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看到胡大老爷穿著朝服前来见客,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心中暗自庆幸,看来胡大老爷根本没把他当成老友或老师,而是以对待同僚的態度接待。
    否则,胡大老爷不会如此正式。
    胡大老爷虽然和他相识多年,为何今日却这般?
    说到底,还不是因为自己身上牵连的事情太多,让人不愿再与自己有瓜葛?
    李善长越发觉得今日前来是对的。
    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想法,所以说话更加客气。
    他首先一脸真诚地为之前的退婚之事道歉。
    等到胡大老爷勉强保持镇定表示无妨后,李善长终於露出了他的真实意图。
    他想再次与胡惟庸结亲?!
    胡大老爷听到这话,顿时感到不妥。
    等等!
    老李,你是不是听错了自己的话?
    我家小月儿现在可是东宫太子妃,这事早就公开了。
    难道你还想跟朱元璋抢儿媳妇?
    別说朱元璋不同意,我们也不会答应。
    你韩国公府究竟是什么地方,別人不清楚,我还能不清楚吗?
    当初费了好大的劲才让小月儿与韩国公府脱离关係,怎么可能再重新扯上瓜葛?不过,胡惟庸也承认,大家心里都清楚,之前退婚的事背后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朱皇帝在推动。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不必再提。
    李善长听胡惟庸这么说,便放下心来,不再纠结退婚之事。
    接著,他提出今日来访的目的——希望两家能重续姻亲,將女儿嫁给胡仁斌。
    胡惟庸听了这话,惊讶得说不出话来,瞪大眼睛看著李善长,难以置信地问:“你说什么?要结亲?你家女儿?”
    ---
    对於李善长的提议,胡惟庸毫不客气地当场拒绝。
    开玩笑,上回借著朱元璋的心意,好不容易才解除小月儿与李善长侄子的婚约,如今又要重新联姻?而且李善长还想让自己做他的女婿?这是嫌日子过得太舒坦,想给自己找点麻烦吗?
    胡惟庸虽然不上朝,但对朝堂上的事了如指掌。
    他早就让胡义结交各路官员,虽然只是充当掮客,打探消息,但这並不简单。
    而且,他结交的都是中低层官员。
    这些人虽然职位不高,但消息却十分灵通。
    要知道,细微之处往往能察觉到大的变化。
    朝堂中的大事,很多时候在中低级官员那里就会有预兆。
    只是普通人缺乏洞悉**的能力罢了。
    由於胡义一直专注於收集这类信息,胡大老爷对朝堂的动態相当敏感。
    再加上他与朱元璋的关係,以及小月儿在东宫的地位,他在消息获取上並不逊色於任何人。
    可以肯定的是,胡大老爷已经察觉到朝堂上出现了异样。
    一场**即將来临,而李善长可能是这次事件的关键人物。
    面对这样一个可能带来麻烦的人物,胡大老爷自然不会轻举妄动。
    於是,他果断拒绝了邀请,这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胡大老爷虽安然无恙,李善长却陷入了困境。
    两家曾有过婚约,却因朱元璋的一句话而取消。
    现在的胡大老爷已无意涉足尘世,要与他结为姻亲几乎不可能。
    李善长未能达成目的,心情沉重。
    告別时,他勉强保持礼貌,最终尷尬离场。
    走出胡府,望著渐渐关闭的大门,他陷入沉思:『胡惟庸是真的知道朱元璋的態度不敢接近我们,还是对我们心存怨恨?这其中是否还有朱元璋的考量?』
    那老傢伙难道真要不顾一切地对我们动手了吗?
    他难道丝毫不在意自己的名声和朝廷的安定吗?
    这事还得仔细斟酌才行。
    哼,你朱重八虽然杀意满满,但你能把所有朝臣都杀了吗?
    如果你真有这样的能力与胆量,我们认栽便是。
    想到这里,李善长望著背后的胡府大门,心中愈加不安。
    一个念头始终縈绕心头。
    胡惟庸是真的成了这般模样,还是发现了什么我不知道的秘密?
    这其中到底隱藏著怎样的风险?
    一时间,李善长觉得全身发冷。
    不久后,李善长坐上了自己的马车。
    即便上了车,他仍频频回头看向已紧闭的胡府大门。
    他不断告诫自己,儘管没能和胡惟庸结为亲家,但也不必过於担忧。
    毕竟,他已经结交了朝廷中大部分势力。
    朱元璋再厉害,也不可能將这么多人全都杀了吧?
    到了这一步,李善长已无法再相信朱元璋对他怀有善意。
    他此刻的所有行为,不过是在自救罢了。
    但他却不知,在朱元璋看来,他所做的一切都在扣分。
    或者说,他现在越是努力,反而越容易出错。
    他以为的自保之举,在朱元璋眼中或许成了挑衅。
    李善长一脸沮丧地乘坐马车离开胡府。
    然而,他丝毫未察觉,当他离去时,一个低头摆摊的小贩目送他的马车远去,眼中闪过一道寒芒。
    “愣子,你帮我照看一下摊子,我去家里取点东西!”
    小贩向旁边的人示意后,转身消失在一条小巷中。
    当他再次出现时,已换上了锦衣卫的制服。
    他快步赶往皇宫,从怀里取出一块腰牌交给守门將领。
    “请帮忙通报,锦衣卫有紧急消息要呈报陛下!”
