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2章 朱樉无了
    舰队在吕宋港休整了三日。
    这三天里,朱桂並未閒著。
    他视察了当地的商站,船坞,以及位於內陆山区的金矿。
    这里的金矿开採已经颇具规模,数千名从周边岛屿招募来的土著矿工,日夜不停地將金灿灿的矿石从山腹中挖出,再由水力驱动的磨盘碾碎。
    淘洗出金沙。
    看著一箱箱黄澄澄的金沙被登记入库,蓝玉的心情是激动的。
    他现在对財富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过去他以为,打仗抢劫是最快的发財方式,但现在他明白,与女婿这种工业化的开採和全球贸易相比,他那点见识,不过是小打小闹。
    “殿下,吕宋的金矿產量惊人,再加上新大陆那边的新金山,我们手里的黄金,怕是比大明国库里的存银都多了。”
    蓝玉跟在朱桂身后,由衷地感慨道。
    朱桂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黄金对他而言,只是实现目標的工具,是系统里可以消耗的资源数字。
    他真正的財富,是这片广阔的海洋,是新大陆那无尽的土地,以及他手中掌握的,远超这个时代的知识。
    在旗舰的船舱內,朱桂召集了蓝玉和几名核心將领。
    “岳父前日所言,在关岛驻军,建立要塞,是老成之言。”
    朱桂开门见山:“关岛的位置的確重要,是连接新大陆与南洋的跳板,我们必须拿下。但不是现在。”
    他走到巨大的海图前,手指点在了南洋那片密密麻麻的群岛上。
    “我们的根基,在这里。”
    朱桂的语气不容置疑:“新大陆虽然广阔,但太过遥远,眼下还是一片荒芜,需要长时间的投入。”
    “而南洋,物產丰饶,人口眾多,航线成熟,却是一盘散沙。”
    “这里有数不清的香料,木材,矿產,还有一年三熟的稻米。这片土地的潜力,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我的计划是,暂缓对关岛的军事部署,將我们全部的力量,都集中在南洋。”
    “我要在一年之內,彻底掌控这片海域。从吕宋到苏门答腊,从暹罗到爪哇,所有岛屿,所有航道,都必须插上我大夏的旗帜。”
    蓝玉看著海图,顺著朱桂的思路思索著。
    他很快就明白了女婿的意图。
    关岛只是一个点,而南洋是一个面。
    控制了南洋,就等於拥有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庞大基地。
    向西,可以威压西洋诸国!
    向东,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新大陆输血!
    向北,可以俯视大明和倭国!
    向南,则是那片还未探索的澳洲大陆。
    “殿下深谋远虑。”
    蓝玉点了点头:“可南洋诸国林立,土著部落数以万计,想要彻底掌控,怕是不易。”
    “所以,我们已经有了核心。”
    朱桂的手指,顺著航线一路向西南,最终重重地按在了一个点上。
    “马六甲。”
    蓝玉的眼神一凝。
    作为宿將,他当然知道这个地方的重要性。
    这是连接南洋与西洋的咽喉要道,是所有商船的必经之地。
    谁控制了这里,谁就扼住了东西方贸易的脖子。
    先前……他们已经在那里建设了城市!
    “所以…殿下的意思是…?”
    蓝玉眉头一挑,他似乎想到了什么。
    朱桂微微一笑,说道:“以南王府的名义,向南洋所有国家、部落发出通告,限期三个月內,派人前来朝拜,承认南王府的宗主地位。”
    “逾期不至者,视为与大夏为敌。”
    ……
    整个南洋,因为朱桂的到来,风起云涌。
    大部分小国和部落,都选择了屈服。
    他们纷纷派出使者,带著珍贵的礼物,来到新金陵,向这位从天而降的强者表示效忠。
    朱桂並不採用直接屠灭的方式。
    他允许这些土著国家保留自己的国王和信仰,但必须接受南王府的驻军和官员,必须將税收的一半上缴,並且要为南王府提供劳役和资源。
    他要的,不是一片死寂的土地,而是一个能为他源源不断创造財富的殖民体系。
    当然,总有那么些头脑不清醒的。
    距离马六甲不远的一个小岛国,名叫“狼牙修”,自恃民风彪悍,又有天险可守,对朱桂的通告置之不理,甚至杀害了南王府派去的使者。
    消息传回新金陵,朱桂正在新建的王府书房里,查看各地送来的资源勘探报告。
    “殿下,狼牙修国主,斩我使者,辱我王旗。”
    前来稟报的,是铁牛。
    他如今已被提拔为南王府禁军统领,负责情报与征伐。
    朱桂连头都没抬,只是淡淡的说道:“给你三天时间准备。第四天日出之前,我要在地图上,再也看不到狼牙修这个名字。”
    “是!”
    铁牛躬身领命!
    “记住,”朱桂补充道,“抓住的人,送到苏门答腊的新矿场去。我需要人,大量的人。”
    “遵命!”
