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最后一期电台
四月的首尔樱凋零殆尽,片场外的梧桐树却愈发葱郁。
转眼间《老手》开机已逾两月,拍摄进度条已经过半。预计再有两个月就能杀青。
如今姜在勋几乎与赵泰晤这个角色融为一体——
金丝眼镜后的眼神、漫不经心的残忍、以及财阀三代特有的傲慢,已经成了他的第二本能。
今天拍摄的内容都是集中在办公室场景。
有关姜在勋出演的只有两场戏。
一是刘海镇饰演的崔常务替他被爷爷抽屁股受罚。
二是崔常务主动替赵泰晤顶罪入狱前与他们的一场“家宴”。
片场中央。
饰演财阀会长的老戏骨宋永彰正在试戏。
他手持拐杖的姿势像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军,每走一步都带着不怒自威的气场。
刘海镇已经支撑在地毯上,姿态卑微得像条待宰的狗。
而姜在勋则在座位上露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戏谑。
“各单位注意——”
“《老手》第65场,一镜,一次。”
“action!”
“啪——”
伴随着场记板落下的声音,宋永彰扬起拐杖,重重落下——
“啪!”
实心木棍砸在特制护垫上的闷响让在场所有人都心头一颤。
监视器里——
低角度仰拍的宋永彰占据画面中央。
深色实木书柜的垂直线条如铁栅般将他框在权力中心。
顶灯的光线从他头顶泻下,在眉骨投下浓重的阴影,将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切割成明暗交错的威严面具。
拐杖高举的瞬间,袖口露出的百达翡丽表面反着冷光。
画面左下角。
刘海镇咬紧牙关的微表情堪称教科书级别,额角暴起的青筋和瞬间惨白的嘴唇将疼痛演绎得淋漓尽致。
支撑在地毯上的手臂肌肉绷紧,后颈处渗出细密的汗珠将衬衫领口浸出深色水痕。这个刻意压低的视角让他看起来渺小如蝼蚁,连痛呼都只能化作喉间压抑的闷哼。
而右侧斜切的中景构图里,姜在勋懒散地陷在真皮沙发中。
金丝眼镜反射着窗外的天光,让人看不清眼神。他右手支撑着脸颊,左手把玩着登喜路打火机——
开合的金属盖发出规律的“咔嗒”声,与拐杖落下的闷响形成诡异的重奏。
最精妙的是三人形成的隐形对角线——
宋永彰的拐杖指向姜在勋握着火机的拳头,姜在勋的脚尖对着刘海镇颤抖的脊背,而刘海镇祈求的目光又穿过镜片连接着宋永彰的鞋尖。
这种环环相扣的构图,将财阀家族畸形的权力食物链展现得淋漓尽致。
“咔!”
柳承莞盯着监视器反复回放,突然拿起对讲机:
“在勋啊,打火机开合的节奏再慢点。”
“明白。”
姜在勋会意,调整了下坐姿。
再次开拍时。
金属开合的声响变得愈发漫不经心。
甚至在某次拐杖落下时故意停顿两秒——
就像猛兽戏弄爪下的猎物。
“咔!这条过了!”
