动北上,报名了科举。
    当初赵朔虽然决定伐宋,也公告天下了。但是,水师还没准备好,一直调兵遣將,积蓄力量,
    引而不发。
    如今,海军已经训练成形,连文仪都主动参加了赵朔的科举考试。
    这场灭宋之战,真是万事齐备,只待出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