    七天后,铁牛回来了。
    狼牙修国,从南洋的版图上被彻底抹去。
    ……
    这个消息,如同颶风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南洋。
    所有还在观望和迟疑的土著君主,无不胆寒。
    他们终於明白,这位大明皇子的仁慈,只留给顺从者。
    对於反抗者,他只有最冷酷的铁与血。
    从此,再无人敢违逆南王府的意志。
    朱桂以一种绝对的权威,君临这片广阔的海域。
    南洋丰富的资源,开始被系统性地开发。
    吕宋和苏门答腊的金矿,婆罗洲的铁矿,邦加岛的锡矿,无数的矿场被建立起来。
    大片的雨林被砍伐,珍贵的柚木、檀香木被运往船坞,或是作为商品销往欧罗巴。
    更重要的是食物。
    南洋地区气候湿热,水网密布,是天然的粮仓。
    这里的水稻一年可以种三季,產量极高。
    再加上近乎取之不竭的渔业资源,足以养活数倍於现在的人口。
    朱桂下令,在新征服的土地上,大规模开垦稻田,建立渔场。
    他要將这里,打造成自己帝国的总粮仓。
    有了充足的粮食,他通过系统召唤出来的那些人口,才能真正地繁衍生息,为他未来的扩张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
    而就在朱桂实现自己报復之际。
    ……
    万里之外的大明京师,金陵城,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秦王朱樉,死了。
    这位太祖皇帝的嫡次子,镇守西北的塞王,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了自己的王府里,死得极其窝囊。
    毒死他的,是三名王府里的老妇人。
    消息传到京城,朱元璋先是震惊,隨即是难以言喻的悲痛。
    可当锦衣卫將秦王在封地西安的种种恶行,详细呈报上来后,老皇帝的悲痛,就变成了滔天的愤怒和羞耻。
    奏报里写得清清楚楚。
    秦王朱樉,自就藩以来,暴虐无度。
    他强征军民,为自己修建奢华的宫殿,累死了数千民夫。
    他听信谗言,將王府里上百名宫女的双手冻坏,再活活饿死。
    他派出手下,在民间大肆掳掠俊秀的幼童,阉割后送入府中当小太监,手段残忍,死者不计其数。
    他宠信偏妃邓氏,將正妃,也就是开国功臣邓愈的女儿,王氏,囚禁在后宫,意图將其饿死。
    若不是王氏偷偷在床下藏了点吃的,恐怕早已香消玉殞。
    最让朱元璋无法容忍的是,锦衣卫在搜查秦王府时,发现他寢宫里的龙床,竟然僭越地使用了五爪龙的纹饰。
    这是谋反的铁证!
    桩桩件件,罄竹难书。
    朱元璋看著奏报,气得浑身发抖。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寄予厚望的嫡子,竟然会变成这样一个禽兽不如的东西。
    父子之情,在皇家的顏面和江山社稷面前,变得一文不值。
    朱元璋没有为朱樉举行哀荣备至的国葬。
    他只是下了一道旨意,赐其恶諡——“愍”。
    愍者,在国遭忧曰愍,在国逢难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使民悲伤曰愍。
    每一个字,都是对死者最严厉的斥责。
    在给皇太孙朱允炆的信中,朱元璋更是毫不留情地写道:“秦王朱樉,自幼顽劣,及长,越发残暴不仁,德行败坏,如今自取其祸,死不足惜!汝当引以为戒,为君者,当以仁德为本,爱惜百姓,方能国祚绵长。”
    一个藩王的死,似乎就这么过去了。
    但在暗流汹涌的朝局之下,所有人都明白,这件事的意义,远不止於此。
    秦王朱樉,是太祖嫡子,手握重兵,镇守大明最重要的西北门户。
    他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序列上,排在太子一脉之后,最有力的竞爭者。
    如今他一死,等於为另一个人,扫清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障碍。
    北平,燕王府。
    朱棣听著从京城传来的密报,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只是默默地擦拭著手中的宝刀,刀身寒光凛冽。
    映出他那双深邃的眼睛。
    “王爷……”
    一旁的谋士姚广孝,捻著佛珠,缓缓开口:“秦王一去,您北方的侧翼,再无掣肘了。”
    朱棣冷哼一声,將宝刀归鞘:“我这个二哥,蠢得像头猪。手握天下最精锐的西军,却不知道爱惜羽毛,落得如此下场,也是活该。”
    他的目光,望向南方金陵城的方向。
    “父皇老了,允炆那孩子又太过仁善。现在,挡在我面前的,就只剩下晋王那个病秧子,还有……”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个远在海外,声势越来越大的十三弟。
    “还有一个远在天边,不知深浅的代王了。”
    姚广孝替他说了出来。
    朱棣沉默了。
    秦王朱樉的死讯,是在两个月后,也就是五月份,才传到远在马六甲的朱桂耳中。
    一艘来自琼州府的快船,带来了朝廷的官方通报。
    朱桂看完通报,只是將其隨手放在了桌上。
    “死了?”
    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语气平淡:“我这位二哥,在藩地的名声,可真是差到了极点。”
    一旁的吴慧,正替他研墨。
    她轻声问道:“夫君,秦王薨逝,按礼制,您是否该上表致哀,或是派人回京弔唁?”
    “不必了。”
    朱桂摇了摇头:“人死灯灭,做那些表面文章,有什么意思。我这里,每天都在死人,每天也都有新的人出生。”
    “我没那么多閒工夫,去关心一个已经死了的蠢货。”
    他的目光,重新落回面前那张巨大的南洋地图上。
    上面,一个又一个新发现的矿点,一片又一片新开垦的农田,被用硃砂笔清晰地標註了出来。
    相比於大明朝堂那点陈腐的权力斗爭。
    他对自己亲手创造的这个欣欣向荣的帝国,更感兴趣。
    “告诉铁牛,让他加快对婆罗洲內陆的探索。我需要更多的铁矿和铜矿。”
    “另外,传令给新大陆的陈桥,让他组织第一批移民船队,將五万名印第安人,运到南洋来。这里的工厂,正缺人手。”
    “是,夫君。”
    吴慧柔声应道,隨即提笔,將他的命令一一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