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是。
真正的原因是那天下午的头脑风暴。
方可以回过神, 才发现他们一众人拼凑出的这部暂定名为《破晓》的电影,不就是刘别谦在1942年时制作的《你逃我也逃(to be or not to be)》本土改编版。
难怪她说到后面思如泉涌。
毕竟这可是故乡始祖级的戏中戏。60年前,不, 换算到这个世界的话已经是90年前的电影台词,但换个世界换个时代看,依然经典不过时。
当你苦思冥想出一个绝妙的原创观点,结果发现那不过是公元前600年到2030年之间某部作品的脚注[1],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假如方可以现在还处于之前半年多那卷生卷死的肝佬状态,她的身体、她的心灵、她一切美好的品德都濒临绝境,那发现时或许当真会情绪破防;
但现在,伟大的方可以可是在休假!
精神既然得以舒缓,目前也没有迫在眉睫的生存压力, 自然也就能调理好自己的心灵。
所以当时方可以先是小小为自己的脑细胞默哀一下, 随即习以为常地放平心态, 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无形的思维盲区。
有穿越和系统的双重加持,方可以当然更愿意去拍摄自己的创作。
但话又说回来了,那些曾经的经典作品如果单纯在她脑子里熠熠生辉,那又怎么能保证随着时间流逝不会黯然失色。
刨去从业者身份, 方可以也只是一个简单、淳朴的电影爱好者, 会想要在自己平静美好的休息日, 欣赏观看作品,并对一些经典 、优秀的作品反复观赏品鉴。
而要在这个时代完成这个梦想,显然不可能依靠她一个人。
所以为了蘸那碟醋,方可以选择包了盘饺子。
“我们后续还会有很多拍摄立项计划,每次从零写起剧本还一定能出好本子也不现实, 何况灵感这个东西谁说的好。既然现在se要扩建, 那确实可以一起将扩充储备、购买版权的事提上议程。”
回到此刻, 方可以开始给靳茜画饼。
到此为止,也不算过分。
虽然对现在的se来说有点突然,但其实国内外很多影视制作公司到达一定规模之后,本身就会开始着手剧本储备,提升制作产能。
甚至也有一些中小型公司,就是依靠版权费当中间商,也能混个温饱。
接着方可以图穷匕见:“与其说是剧本库,更准确来说是想建立一个剧本的开放式创作平台。”
方可以的设想中,这个名为utopia的平台除了常规对外购买小说、游戏等版权储备外,还要拥有两套交叉体系。
首先自内向外,拥有内部权限者(包括但不限于方可以、合作需求方、其他签约导演)提出脑洞、需求,甚至只是一个简单的“主题topic”,由注册编剧自行接取悬赏任务,完成具体细节的作品编撰。
这方面后续还可以进一步和编剧工会合作,开展鼓励新人的征集赛事,借此将网站的知名度打出去。
作品提交后,由utopia代理版权,网站方面会由专人对剧本质量进行评估并出资收购。
如果剧本被导演或制片人看中,以及后续涉及二次改编,则两边再按照比例分成版权。
然后自外向内,普通的注册用户,即使不是专业编剧,也可以在每个自己有兴趣的话题下分享发布自己的灵感、真实经历。
专业编剧在撰写剧本时,则可以灵活利用这些“素材”。
而不管是剧本还是脑洞,其他用户都可以点赞或留言评价,网站再根据算法评估观众意见进行推送。
当然,具体商业化改编中涉及到用户发布“素材”的相关版权划分,还需要更细节的厘定。
这个设计首先能利好的,当然是se旗下的制作人和导演。如果能做起来,他们将像麦田收割一样收获一茬接一茬的优质剧本。
其次是一大批像贝嘉延这样的小编剧,他们在未出名时就可以借此获得一个相对低保和自我展示的平台。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的“生活奇闻分享”、“脑洞存放区”,对他们来说则是一个天然集成的灵感收集处。
第三,对普通注册用户,变相提高其对作品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有谁会不关心自己掺合了一脚的作品后续?
