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9章 这丹药竟有如此大害?
    自古以来,养生之道便为世人所探究。
    若无前人心血,何来流传至今的五禽戏?此乃专为延年益寿而生。
    细读此文后,主编终在新稿上签署大名,堪称佳作一篇,岂能轻易搁置?
    当今报章,大多非议国策或效仿《水滸传》之流,偶尔几首诗词,亦不过泛泛之辈。
    如今能得此慧心独具之文,何不在太子殿下面前露一手?一念及此,主编对悄然退去的胡大老爷愈发敬仰。
    唯有如此高人,方可功成身退,將基业交太子殿下掌管。
    无人愚钝,待主编在定稿会上提及此文,並隱约以太子殿下之名暗示,一眾编辑顿时心领神会。
    不弄点动静、不掀起些波澜,太子殿下怎知我等才能?虽说他们这本事多出自胡大老爷之手,但终究成其自身之技。
    三日內,一篇署名“赛华佗”、声討丹药之毒並討论养生之道的文章见诸报端。
    对世人而言,长生与养生从不冷门。
    今日能定期购报者,无一不是有头有脸、家境殷实之辈。
    此等人,谁能对养生无动於衷?故此,文章一炮而红,社会各处议论纷纷,眾说纷紜。
    毕竟,丹药之说在我华夏绵延千年,影响深远。
    如今竟有人直言此物有毒,自然引起不小波澜。
    皇宫內,朱元璋手持新期报纸,细细研读这篇“赛华佗”所撰之文。
    然而他越读越起疑:不对吧?这丹药竟有如此大害?不是听闻可延年益寿吗?岂料此物不仅无效,反而含毒?那么以往敬献此物之人,是真心敬我还是欲加害於我?此外,此文出自何人之手?其中真偽又如何分辨?
    老朱这个人,一向务实。
    他从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天子,更不信自己是神龙转世。
    毕竟从小吃过不少苦,战场上廝杀时,挨了刀也会流血、会疼。
    他早就看透了。
    有些话,不过是用来糊弄天下人的。
    他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心里清楚得很。
    他不过是个有点本事、运气还不错的普通人。
    比一般人强些,但也强不到哪里去。
    他能走到今天,更多是“机缘巧合”这四个字。
    正因为有了这种朴素的认知,老朱活得特別踏实。
    不管別人怎么吹捧他,他听了也就笑笑,不会当真。
    反正不会因为別人多喊几句“圣明天子”、“龙气沸腾”就多吃几口饭。
    更不会因为朝臣们天天喊“陛下”就真以为自己能活到。
    他很清楚,自己这身子骨,长命百岁都难,还谈什么?
    不过,但凡日子过得不错,谁不想多活几年?
    所以,当老朱看到赛华佗那篇文章时,他坐不住了。
    这写的都是什么玩意儿?
    老朱虽然不吃丹药,但这东西很多皇帝都吃啊!
    而且,他现在不吃,难保后代的皇帝不会追求长生。
    如果真像文章里说的,丹药有毒,那后代子孙再追求这个,岂不是找死?
    不过,老朱一向理智,他不会只听一个人的话。
    於是,他毫不犹豫地把太医院的一帮御医全叫到了谨身殿。
    “今天叫你们来,不为別的事,就是为了一篇文章。”
    “喏,大家都看看!”
    “这文章挺有意思,说丹药有毒,养生要靠锻链,还说医家早就知道这些。”
    “医家的五禽戏,从一开始就是用来养身的。”
    “你们能不能给我说说,这文章写的到底是对是错,是真是假?”
    一眾御医听了朱元璋这番话,偷偷对视一眼,心里惊骇,老老实实地看起了文章。
    越看越觉得,说得太对了。
    胡大老爷深諳如何人心,言辞犀利,直指要害。
    “丹药无非是汞毒、铅丸等物炼製而成,这些玩意儿,隨便餵哪个动物,哪个都得暴毙。”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动物吃了必死,你吃了却指望延年益寿?”
    “在我眼皮子底下,从未见过哪个人靠吃丹药活过百岁,所以老子也不信!”
    “毕竟,长生不死、羽化登仙都是虚无縹緲的传说,而汞毒、铅丸可是实打实的毒物。”
    “放著眼前的事实不信,非要迷信那些不著边际的东西,怕不是脑子进水?”
    这番话说得在场的医者们心服口服,大呼痛快。
    没错!
    老子凭什么要相信那些不著边际的玩意儿?
    什么药材补气血、强筋骨、明目健体……
    这些他们都有经验,手头也有实实在在的案例。
    可那什么长生不老、飞升成仙,谁亲眼见过?
    但凡做医生的,多少都有些真本事和科学思维。
    尤其是做到御医这个地位,讲究的就是稳妥周全。
    对於他们来说,但凡开出的诊断和药方,就算不见效,也绝对挑不出错处、不会有害。
    所以,那些充满想像、假设、传说的炼丹之道,在他们眼里就是彻头彻尾的异端。
    毕竟,皇族的人吃丹药吃出问题,最后收拾烂摊子的不还是他们这帮御医?
    他们对丹药的危害再清楚不过。
    因此,当朱元璋让他们发表意见时,一眾御医对视一眼,最后老御医院正挺身而出,坦然开口。
    “陛下,所谓的丹药,绝大多数都是有毒的,这一点,我等早已心知肚明!”
    老院正语气坚定,毫无遮掩。
    “但是,这等话,我们不能说!”