    守將查看腰牌后,立刻安排人传达消息。
    很快,一名太监匆匆赶来,催促锦衣卫隨他入宫。
    朱元璋正坐在谨身殿批阅奏摺,看到来人便挥手示意他直接匯报。
    锦衣卫单膝跪地,沉声说道:“下官受命跟踪李善长的行踪,今日发现他突然造访胡惟庸家,此事重大,特来稟报。
    ”
    这位锦衣卫专司监视李善长。
    显然,李善长的一举一动都在皇帝的掌控之中。
    得知李善长去拜访胡惟庸后,朱元璋皱眉深思。
    他看向宋利,后者心领神会,立即离开大殿。
    不久,宋利捧著一封刚密封好的红漆信封呈上。
    “陛下,这是锦衣卫对胡府监视的最新记录。
    ”
    朱元璋接过信封拆开,仔细阅读起来。
    ()
    ---
    对胡惟庸府上的监视从未间断。
    胡惟庸本人也清楚这一情况。
    然而,君臣之间对此似乎都不以为意。
    这更像是他们之间的某种默契。
    毕竟胡惟庸追求的就是一种隨性而为的態度。
    他不愿將自己关在府中无所作为变成秘密谋划。
    所以,锦衣卫愿意监视就让他们监视吧,只要记住领取俸禄后要尽职尽责即可。
    正因胡惟庸如此行事,李善长今日吃了亏。
    李善长府上也有锦衣卫吗?
    当然有。
    但李善长自有应对之策。
    与锦衣卫周旋斗智,是许多官员必备的技能。
    谁能料到还有像胡惟庸这样的做法?
    真是懒到连掩饰都不屑的地步。
    於是,李善长还未回到府中,他与胡惟庸的对话便已呈现在朱元璋面前。
    看著那份字跡有些凌乱的奏报,朱元璋冷哼一声,將其搁置一旁。
    无需再看。
    李善长已有自取**的趋势。
    看来李善长毫无敬畏之心。
    直至今日,他还妄图拉拢胡惟庸?
    哼,一个狂妄自大的野心家!
    朱元璋怎会不知李善长近期的行为?
    可以说,他是亲眼看著李善长与其他官员勾结。
    但他选择袖手旁观。
    既无提醒,也无警告。
    因为他只想测试一下天下官员对他朱元璋以及他家族是否还存有敬畏。
    或许可以认为,这是朱元璋出给这些官员的一道难题。
    若回答不合他的心意,后果恐怕不会太理想。
    毕竟,朱元璋是从元末**中崛起,亲手创立了大明王朝。
    他並不介意先清除那些不合格的人,再挑选新的官员。
    在他朴素的想法里,没有人不想做官。
    既然身后有无数人等待机会,又何必顾忌太多?
    这帮看似愚钝的官员,其实若被除去,对大明或许更有利。
    朱元璋此刻满心庆幸。
    看著许多官员与李善长勾结,回头却发现与李善长关係密切的胡惟庸毫无重新交往之意,这令他十分满意。
    实际上,胡惟庸早已超越普通大臣的身份。
    身为儿女亲家和老兄弟,胡惟庸不仅是臣子,更是朱元璋信任之人。
    或许连朱元璋自己都未察觉,在某些时候,他將胡惟庸视为真正的朋友。
    若失去这样一位朋友,朱元璋定会倍感失落。
    回望当初暗示李善长中断亲事,实在是明智之举。
    不仅为自己肥胖的儿子觅得佳偶,也切断了李胡两家的根本联繫。
    没有了这层姻亲关係,两家绝无可能联手。
    更妙的是,胡惟庸当时可能已洞察到某些事情,选择顺势而为。
    否则,难以解释为何他对李善长如今如此避之不及。
    朱元璋深知胡大老爷懒散无为的性格,完全不想沾染李善长的事务。
    胡大老爷甚至不愿担任侍郎,一心只想辞官归隱。
    这种態度怎么可能与李善长有瓜葛?
    想到这里,朱元璋彻底放下忧虑,命令宋利转告毛驤:
    “密切监视李善长的动向,无论他与何人接触、说什么做什么,都要掌握。
    目前李善长的作为还不足以构成威胁,但我希望毛驤能找出关键线索。
    ”
    宋利听后心中一震,但面上不动声色地领命离去。
    他知道,朱元璋对李善长的最后一丝宽容已消散。
    一旦毛驤收集到確凿证据,或者李善长自掘坟墓,他的结局便已註定。
    与此同时,胡大老爷也在书房中愤懣不已。
    “李善长这老东西竟敢算计我!为何总是纠缠不清?莫非是他未达成目的,心有不甘吗?”
    “真是烦死了!“
    胡大老爷此刻怒气衝天,坐在书房里不停地抱怨。
    没办法,胡大老爷清楚得很,今天李善长登门拜访的事情,绝对瞒不过朱元璋。
    儘管他对自己的地位还算有信心,但莫名其妙地惹出这么多麻烦,让他对李善长產生好感才奇怪呢!
    之前做了那么多准备,结果被李善长一搞,又回到了原点。
    难怪胡大老爷要发火。
    左思右想后,胡大老爷决定最近乾脆不出门了。
    隨手写了个便条,也不管章善收到后会怎样。
    直接让胡义送去工部。
    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说胡大老爷病了!
    而且病得还不轻!
    既然辞官不成,那就乾脆躺平。
    谁想干谁干去!
    他是一步都不想出门了!
    ()
    ---
    原本胡大老爷打算这段时间在工部“加加班”,然后找个合適的机会辞职。
    然而李善长的突然造访,完全打乱了他的计划。
    “胡义!胡义!“
    “人呢?快过来!“
    胡大老爷越想越生气,在书房里大声喊道。
    胡义作为大管家,刚替胡大老爷跑完腿去了一趟工部,把请假条递上去。
    刚进门就听到胡大老爷明显带著烦躁的声音。