精神股东也是股东呢。
最后,就是对方可以本人一点小小的好处。
她可以借此大批量输出她还记得的那些作品故事梗概,并且使用钞能力,勾|引n个年轻编剧帮她完善剧本。
那么多“脑洞”,光靠她一个人拍是没有指望的,那不是还有众多同行嘛。
天下苦灵感匮乏久矣。
而她绝对相信自己记忆中某些作品核心脑洞的吸引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电影都以故事情节取胜,但好故事往往会成为激发灵感的源泉。
不如将一切交给命运。
如果一切顺利,说不准过不了多少时间,方可以就可以过上去电影院从早刷到晚,好片看不停的好日子了。
工程量果然不小。
但是靳茜心动了。
方可以所不知道的是,这段时间靳茜帮唐柏雪一口气密集看了几十个递到手上的剧本,一看之下真是“惊为天人”。
滥竽充数的跟风作就有一半,再删去制作团队草台班子的、重要主演在业内有雷待爆的……
剩下的剧本质量也是普普通通。
好不容易矮个里拔高个,挑出来一个方方面面都挺合适的,咣当一下,说金云乐要来演,又有点忌讳。
而就这些四平八稳的本子,也不能保证最后拍出来一定能入眼。
在今天的影视行业,编剧的剧本几乎是最底层的物种,随时可能因为各种因素的变化发生改变。
偏偏在立项之初,除主创名单上的丰功伟绩外,唯一能参考的也只有剧本。
——什么,原著?
原著和改编有什么关系?
原著作者一个写文的,懂什么戏剧改编,ta进编剧大名单了吗?
但话虽如此,要真如方可以所希望的那样组建utopia,还是需要极大的勇气。
靳茜叹了口气:“你让我想想。”
她要想想,好好想想。
靳茜去想了,方可以这个当惯了甩手掌柜的无业游民就想要拍拍屁|股回去。
“等等,”靳茜叫住她,“正好你来了,去小放映厅那儿把柯莱特她们领走。”
*
黑洞洞的放映厅银幕画面被暂停。
两男两女四张嘴,正在那儿连比划带表情,进行多方交叉讨论。华语、不列颠语中时不时交叉几句一听就是墨洛文话的不明发言,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误闯进黑暗地下城总共人类大陆会议现场。
“…这里的画面构图是在将无相比作白鹤。这根白练穿过画面,到下一个画面就和缠在蛇蛇手上的手链融为一体,根据画面逻辑,就能给人暗示她俩之间的羁绊。”
一个磕磕巴巴的女声。
中间夹杂着旁边另一个女声给她递关键词补充。
“这太离谱了,这只是个巧合,你过度解读了吧。我又不是没见过他拍片时候的状态,估计只是正好觉得这个画面漂亮才用了。”
“不会啊,拍的时候为了蹲守白鹤的动作,可是拍了几十条呢,当时沈云头发都掉了好几根。空海老师腰都被威压勒青了。”
清清淡淡的男声,
“王导比较豪爽,可能是不太能体会到这种细腻的感官遐想。”
“什么?我拍感官片成名的时候他还在学校里挂科呢!他一个小屁孩儿也就会些花里胡哨的,当然不懂现实主义!”
方可以打开灯。
争论声嘎然而止。
柯莱特、涂夏、金云乐和……王祥?
很好。
刚那句“她一个小屁孩儿就会些花里胡哨的”就是你说的吧。
背后蛐蛐却被天降正主当面捉包的王祥表情略显扭曲,但毕竟是身段灵活,很快胖胖的脸上又挤出芝麻绿豆大点的笑容:
“小方来了,身体养得怎么样了?”
“还行,暂时玩不了一些花里胡哨的。”
方可以平平道。
王祥面色讪讪发苦,顿觉自己努力了快一年的功夫又枉费。
可恶,不是说方可以重病缠身即将英年早逝么,怎么这么快就能到处跑了?
娱记到底有没有职业道德!
幸亏他还没来得及买花圈。
方可以不理会王祥继续心中哀叹些“既生王,何生方”的自怨自艾,在他的苍白挽尊中,和不知道为何到处都是的金云乐打了声招呼。
“哎呀,小雪是不是不在,我刚出来没看到她。”
金云乐:“?”
接着当着这俩男的面,把柯莱特和涂夏领走。
没错,涂夏就是柯莱特的新任生活助理。
涂夏今年也到了硕士毕业的时候,她本来就是论文送审待发,才会被李渡鱼安排过去到方可以这边制作《比丘》,后面去参加了个毕业答辩,也就顺利毕业了。
虽然电影制作过程万分痛苦又折寿,但是看到成品时的成就感也是难以言喻。
更别提在此过程中,涂夏得以近距离接触演艺圈,多年追星少女梦想忽然近在咫尺,那怎一个爽字了得。
恰好这时朋友圈中,靳茜在四处找能照顾柯莱特复健的助理。
柯莱特需要的助理并不需要非常严格的护理专业毕业,柯莱特有基础的生活能力。
主要是要带她适应当地生活,在她有些发病的时候提醒她,帮助复健训练,最好还是个知根知底的业内……
当时正在游览名山大川的涂夏一个灵光一闪,正好她大学辅修的第二外语就是墨洛文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