柳承莞导演的声音透过对讲机在片场回荡。
又保了两条,道具组开始重新布置场景——
接下来要拍摄崔常务顶罪入狱前的“家宴”戏。
更换好服装后。
三人开始排练即将拍摄的戏份——
这场戏讲述赵会长给崔常务画大饼,请他去替赵泰晤顶罪。
财阀家族假惺惺地为他举办“送行宴”。
表面温情脉脉,实则各怀鬼胎。
“崔大哥……”
姜在勋第一句台词还没念完,忽然被场务打断:
“导演让所有人去休息区……出事了。”
三人面面相觑,跟着场务快步走向休息区。
原本嘈杂的片场此刻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围在电视机前,屏息盯着屏幕上kbs新闻频道。
画面是直升机航拍——
倾斜的船体像头搁浅的鲸鱼,甲板上零星几个橙色救生艇正被海浪推远。海警巡逻艇围着客轮打转,却迟迟不见大规模救援行动。
刘海镇皱眉盯着屏幕:
“这倾斜角度……”
姜在勋摸出手机,社交媒体上早已炸开了锅——
#世越号沉没#空降热搜第一
点开话题,铺天盖地的现场视频和照片瞬间涌入眼帘:
有学生拍摄的船舱进水画面;
有家长在港口崩溃大哭的片段;
更多的是质疑救援不力的愤怒发言——
【为什么海警只在周围转圈不上去救人?】
【我朋友在船上发消息说船员让他们待在原地别动!】
……
姜在勋盯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求救信息,手指悬在键盘上方却迟迟没有动作。
(这么多名学生……)
他忽然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
自己内心竟然毫无波动。
那些哭泣的面孔、求救的文字,本该让他揪心的画面,此刻却像隔着一层厚厚的磨砂玻璃。明明能看见,却感受不到应有的情绪起伏。
(不对……)
(我有点不对劲。)
姜在勋突然快步走向洗手间。
冷水泼在脸上的瞬间,他盯着镜子里那张平静到可怕的脸——
眼里的冷漠令他自己都感到心惊。
姜在勋猛地掐了下自己的虎口。
尖锐的疼痛让他稍微清醒了些。
他掏出手机打开sns:
【为世越号上的所有人祈祷,愿平安。】
编辑完,姜在勋盯着屏幕看了几秒,又补了句:
【请一定要让孩子们先撤离。】
手指在发送键上停顿片刻,他删掉了后半句,重新编辑:
【请务必全力救援。】
(这种时候.)
(不能表现出任何倾向性。)
(即使是善意的。)
姜在勋被自己这个念头惊到了——
什么时候开始,他连发条祈福推文都要计算舆论风险?
发送完推文。
姜在勋深吸一口气走出洗手间。
片场已经恢复了拍摄状态。
但气氛明显凝重许多。
柳承莞导演正在和制片人低声交谈,见人齐了便宣布:
“十分钟后准备拍下一场。”
……
三天后,真相如海啸般席卷全国。
主流媒体仍在播放官方精心剪辑的“救援画面”,而 jtbc电视台的记者却冒死潜入管制区,用镜头记录下触目惊心的 72小时——
海警橡皮艇在沉船周围打转却始终没有登船;
救援人员阻止民间船只靠近;
获救者中几乎没有学生,船长和部分船员竟是最早逃生的那批人。
更令人发指的是,官方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封锁消息,朴女士神秘消失七小时……
当晚。
保姆车正行驶在sbs木洞大楼的路上。
姜在勋的手机与金大元的手机同时疯狂震动。
主流媒体同时发布紧急新闻通稿——
【官方呼吁民众保持冷静,避免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
【海警厅澄清:救援行动从未中断,部分画面系恶意剪辑】
【官方发言人:所谓“消失七小时”纯属造谣……】
……
姜在勋刷了刷sns,发现#世越号真相#的话题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为世越号祈福#的官方话题。
点进去全是蜡烛和爱心表情。
那些愤怒的质问和现场视频像被橡皮擦抹去般无影无踪。
更诡异的是jtbc电视台官网突然陷入瘫痪,首页挂着“服务器维护”的公告。
与此同时,各大门户网站的实时热搜榜正在经历诡异的大换血——
1.#百想艺术大赏提名名单#
2.#exo回归预热#
3.#《逆鳞》预告片#
……
而就在十分钟前。
这些位置还属于世越号相关消息。
某论坛的讨论帖以每秒几十条的速度被删除。
管理员账号接连发布公告:
【现对部分不实信息进行清理,请勿传播未经核实的视频。】
保姆车路过jtbc电视台时。
姜在勋看见大楼前围满了警车。
几个记者模样的人正被推搡着赶出旋转门。
他降下车窗,隐约听见抗议声被警笛吞没——
“新闻自由呢?!”
“我们拍到的都是事实!”