    “陛下,这话若隱若现地提一提,或许还能矇混过去,但若明晃晃地说出来,谁敢?”
    “因为歷朝歷代因为这事儿掉了脑袋的御医,数不胜数!”
    “这些皇帝们,最信奉的还是那些虚无縹緲的丹药,认为其流传千年必有道理。”
    “而对我们医家提倡的养生之道,不少人认为那不过是糊弄普通人的,真龙天子自然是与眾不同的。”
    “所以,哪怕我们心里都清楚这丹药有问题,也不能说。”
    “因为一旦说出来,我们一家老小都得跟著掉脑袋!”
    朱元璋呆呆地望著从容不迫的老院正,无奈地摇头苦笑。
    “你这老傢伙啊!”
    “也就是看你年纪大了,又没糊弄咱,不然咱真想砍了你!”
    老院正一听这话,心里顿时一松,脸上立刻堆起了討好的笑容,赶紧拍起了马屁。
    “哈哈哈,也只有陛下这样明事理、心智坚定的人,才能让臣说出这些禁忌之言啊!”
    朱元璋对这番奉承没多说什么。
    他沉思片刻后,再次严肃地问道:“那这文章里所说的养身之道,难道也是真的?”
    老院正此时更加放鬆了,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
    “陛下,这些东西別说太医院了,就算是一些乡野郎中,只要有点传承的,心里也都清楚。”
    “陛下其实想想也知道,您早年东奔西走的时候,是不是反而不容易生病?”
    “那就是因为那时候的陛下虽然吃得没现在好,但一直在活动。”
    “人啊,阴阳相济,动静相宜,动得太多、精耗太过,都是不好的。”
    “而这文章里所说的五禽戏以及相应的锻链,確实对养身有好处。”
    听到这里,朱元璋这才真正重视起这个叫赛华佗的人所写的文章。
    万万没想到,民间还有这样的人才!
    朱元璋甚至开始琢磨,要不要派锦衣卫去查查这个赛华佗到底是什么来头。
    不过,眼下首先要解决的还是宫里,也就是朱元璋这一大家子的生命安全问题。
    他下令太医院为宫里的人把脉,並严查丹药的事,这才让一眾御医离开。
    隨后,朱元璋立即立下了新的祖训:后世的大明皇帝,不得服用丹药。
    (本章完)
    ---
    关於朱元璋召集御医问话的事,胡大老爷第二天就得知了。
    並不是他在宫中有眼线。
    而是这件事压根就没保密。
    所以,消息早就从那些御医口中传出来了。
    而街市上,关於这个话题的议论也更多了。
    绝大多数人对丹药的看法,只要没到那种痴迷程度的,其实和胡大老爷的看法差不多。
    正如胡大老爷在文中所说的那样。
    “若我亲眼得见有谁依靠丹药活过百岁,我就信了!”
    这种看法,可谓深入人心。
    毕竟,医家治病救人,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名声和经验,一个个病例实践过来的。
    没有哪个医生是凭藉传说救治病人的。
    除了那些名震天下的大国手,任何一个地方知名的医生,哪个不是长年累月救人无数,才贏得信任的?
    难道隨便吹嘘几句就有人信?
    不过,这篇文章也並非毫无瑕疵。
    至少对於这位赛华佗提出的养生之道,不少人都有话要说。
    这时便显现出家族传承的底蕴了。
    好几个医学世家几乎同时发声,声称自家拥有祖传的养生药方、秘方,甚至整套传承。
    他们並非否定赛华佗的观点,也没有说他不对,只是坚定地认为,自家的更好!
    这下可热闹了。
    那些平日里下了班无所事事,除了外出喝酒聚会就是躲在后院与姬妾嬉戏的官老爷们,突然发现了新玩意儿。
    这玩意儿妙啊!
    聊起来既有格调,又不触犯忌讳,大大方方地谈论便是。
    你讲得有理有据,对方还得称讚你博学多才或家学深厚。
    不仅如此,聊这个话题还有好处。
    谁不想多活几年?谁不想精力充沛?
    养生之道,不正是研究这些的嘛!
    聊!学!边聊边学!
    一时间,整个大明官场,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开始研究五禽戏和跑步的优劣。
    与此同时,在几家聪明的酒楼推出了医家认可的养生餐並大赚一波后,不少人开始琢磨著在家中搞私房养生菜。
    更有人对食补这类深奥话题,產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怕研究有困难,就怕经费不到位。
    如今倒好,整个官场下班后都在研究这个,太医院简直热闹非凡。
    毕竟,谁不知道当代的大国手都在太医院呢?
    这……都是同僚,不用劳烦您老亲自上门讲课,您给咱指点两句养生之道,或者给个方子就行。
    一时间,顶著某某御医头衔的养生秘方被炒得热火朝天。
    作为始作俑者的胡大老爷,看著市场上的喧囂,无奈地摇了摇头,转身回到后院继续享受悠閒的时光。
    他的初衷很简单,不过是希望自家小侄女能晚些成为寡妇。
    如今既然文章已经引起朱元璋的重视,接下来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胡大老爷心知肚明,他只需打破那些固有的认知障碍即可。
    至於后续的事情?
    呵呵,如果老朱认可了丹药有毒和养生之道,那还有什么需要担心的?
    真以为这个时代的御医们都一无是处?
    或许他们在歷史上、学术上无法达到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这些人的水平和地位。
    但要说他们手里没有一点绝活,未免也太小看他们了。
    任何一门技艺能传承下来,除了机缘巧合,总还有些內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