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朱桂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征討岛国,这个想法在他脑海中越来越清晰,以至於他的情绪也逐渐激动起来。
    相比於南越那些复杂的政治环境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岛国显然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朱桂站起身来,在书房內来回踱步,思绪飞转。
    还是那句话,岛国现在正值室町时代,政治混乱,各地大名割据纷爭,根本没有统一的抵抗力量。
    而且,那里的金银矿藏丰富,正是他急需的资源。
    最关键的是,他找到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出兵理由——清剿倭寇。
    这些年来,倭寇对大明沿海的侵扰从未停止。
    他们不仅劫掠商船,还经常登陆烧杀抢掠,给沿海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朝廷虽然多次派兵围剿,但这些倭寇总是能逃回岛国,然后又捲土重来。
    “清剿倭寇,这个理由再完美不过了。”
    朱桂暗自思量道。
    父皇朱元璋虽然定下了“不征之国”的祖训,但倭寇的侵扰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大明的安全。以此为由出兵,完全可以绕开祖训的限制。
    朱桂心中有了底气。
    他相信,以自己在琼州府创造的奇蹟,再加上清剿倭寇这个正当理由,父皇一定会批准他的请求。
    而且,朝廷现在正忙於北伐,根本无暇顾及南方的事务。
    这给了他极大的行动自由,他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控制征討的规模和节奏。
    想到这里,朱桂立即回到书案前,铺开宣纸,开始撰写奏疏。
    “臣代王朱桂谨奏:倭寇猖獗,屡犯我大明海疆,劫掠商旅,荼毒百姓。臣身在琼州,深感愤慨。今愿率部征討,彻底清剿倭患,以安边境,以慰圣心…”
    朱桂下笔如飞,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
    在奏疏中,他详细描述了倭寇的罪行,分析了征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並表示愿意自筹军费,不需朝廷提供钱粮支持。
    写完奏疏,朱桂立即命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
    同时,他开始著手准备征討的各项事宜。
    朱桂来到港口,仔细查看著自己的舰队。
    这些年来,他利用系统的能力,已经建造了相当规模的海军力量。
    但要远征岛国,现有的船只还远远不够。
    “立即开始建造更多的战船。”
    朱桂对负责造船的工匠下达了命令:“我需要箭船和运输船各二十艘,必须在一个月內完成。”
    工匠们虽然觉得这个要求过於苛刻,但在系统的加持下,他们的工作效率远超常人。
    造船厂內,锤声叮噹,刨飞舞,一片繁忙的景象。
    与此同时,朱桂也开始大规模招募士兵。
    琼州府这段时间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员聚集,其中不乏身强力壮的青壮年。
    朱桂从中挑选出最优秀的,组建成一支精锐的征討军。
    这些士兵在严格的训练下,很快就掌握了先进的战术和武器使用技巧。
    他们不仅擅长陆战,也能熟练地进行海上作战。
    火器的使用更是他们的强项,每一个士兵都能熟练操作火枪和火炮。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
    就在朱桂紧锣密鼓地准备征討事宜时,远在京城的朱元璋收到了他的奏疏。
    皇帝正在御书房內处理政务,太监总管將朱桂的奏疏恭敬地递了上来。
    朱元璋接过奏疏,仔细阅读起来。
    “什么?十三子要征討倭国?”朱元璋看完奏疏,脸上露出了愕然的表情。
    此时,朱棣和朱冈正率领大军在北方与蒙元余孽激战。
    傅友德也在前线协调指挥。
    大明的主要军事力量都集中在北方战场,南方根本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调动。
    朱元璋皱著眉头,陷入了沉思。
    一方面,倭寇確实是大明的心腹大患,需要彻底解决。
    另一方面,现在的时机似乎不太合適。
    就在这时,锦衣卫指挥使前来覲见。
    他向皇帝匯报了朱桂在琼州府的最新情况,包括农业產量的激增、人口的大幅增长,以及军队规模的不断扩大。
    “陛下,根据我们的调查,代王殿下现在手下有精兵七千余人,战船数十艘。而且,他也在和诸位琼州官员的会议中明確表示,征討倭国不需要朝廷提供任何钱粮支持,一切费用都由他自筹解决。”
    锦衣卫指挥使恭敬地匯报导。
    朱元璋听到这里,眼前一亮。
    不需要朝廷出钱出粮,这確实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现在朝廷的財政压力本就很大,北伐的开支已经让户部叫苦连天。
    如果南方的征討行动能够自给自足,那就再好不过了。
    “那些倭人的实力如何?”朱元璋问道。
    “回陛下,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岛国现在政治混乱,各地大名相互爭斗,根本没有统一的军事力量。那些倭寇虽然海上作战凶悍,但大多数都是农民出身,装备简陋,战术单一。以代王殿下的实力,完全可以轻鬆镇压。”
    朱元璋听完这番话,心中的疑虑逐渐消散。
    他想起了朱桂在琼州府创造的那些奇蹟,心中对这个十三子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评价。
    “好!”朱元璋拍案而起:“十三子有此魄力,实在难得。朕岂能不支持?”
    皇帝立即提笔写下了批覆,不仅同意了朱桂的征討请求,还特別下令广州卫全力配合,为征討军提供必要的后勤支援。
    消息很快传回了琼州府,朱桂收到父皇的批覆后,心中大喜。
    一切都如他预料的那样顺利。
    此时,征討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基本完成。
    港口內,十二艘崭新的舰船整齐排列,这些战船装备著最先进的火炮,具有强大的海上作战能力。
    二十艘运输船则负责载运士兵、马匹和各种军用物资。
    五千名精锐士兵已经完成了最后的训练和装备。
    他们身穿统一的盔甲,手持锋利的武器,个个都是精神百倍的勇士。
    这支军队不仅数量可观,质量更是远超一般的官军。
    朱桂站在码头上,望著这支即將出征的舰队,心中满怀豪情。
    这次征討,不仅是为了清剿倭寇,更是为了他海上帝国的宏伟蓝图。
    “殿下,一切准备就绪,隨时可以出发。”
    赵山岳走到朱桂身边匯报导。
    朱桂点了点头,然后转身对著所有的將士大声说道:“诸位勇士,今日我们出征岛国,不仅是为了清剿倭寇,更是为了大明的威严和百姓的安寧。此战必胜!”
    “必胜!必胜!”五千將士齐声吶喊,声震云霄。
    就在这时,远在北方的朱棣正率领大军与蒙元余孽激战。
    连续几场大捷让他意气风发,完全没有注意到南方弟弟的动向。
    朱元璋的注意力也完全集中在北伐战场上,每日都在等待前线的战报。
    这种情况给了朱桂巨大的行动自由。
    他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这次征討,不必担心朝廷的过度干预。
    隨著一声令下,庞大的舰队缓缓驶出三亚湾。
    朱桂亲自站在旗舰的船头,望著前方的海面,心中充满了期待。
    这次征討,將是他海上帝国建设的重要一步。
    舰队浩浩荡荡地向北驶去,目標直指那个遥远的岛国。
    海风猎猎,战旗飞扬,五千勇士即將在异国他乡书写属於他们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