“……”
姜在勋叹了口气,向金大元要了根烟。
他不抽烟。
但此刻却莫名需要尼古丁的麻痹。
打火机的火苗在昏暗的车厢里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
金丝眼镜被随手摘下。
烟头在昏暗的车厢里明灭。
灰白的烟圈撞上车窗,碎成一片朦胧的雾。
金大元看着后视镜里姜在勋阴郁的侧脸欲言又止。
最终只是默默降下车窗,让烟味散出去。
保姆车抵达sbs电视台地下停车场时,姜在勋掐灭了第三根烟。
电梯上升的几十秒里,姜在勋盯着镜面轿厢中的自己——
西装革履,领带端正,连袖扣都闪着冷光。
这副精英模样与新闻里那些西装笔挺却见死不救的官员有什么区别?
叮——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
姜在勋总觉得演播厅的灯光比往常刺眼。
“在勋。”
电台pd迎上来,脸色不太好看:
“exo经纪人临时取消了行程,说是回归专辑音源泄露。”
姜在勋点点头——
不管是真的还是借口,这种时候偶像团体确实不适合出现在公众视野。
作家姐姐匆匆递来新的台本:
“这是调整后的流程,你看看。”
姜在勋翻开台本,瞳孔猛地收缩——
【话题 1:最近有什么让你愤怒的事?】
(引导听众分享对公共服务的不满)
【话题 2:分享一则让你感动的民间互助故事】
(对比官方救援的迟缓)
【话题 3: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你会怎么做?】
(暗示民众自救的重要性)
台本边缘还标注着几个关键词:拉面、救生衣、七小时
姜在勋抬头,声音有些发紧:
“您确定要这样播?”
pd的眼神异常坚定:
“我们是直播,他们来不及掐信号。”
作家姐姐补充道:
“最多就是明天被文化部传唤,大不了停播两周。”
姜在勋盯着台本看了几秒,突然笑了:
“行,那就这么播。”
他转身走向座位,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
直播间的红灯亮起。
姜在勋戴上耳机,开场音乐缓缓流淌——
野菊乐队的《你不要担心》。
这首充满慰藉的歌曲此刻听来格外讽刺。
“各位听众朋友们晚上好,这里是sbs fm《在勋的月光兜风》,调频101.3mhz……”
歌曲结束后。
他故意停顿了三秒。
这三秒的沉默在电波中格外沉重。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最近让我愤怒的事。”
“三天前我订了外卖,结果配送员竟迟到整整七小时。“
姜在勋故意在“七小时”上加了重音:
“最可笑的是,外卖平台居然说'系统显示已送达'。”
导播间的pd隔着窗户朝他竖起大拇指。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配送员半路去帮朋友搬家了。”
姜在勋冷笑一声:“而平台客服的解释是——系统需要时间同步。”
他翻开台本下一页:
“不过说到互助,我最近听到个感人的故事。有位拉面店老板,在得知邻居家着火后,第一时间不是打救援电话,而是扛着浸湿的被冲进去救人……”
……
直播间的电话指示灯突然疯狂闪烁。
姜在勋接通第一个观众来电——
“主持人好!我是安山的听众。”
电话那头背景音嘈杂,是个年轻女声:
“您刚才说的外卖故事让我想起件事上周我订的救生衣,商家发来的居然是儿童泳圈!”
“真是巧。”
姜在勋推了推眼镜,笑道:“我最近也买了件救生衣,标签上写着紧急情况请等待专业救援。“
他顿了顿:“但说明书最后一页却印着——本产品浮力仅够支撑 15分钟。更讽刺的是,那件救生衣的保质期写着七年。”
第二通电话接入时,线路明显经过处理,声音失真严重:
“主持人,我是珍岛渔民。那天我们想开船去救人,但海……”
刺耳的电流声突然切断通话。
姜在勋面不改色地继续:
“看来信号不太好。让我们听听下一位听众的故事。“
第三位来电者语速飞快:“我在仁川港工作,我们公司的救援艇当时是……”
直播信号突然中断三秒,再恢复时变成了忙音。
姜在勋摘下耳机检查线路,对着麦克风苦笑:
“技术故障,看来今天不适合接听电话。”
“嘟——”
姜在勋刚念完赞助商的名单,通话突然中断。
导播间传来一阵骚动。
姜在勋抬眼望去,透过玻璃看到 pd正在和几个西装革履的人激烈争执。
音乐自动切入。
是早就准备好的《春天会来吗》。
“根据《广播放送法》第105条,现责令你台立刻停止这档节目播出。”
工作人员亮出“文化部”的工作证件:
“请配合调查。”
作家姐姐被要求交出今天的台本。
pd还试图据理力争:“我们哪里违规了?谈外卖迟到也犯法???”
“带走。”
领头人员懒得与跟他多费口舌,直接没收了所有录音资料。
演播厅内。
姜在勋沉默地整理着桌面。
不出意外的话,这节目估计保不住了。
他把钢笔插回笔筒,收好听众来信,最后轻轻抚平台历的一角。动作很慢,像是在和这个待了不到半年的直播间告别。
“姜在勋xi。”
文化部的工作人员推开演播厅的门:
“请配合做个笔录。”
“好的。”
……
文化部的笔录室比想象中简陋。
白炽灯在头顶嗡嗡作响,姜在勋坐在金属折迭椅上,对面是两位面无表情的调查员。
“姜在勋xi,你知道今晚节目的言论已经违反《国家安全法》第27条吗?”
“讨论外卖配送和救生衣质量问题也算敏感话题?”
姜在勋平静地回答。
“你知道我在说什么。”
调查员推来一份文件:
“这是今晚节目的文字记录,所有双关语和隐喻都已标注。”
姜在勋扫了一眼——
“七小时”被红笔圈出,旁边标注【影射朴女士失联】;
“救生衣保质期七年”被划线,批注【暗讽官方无能】;
甚至拉面店老板的比喻都被解读成【煽动民间对抗官方】。
“根据广播审查委员会决议,你的电台节目即日起停播。”
年长的调查员推了推眼镜:
“同时,我们建议你近期不要在 sns发表任何相关言论,否则……”
他特意在“建议”二字上加重语气,镜片后的目光意味深长。
姜在勋盯着笔录文件末尾的空白处——
那里本该有他的签名,但现在只摆着一支钢笔。
(签了,就是承认。)
(不签……)
他拿起笔,在签名栏工整地写下:
【已阅,姜在勋】
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调查员交换了个眼神,最终收起文件:“你可以走了。”
……
走出文化部大楼时已是深夜。
首尔的夜空罕见地能看到几颗星星。
姜在勋深吸一口气,冰凉的空气灌入肺部,冲淡了审讯室残留的压抑感。
保姆车缓缓停到他身前。
车窗降下,露出金大元担忧的面庞:
“没事吧?”
姜在勋摇了摇头。
“pd他们在烤肉店等你。”
“嗯。”
烤肉店里烟雾缭绕。
五肉在烤盘上滋滋作响,烧酒瓶很快空了大半。
“敬真相!”
pd举杯一饮而尽,其他人默契地碰杯却没人接话。
姜在勋夹了块烤得焦黄的猪皮,突然开口:
“其实我刚才……”
他顿了顿:“在笔录室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真的害怕了。”
烤肉店的喧嚣突然静下来。
“怕什么?”
作家姐姐问道。
“怕连累老师和导演,也怕再也演不了戏……”
姜在勋盯着酒杯里的倒影:“更怕自己变成那种随波逐流的人。”
pd夹了块烤好的牛舌放到姜在勋盘子里:
“能让你害怕的事,恰恰证明你还没变成他们那样的人。”
“是呀。”
作家姐姐举起酒杯:“来敬我们的月光dj!”
“敬月光!”
玻璃杯相撞的清脆声响中。
姜在勋突然发现自己的倒影在杯壁上微微晃动。
周围所有人的脸都映在那小小的圆弧里,像被装进同一个镜头。
烤盘上的肉片滋滋冒着油。
姜在勋低头笑了笑,把最后一块烤焦的猪皮夹进嘴里——
咸香酥脆,带着人间烟火的味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